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阅读苏东坡

阅读苏东坡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阅读苏东坡

苏东坡大家都认识,书中说苏东坡那样的一个个体生命在中国古代几乎绝无仅有,他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极限,他生活在古代,却比现代人更现代。

苏东坡是苏家三兄弟中的一个,可以说他的才华比起他的哥哥与父亲更加技高一筹。他是诗词中的豪放派,一生写了无数为人称道的诗词。

苏轼生活在北宋中期,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为了富国强兵,王安石进行变法。但是新法的实行抑制了一部分人的特权,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强烈反对。苏轼既反对因循守旧,又不支持王安石激进的改革措施。但是并不是说在这场党派之争中,苏轼是个折中主义者,或者说他毫无主见;实际上,他一向立场鲜明,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他无数次地不顾自身安危,屡次上书,将耳闻目睹的民生疾苦反映出来,直言无讳地指斥政治弊端,抨击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然而这一切却遭来了新进官僚的攻击,苏轼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投进了监狱。在这场牢狱之灾中,苏轼历经磨难,最终侥幸获释,谪贬黄州。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在“乌台诗案”中苏轼表现出为了国家不顾一切的爱国精神,他为了国家可以连自己的生命也不顾,这是何等的伟大啊!

在另一方面当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有的人选择自我了断,有的人选择归隐山林,有的不肯同流合污,这些做法固然令人钦佩,但是我更欣赏苏轼的人生态度。他身处逆境,但是因为他热爱生活,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他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

然而在政治上的风雨也往往是变化无常的。元佑年间,朝廷起用司马光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委以重任。但是苏轼在地方官任上,发现王安石的新法有一部分是行之有效的,他没有顾虑自己的名望和地位而隐瞒自己的看法,而是承认新法中的可取之处,不同意一概废除,这就引起了旧派疑忌,受到他们的排挤。在绍圣年间,重新起用新党,苏轼被作为旧党要员受到二度迫害,流放到时为瘴疠之地的岭南。直到65岁才遇赦。

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他始终保持着自己坚定的政治操守,不受现实因素的干扰,正直不屈。

在苏轼的一生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文与可。他与苏轼的友情可以追溯到苏轼在早年创作《题文与可墨竹》的时候,此诗曰:“故人文与可,为道士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题字,待苏子瞻来其侧。与可既没八年,乃赋一首。”苏轼在《题文与可墨竹》这首诗中称赞文与可的绘画造诣很高。在诗的最后,苏轼说:“知音古难合,奄忽之少待。”

从这首诗的记述中,我们得知,苏轼在文与可死后八年才得以完成文与可生前要苏轼为其所画墨竹题诗的愿望,虽然二人已经死生相隔,但在苏轼写《题文与可墨竹》这首诗时正在与他的好友进行令后人感动的超越死生的心灵对话。这就是说苏轼绝无仅有的原因。

让我们记住他,一位重情义同时也重志向的伟人!!

高一(1)班

陈思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