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旧唐书—元德秀传》“元德秀者,河南人,字紫芝”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旧唐书—元德秀传》“元德秀者,河南人,字紫芝”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旧唐书—元德秀传》“元德秀者,河南人,字紫芝”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德秀者,河南人,字紫芝。开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

德秀少孤贫,事母以孝闻。开元中,从乡赋,岁游京师。不忍离亲,每行则自负板舆,与母诣长安。登第后,母亡,庐于墓所,食无盐酪,藉无茵席,刺血画像写佛经。久之,以孤幼牵于禄仕,调授邢德秀早失恃怙,缞①麻相继,不及亲在而娶。既孤之后,遂不娶婚。族人以绝嗣规之,德秀曰:“吾兄有子,继先人之祀。”以兄子婚娶,家贫无以为礼,求为鲁山令。先是,堕车伤足,不任趋拜,汝郡守以客礼待之。

部人为盗,吏捕之,系狱。会县界有猛兽为暴,盗自陈曰:“愿格杀猛兽以自赎。”德秀许之。胥吏曰:“盗诡计苟免,擅放官囚,无乃累乎?”德秀曰:“吾不欲负约。累则吾坐,必请不及诸君。”即破械出之。翌日,格猛兽而还。诚信化人,大率此类。

秩满,南游陆浑,见佳山水,杳然有长往之志,乃结庐山阿。岁属饥歉,庖厨不爨,而弹琴读书,恬然自得。好事者载酒肴过之,不择贤不肖,与之对酌,陶陶然遗身物外。琴觞之余,间以文咏。率情而书,语无雕刻。所著《季子听乐论》《蹇士赋》,为高人所称。

天宝十三年卒,时年五十九,门人相与谥为文行先生。士大夫高其行,不名,谓之元鲁山。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注:①缞:旧时的丧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黜陟使上闻 闻:报告 C.累则吾坐 坐:获罪

B.族人以绝嗣规之 规:约束 D.好事者载酒肴过之 过:拜访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元德秀“高行”的一组是( )

①不忍离亲,每行则自负板舆,与母诣长安 ①母亡,庐于墓所,食无盐酪,藉无茵席 ①以孤幼牵于禄仕,调授邢州南和尉 ①不及亲在而娶。既孤之后,遂不娶婚 ①累则吾坐,必请不及诸君 ①门人相与谥为文行先生 A.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德秀孤苦无依,依照法令领俸禄做官,出任邢州南和尉。后来,因为治理事务有很好

的政绩,又得到提拔,做了龙武录事参军。

B.元德秀赶不上在父母活着时娶妻,于是不肯结婚。因为侄子结婚娶妻,家里穷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办婚礼,所以请求作鲁山县令。

C.到鲁山上任时,德秀从车上掉了下来,不幸摔伤了脚,不能慢跑拜礼,但还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郡守长官。

D.元德秀淡泊名利,安于贫贱,晚年定居陆浑山,寄情山水,所著文章得到了思想行为高尚的人的赞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破械出之。翌日,格猛兽而还。 (2)士大夫高其行,不名,谓之元鲁山。 【答案】

1.B 2.A 3.C

4.(1)于是打开枷锁放出偷盗者。第二天,(偷盗者)杀了猛兽回来了。 (2)士大夫认为德秀品性高洁,不直呼他的名字,称他元鲁山 。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B项“规”,结合前后内容“既孤之后,遂不娶婚”“德秀曰:‘吾兄有子,继先人之祀’”等可知,是“劝告”的意思。句意:元氏家族的人用绝后来规劝他。

2.试题分析: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①只是叙述元德秀被任用之事;①不是元德秀的“高行”,是人物是“元德秀”,品质是“高行”,是别人对他的评价。排除①①,故选A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C项中元德秀摔伤脚和做鲁山令的前后时间错,摔伤脚是在做鲁山令之前;说“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郡守长官”也错,应是汝郡郡守用客礼来对待元德秀。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1)句中“出”译“格”译为“杀”;(2)句中“高”,为“放出”;省略句式翻译时应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意动用法,

译为“认为……高”;“名”作动词,译为“呼名,叫名字”;“谓”译为“叫,称”。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本题“高”,意动用法,译为“认为……高”。 参考译文:

元德秀,河南人,字紫芝。唐朝开元二十一年中 进士。

德秀小时候丧父,生活贫苦,侍奉母亲因孝顺而闻名。开元年间,由乡里举荐,常年在京城游学。不忍心离开母亲,每次出行就自己肩负板舆(背着母亲),和母亲一起到长安。中进士后,母亲去世。在母亲墓地之侧建庐居孝,不吃盐,不吃酪,睡觉时底下不垫茵席,刺出血来画像写佛经。时间长了,凭着是孤儿,人又小,(按照法令)领俸禄做官,调任邢州南和尉。辅佐治理事务有很好的政绩,黜陟使向皇上报告了,(朝廷)召他任龙武录事参军。

德秀早年失去了父母,接连为父母服丧,没有赶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成为孤儿后,就不再娶亲。元氏家族的人用绝后来规劝他,德秀说:“我的哥哥有儿子,可以承继先人的香火。”因为侄子结婚娶妻,家里穷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办婚礼,所以请求作鲁山县令。这之前,德秀从车上掉下来摔伤了脚,不能慢跑拜礼,汝郡郡守便用客礼来对待他。

县中有个人偷盗,官吏逮捕了他,关在牢里。恰好鲁山境内有猛兽作乱,偷盗者自己说:“愿意拼杀了猛兽来赎自己的罪。”德秀答应了他。官吏说:“这盗人使用诡计只求逃走,你擅自放走了官府的囚犯,岂不是(要受到)牵累吗?”德秀说:“我不想违反承诺,受到牵连我一个人获罪,一定请求不牵连诸位。”于是打开枷锁放出偷盗者。第二天,(偷盗者)杀了猛兽回来了。(德秀以)诚信感化他人,大多都是这种做法。

任官期满,德秀向南游览陆浑山,看见了好山水,不期然便有了长期隐居的想法,于是在山冈上修了房子。有一年遇到饥荒,厨房里烟火不生,而德秀弹琴读书,怡然自得。好事的人拿着酒和菜肴拜访他,德秀不分贤能与否,都和他对饮,乐陶陶地,超然物外。弹琴喝酒之外,偶尔吟诗作文。任情而写,语言没有雕琢。他所著的《季子听乐论》《蹇士赋》,受到高人称赞。

天宝十三年德秀故去,时年五十九岁,门人共同谥他为文行先生。士大夫认为德秀品性高洁,不直呼他的名字,称他元鲁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