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迫切需求。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际网络话语权,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键词]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o: 10. 3969/j. ion. 1671 -5918. 2019. 09. 051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9-0113-02[本刊网址]http ://www. hbxb. net络空间是一个新平台,网民可以自由、民主、平等的表达自身的 观点和看法,而西方国家抓住这种机会,宣扬西方的“自由、民 主、平等&等价值观念,向我国的网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并且 在外交方面对我国进行无理的指责,公然干涉我国内政$西方国家拥有发达的信息技术,在全球网络空间意识形态 较量中,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渠道,大肆对我国意识形态
一、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出的背景网络迅速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格局。新时代网络 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要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不但要 重视国内网络的舆论工作,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制化,而且要 在国际的舆论态势上积极的扭转“西强东弱”的格局,不断地增 强我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一) 国际背景在严峻的国际背景下,网络时代已然成为主权国家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第五大战略空间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已经成
进行渗透,在网络上公开批评我国的网络政策,利用网络制造 各种反华舆论,进行错误的引导,竭尽全力与主流思想争夺网 络话语权和影响力。(二) 多元化思潮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为国与国之间“软实力”较量的关键因素。美国等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利用网络的优势,将意识形态作为“软实力”扩张的策 略,使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互联网是新时期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战场&,加强网络意 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是我国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虚拟空间的岀现使人们 的社会实践方式多样化与复杂化,思想观念的多样化,价值观 念随着不同思想意识的岀现也日益多元化。用主流意识形态 去指导网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具有挑
事,塑造大国形象的外在需要。(二) 国内背景战性。网络海量化的信息构建了不安与不稳定的网络舆论空 间,影响着公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降低了网民 社会主义意识 态的 , 了主 意识 态在 络 建设的难度,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三)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不完善在复杂的国内背景下,习近平在全媒体和媒体融合发展的 学习中指岀,“全媒体不断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人不用。舆
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
临新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传统的话语传播路径和话语 交锋方式,网络已然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我国网络空间意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不仅包括网络话语而且还 包括网络话语策略、网络话语生态建设等方面$网络意识形态
识形态领域存在着不同的地带,不仅有红色地带还有负面言论 的黑色地带,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面对复杂的局 势,习近平强调“网络空间是宣传思想的主阵地。宣传思想阵
领域的较量日益激烈,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设是获取网
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我们不仅要占领网络宣 传的阵地,还要积极利用网络发表声音,宣传正能量$与时俱 , 络 舆论的作 , 重 意识 态 建设$络话语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方面。网络意识形态话语 体系构建主要是解决“如何说”和“怎么说&,在哪说的问题$ 当前,我国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较少,在全球媒
介中代表“中国立场&的外宣媒体较少$我国政府部门对网站 建设欠缺,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网络话语创新力度等问题,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三、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路径(一)重视网络舆论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力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是当前需要 完成的重要课题$二、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的问题(一)西方文化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渗透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党、政府、
全球互联网发展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了最 新的信息技术拥有网络话语权。同时西方国家以网络信息发 社会等方面的相互配合$我们党要高度重视国内网上舆论工 作,要密切联系群众,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党拉近与群众的关系$ 习近平提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布与传播的方式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进行隐藏式的渗透$网
收稿日期:2019-3-13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革命’到\"筑梦’: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嫗变及创 新研究$(项目编号:111 - 428018002)(作者简介:陈薇(1992—),女,陕西西安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13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第32卷第9期 总第247期重来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把握网络话语交
锋形势,敏锐把握对网络话语进行治理的时机,牢牢掌握网络 话语主动权。的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们要建立健全网络话语监管机制,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机 制的提高,不断创新和完善网络话语监督技术$运用先进的技 术手段及时发现有害信息,纠正错误信息,同时促进大众理性 思考和表达,对发表不良言论、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等行为
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加强互联网思
维,增强对互联网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工作的引导能力。 党政宣传部门要提高工作能力,重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 设,以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巩固全党全 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基础为根本任务,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中 的突岀问题,吸收建设性意见,及时对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引 导和纠正,对网络上破坏国家主权完整等活动进行严格管控和 重拳打击。进行惩处$我们要利用网络平台,创新群众参政议政的表达方 式,重视与网民的交流,通过网络互动,进一步引导网络话语, 积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注重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及时
有效的整理网民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接受程度和岀现的问 题,有针对性的整改和创新,有利于提高网络话语的传播能力 传播 $(三)提升网络国际话语权加强对网络一线管理人员的理论认知能力,逻辑辨析能 力、口头宣讲能力和评价写作能力,要将专业的语言更加贴近
全媒体来临的时代,面对“西强东弱&的国际话语权态势, 我国要积极的优化对外宣传方式,提升我国在网络空间中的国
生活,使学术话语向大众话语转变,同时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监 督作用,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积极鼓励对非法行为的举报$(二)健全网络法制,依法治理和引导舆论际话语权与规则制定权,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舆论习近平指岀,“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 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 间&$网络立法是网络管理的基础,国家立法部门要完善网络 管理的基础,国家立法部门要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互 联网法律体系,用法律明确规范网络思想传播的界限,确保我 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既要保证执 法部门有法可依,依法惩治网络空间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引
$开阔国际视野,拓展网络空间。在全球视野下$我们要不 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在国际上的认同度,推动我国 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利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 扩大网络话语的传播格局,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的人认 识中国,了解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维护国家利益。优化
导网民尊法守法,加强网民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 环境。同时,我们要逐渐构建一套成熟的网络监管法规,为网 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法律面前人人
对外战略,谋求广泛合作$转变单一的宣传模式为多样化的, 主动的,有亲和力的对话模式,争取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要重 视网络外交平台,树立良好的网络外交形象,构建具有中国特
色的网络对交话语体系,创新网络外交话语表述,积极主动的 对外交往,促进中国网络话语“走岀去&$把握世界网络发展趋 势,加快信息技术创新研究,提升国际影响力,维护中国意识形 态安全,争取更多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规则制定权,提岀 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平等,各执法部门要依据法律严格执法,对通过网络散步威胁 国家安全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网民在享有交流思想、表达意 愿的权利前提下,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尤其是党员
干部,更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不能违法党纪和国法,要积极
参考#$:[1] 李江静.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四大国际挑战微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人民共同思想基础* N] •人民日报,2019 -1 -25.[3] 杨洋•习近平关于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论述[J].党的文献,2010(5).[4] 郑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3-5.[5] . 媒 代意识 态话 权的构建[ J] . 民论 ,2019(3).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deology Discourse Right in the New EraCHEN Wei(Xi' 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710061, China)Abstract: Xi Jinpiny pointed out in the report oO the 19th NationaO Conyrest tha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t en
tered a new ere, and the strugylo in the ideolooicci field is stiJ complicated. In the new ere, Western culture' t infiltration of
ideolooicci discourse power, the impact of diversified thoughts, the imperfect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deolooical discourse system, and insufficient neteork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need te be resolved. Strengtieniny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content,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creating a cleae network space, and improviny the right to speak on 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are ureent needs for building a network ideolocicai veicc.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deolo
gy discourse power is conducive te the guiding role of Marxism in the fielf of ideology, cuVivvting and practicing the core velues of socialism, enhancing the right of discourse in the international netrork, and safeeuarding the securitr of national ideololy.
Key work:: newer; netrork; ideology; veicc
(责任编辑:范新菊)1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