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第一天进入施工现场,我先熟悉了工程概况,项目经理给我介绍项目技术负责人等项目管理人员。项目技术负责人带我参观了现场,给我介绍工程的进度,安排我的工作内容。
技术负责人先让我在办公室熟悉图纸,通过看图我了解本工程为凤凰花园家园1#2#楼、住宅使用,总建筑面积:12108.2m2,12层,现在该工程正处在地下一层主体施工,地下一层为车库,框架结构。
今天是我在工地现场实习的第一天,虽然在办公室看了一天的图纸,但给我的感觉是在现场看图纸与在学校教室看图是完全不同的。在学校看图是平面感觉,在施工现场看图更加有立体感,与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相结合更切合实际,从中可以发现许多以前在课堂上不能发现的问。现在正是地下施工阶段,看完图后再去现场去看看工程实体,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立体完整的建筑物,能够把图纸和实际有效结合起来。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学习了扎筋。
好后既可安装板筋,其应在下架设置支撑,使上下层筋间,保持相应的距离,且防止被踩踏。 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一早来到工地,工人们已经开始忙碌了,底模和一边侧模已经支好了。钢筋的绑扎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钢筋的绑扎顺序为:先将架立筋或上层受力筋两端搭在支架或可支撑物上,而后在套
上箍筋,并将上层钢筋和箍筋用铁丝绑扎在一起。最后,再将下层受力筋穿入箍套中,与箍筋绑扎在一起。若存在抗扭钢筋,除应在箍筋腰部及合适部位与钢筋绑扎牢固,还要在梁截面上相同部位的钢筋上加拉结筋,协同腰筋抗扭。
钢筋的安装绑扎,应与模板相配合,柱筋的安装一般在柱模版安装前进行,而梁的施工顺序正好相反。一般是先安梁底模,在安装梁筋,当梁高较大时,可先留下一面侧模不安,待钢筋绑扎完毕,在之另一面侧模,以方便施工。楼板的模板安装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晴
晴朗的天气一定代表一个好的开始。
8点半,李工带着我去现场。一路上李工说进入现场要记住一定要注意安全,安全第一。一路走来看到各种材料堆放场,钢筋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井井有条,就象是商店里的商品。在材料场的入口都有醒目的类如操作规范,安全守则的标识。进入现场一共有四个入口分别是:北侧中间一个,东西各一个。
走进现场,听见搅拌机的轰鸣声,塔式吊车的转动声。看见的是工人师傅们忙碌的身影。我来的巧,一区正在进行打桩作业。李工边走边介绍,我则在一边虚心的听。该住宅楼运用钻孔灌注桩成孔工艺,钻孔灌注桩是利用钻孔机械设备成孔,然后进行水下混凝土的浇注,属于无振动,无挤压的沉桩工艺。在钻孔的同时注入泥浆,当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就应及时清孔,清孔时可用压缩空气喷翻泥浆,同时注入清水,被稀释的泥浆便夹杂着沉渣逐渐流出孔外,清孔后应及时进行水下混凝土的浇注。浇注混凝土时应保证水和泥浆不混入混凝土中,水泥浆不被水带走。混凝土能借压力挤压密实。浇注水下混凝土等级不应小于C320,骨料粒径不应大于30㎜。李工介绍说作为混凝土灌注桩应该解决的质
量问题是孔斜、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缩颈、堵管、断桩。
在李工不厌其烦的讲解中,我度过了有收获的一天。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我在李工的协调和安排下,大致学习了砖的砌筑,和工人一起砌了几皮转。我学习砌砖的地方为一块填充墙,采用的是一顺一定的砌筑方法。工人师傅们第一皮砖采用在砌上一皮,为了错缝在第二皮时采用顺砖,两端均用了七分头来时上下错缝不在同一直线,避免产生通缝。而使该处成为墙体的薄弱部位。在垂直荷载作用下,砌体会由于“通缝”丧失整体性能而造成砌体倒塌。在砌第三皮时按第一皮方法砌。由于从第三皮开始不用赶缝砌砖师傅才开始让我来砌,先砌的是丁砖,应用左手拿砖的侧面,在侧面一边抹上水泥砂浆,再将需要铺设的地方铺上一层水泥砂浆,使砖放在上面挤揉,使砖的外侧边缘接近准线,且上边缘的高度也要与准线平齐。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晴
今天在图纸室里看图纸。这时实验员杨工回来了,他给我讲解了钢筋的检验与钢筋接头的工艺检验。钢筋的检验首先要检查钢筋的标牌号及质量证明书;其次要做外观检查,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 ,检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纹、创伤和叠层,钢筋表面的凸块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的允许和偏差,钢筋每一米弯曲度不应大于四米;接下来力学性能试验,每批若小于60吨则从中抽取2根,每根截取两段,分别做拉伸和冷弯试验。在截取试件时应除去钢筋两端100-500MM,在截取试件大于60吨还需在取相应的钢筋。如果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做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热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
