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

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①,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②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筑:修补。 ②父:指老人。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智其子(________)

A.智慧 B.认为……聪明 C.理智 (2)大亡其财(________) A.丢失 B.死亡 C.没有

[2]翻译“其家甚智其子”,并说明这样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_______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_______写法,这种写法有_______作用。 [4]第三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__、__、__等特征。“______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1 / 6

3.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_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____________焉。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__》。 [2]按原文内容填空。 [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______) (2)家贫不常得油。(______)

[4]文中车胤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5]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①

匡(kuàng)街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 , 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西京杂记》,②区街:西汉经学家。③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④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 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 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 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

[2]匡衡是一个_______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_______。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 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川各样的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 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子夏又问:“那么,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 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 他。”

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 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 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才。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

[1]在短文中,你能找出孔子之所以受到尊重的原因吗?请写在下面。

2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动脑筋,说说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颜回、子贡、子路、子张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孔子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孔子学习呢?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文言回答问题。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③大姓:大户。④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⑤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借助注释翻译句子。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____,现在我们经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___________。

[3]你认为我们该学习匡衡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史记》)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__________ (2)今也则亡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子哭之恸_________ (2)门人益亲_________ (3)弟子孰为好学_________ (4)不贰过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迁怒,不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

3 / 6

A.溺 B.故 C.堙 D.少女

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 )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 )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 ) ④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 ( ) [2]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原文的话) [3]翻译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 ) A.八仙过海 B.愚公移山 C.嫦娥奔月 D.女娲造人 [5]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勿 贪 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握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儿/伸手/入瓶 B.儿伸/手入瓶 C.儿伸手/入瓶 [2]“拳不能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瓶口太小 B.取之握满 C.手痛心急

[3]选出与“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的启示相近的事例( ) A.我跟同桌说了许多好话,终于吃到他的一点点美食。 B.吃东西时,奶奶对我说,少食滋味好,多食滋味少。 C.妈妈给我报了好多个课外班,想让我得到全面培养。 D.我坚持练了四年的书法,在全区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11. 阅读短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4 / 6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_)A.经常 B.曾经 C.尝试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______)A.曲折的树枝 B.折取树枝 C.压弯树枝 [2]面对多子的李树,其他小朋友都争着去采摘,王戎却无动于衷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3]王戎说“此必苦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同一件事,王戎的表现和其他小朋友很不同,而且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充分说明王戎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12. 阅读并答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面词语。

尝:________________ 竞走:___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戎为什么站着不动?(用文中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盂(______) 沧(______) 孰(______) 汝(______)

[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5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溺:______________ 返: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 堙:______________

[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