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四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四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整体感知:给这则小古文加标题,下面最合适的是哪个( ) A.囊萤映雪 B.尊师重道 C.程门立雪 D.雪中送炭 [2]字词理解:对照译文,照样子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例:杨时见程颐于洛(求见)

(1)时与游酢侍立不去(_______) (2)颐既觉(_______)

[3]迁移运用:你从杨时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像这样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试着再写出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古文阅读。

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书遂④大进。平生于⑤书,未尝⑥苟且⑦,或答人简札(zhá)⑧,少⑨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选自《书林纪事》

(注释)①临:临摹。②日:每天。③率:标准。④遂:于是,就。⑤于:对,对于。⑥尝:曾经。⑦苟且:敷衍了事,马虎。⑧简札:信件,书信。⑨少:同“稍”,稍微。易:改换,更换。愈益:愈加,更加。

[1](字词理解)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文徵明临写《千字文》”中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玉树临风 B.兵临城下 C.身临其境 D.唐临晋帖

1 / 6

[2](句段理解)对下面这句话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A.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越发精致巧妙。 B.因为他越来越老了,所以书法更加敷衍了事。 C.因此,愈老的书法水平更加精致巧妙。

D.因此,他的年纪越大,《千字文》就背得更加熟练巧妙。

[3](提取信息)文徵明之所以“愈老而愈益精妙”,是因为他( ) A.有兴趣,肯用功。 B.人聪明,练得多。 C.练得多,不随意。 D.不随意,有耐心。

[4](分析判断)下列句子中不是文徵明勤奋刻苦习字的具体行动的一项是( )

A.日以十本为率 B.书遂大进

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D.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5](评价人物)读了这篇小古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文直通车。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本文出自《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和整个句子。 (1)常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并答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面词语。

尝:________________ 竞走:___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戎为什么站着不动?(用文中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6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虎求①百兽而食②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④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⑤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⑥,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⑦,故⑧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求:寻求,寻找。②食:吃。③子:你。④使:派遣,命令。⑤逆:违抗。⑥不信:不真实,不可信。⑦然:正确。⑧故:所以。 [1]下面对文中画“ ”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 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 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

[2]从这则寓言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与这个成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各题。

___________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③供,乃引绳(ɡēnɡ)于泥中,举以为人。

(注释)①抟(tuán):揉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多。③暇:空闲。 [1]文中“未有人民”的“未”是什么意思?( ) A.未来 B.还没有 C.未知 D.为

[2]“乃引绳于泥中”的正确解释应该是( ) A.于是她就引导绳子到泥浆中。 B.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投入泥浆中。 C.于是她在泥浆中找到绳子。 D.她竟然拿了绳子投入泥浆中。

[3]为古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尝:__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6

[4]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虎求①百兽而食②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④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⑤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⑥,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⑦,故⑧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求:寻求,寻找。②食:吃。③子:你。④使:派遣,命令。⑤逆:违抗。⑥不信:不诚实,不可靠。⑦然:正确。⑧故:所以。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帝使我长百兽 长:长官,首领。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遂:于是,就。 C.兽见之皆走 皆:都。

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畏:害怕。

[2]下面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B.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 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 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

[4]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_,常用来比喻

_____________。下列与所概括出的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 A.如虎添翼 B.鸡飞狗跳 C.狗仗人势 D.狐朋狗友

[5]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中带点词语“折枝”的意思是_______,“竞走”的意思是__________,“唯”的意思是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三个“之”意思分别是:第一个“之”是指_______,第二个“之”是指_______,第三个“之”是指______

4 / 6

[3]用自己的话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从回答的话中可以体会到王戎是个怎样的人?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与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这篇小古文出自( )

A.《列子.汤问》 B.《山海经北海经》 C.《世说新语》 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尝与诸小儿游”中“尝”的意思是( ) A.经历,体验 B.吃一点试试 C.常常 D.曾经

[3]下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与诸小儿游(诸:许多) B.此必苦李 (必:必定) C.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 D.取之,信然(信:相信)

[4]对“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解释最为恰当的选项是( ) A.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树枝都被折断了。 B.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C.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小朋友争抢着跑过去折下树枝。 D.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树枝。 [5]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不取/道旁李 B.尝/与/诸小儿/游

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D.树/在道边/而/多子

[6]“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把李子树折下来了?”

B.“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呢?” C.“你为什么站在路边不动呢?’ 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

[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B.王戎不喜欢吃路边的李子,是因为李子苦。

C.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D.我们要讲文明,不能随便摘路边的果子。

1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翻译下面的句子。

5 / 6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恭勤不倦(____)a.疲倦 b.倦容 c.倦意 (2)以夜继日焉(____)a.继而 b.继续 c.继承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胤在夏天的晚上是怎样读书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4]你从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车胤。 [5]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A.萤火虫可以照明用,效果好,还特别环保。

B.无论环境多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成就一番事业。 C.只有家贫的孩子,才会努力学习。

13. 重点段落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没无法回归(回家),于是化为精卫,时不时衔西山的木、石,来堵塞东海。 [1]解释词语。

曰_____ 溺_______ 堙_____ 故_____

[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