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其它专项检验。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李工带我到施工现场了解了一下脚手架工程。脚手架主要有钢管杆件、扣件、脚手板、连接墙和底座五大部分组成,其中钢管杆件包括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及剪刀撑。其规格一般有6m、4m、2m等3种。立杆为单排设置时,立杆应离墙1.2m—1.4m,为双排布置时,20.4—0.5m,离外排立杆之间距离1.5m左右。大横杆的步距为1.8m左右。小横杆的间距不大于1.5m。立杆和大横杆的各自的对接时需用对接扣件连接,且相邻杆件的接头要错开。立杆口大横杆之间的固定连接应采用直角扣件,小横杆与大横杆的连接也应采用直角扣件。斜撑组成的剪力撑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度范围内,交叉的两个斜撑分别通过回转扣件扣在立杆及小横杆的伸出部分上。以避免两根斜撑相交把钢管别出,斜撑长度较大,除两端扣件外,中间需要增加2-4个扣件。
当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用于外脚手架时,必须设置连墙件。在连墙件将立杆与主体结构连接在一起,可有效的防止脚手架的失稳与倾覆,常用的连接形式由刚性连接与柔性连接两种。其中刚性连接一般通过连墙杆、扣件和墙体上的预埋件连接。而柔性连接刚度较小,只能用于高度24m以下的脚手架。脚手板一般可用厚2mm钢板压制而成,长2—4m宽250mm,表面应有防滑措施。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长度3—6m,宽度200—250mm,或采用竹脚板。采用木板时,在每块木板两端头应用铁丝帮牢。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一个难得的晴天,我先领好了安全帽然后就到了1号楼,这里正在进行模板的支护和钢筋的邦扎。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正在如火如茶的进行着。工人们支模的程序是先
搭设脚手架,然后再已经搭好的脚手架上安装模板下的木方,然后将板放在木方上,在板下有木方的地方上敲上长铁钉,使木方和模板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来承担浇筑带来的荷载。以免板自身承受重量时,由于承载力不足,发生破坏。并且支模时先支水平模后再支垂直模。我想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竖板建立工作平台,二是为了使其垂直接缝严密,使不发生漏浆现象。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实习任务是混凝土浇筑 。还没到工地,大老远的就听见振动棒的“嗡嗡”声,朝着声源赶去看到的就是混凝土浇筑。现在混凝土日趋专业化,全部采用专业的混凝土公司输送商品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避免了现场搅拌产生的操作失误使得混凝土强度不能得到保证,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并且浇筑也是采用泵送混凝土以提高浇筑效率。
回想课上学的关于泵送混凝土的知识,再结合现场明白了泵送混凝土的一些原理和泵送时要注意的问题。
1、泵送混凝土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2、开始泵送时,泵送速度宜放慢,油压变化应在允许值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4、混凝土泵送宜连续作业,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时,搅拌不应停止。当叶片被卡死时,需反转排队,再正转、反转一定时间,待正转顺利后方
可继续泵送。
6、 泵送先远后近,在浇筑中逐渐拆管。
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一早,李工便带我到施工现场学习。在现场已经拆了模的柱前,刘工让我指出该柱的缺点,我看了一会也没有发现问题。刘工却指出三点问题:首先,从外观看由于柱是分两次浇筑完成的,而且,第二次支模板不够准确,使柱上部分稍微小于下柱,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是查觉不到的。但对于有经验丰富的人来说,一眼就能发现问题的所在。其次,柱子在第二次浇筑砼的时候,施工缝未做好,有漏浆现象,造成了施工缝处的烂根现象,虽然,后来又在该处抹灰,并且,对结构不产生影响。
接下来,我又学习了关于梁的模板中一些我们未学到的问题。首先,在支梁模板时,应该在模板的内侧每隔一段距离撑一根钢筋,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梁侧支撑顶紧时和对柱螺栓的作用。使模板的内侧倒塌。同时,每隔一段距离要设置对柱的螺栓,将其设在梁侧支撑及两侧各两根相接近的钢筋固定,用于保持模板之间的设计厚度,并承受砼传来的侧面压力和水平荷载,使模板不致变形。
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晴
今天就要回去了,见了总工,我就问这么大的工程他们是怎么管理的这么好?
他说:
1、认真执行工程建设程序;
2、搞好项目排队,保证重点,统筹安排;
3、遵循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程序和施工顺序;4、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连续的施工;
5、科学的安排冬雨期施工项目,保证全年生产的均衡性和连续性;
6、提高工业化程度;
7、尽量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8、尽量减少暂设工程,合理储备物资,减少物资运输量,科学的布置施工平面图 。
终于,在这里的实习结束了,回去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知识掌握牢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