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网络支付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网络支付的现状与展望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中国网络支付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网络支付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 : 本文节选自中国首部《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该书具体结合中国网络支付发展的现状,对网络支付风险因素、网络支付机构风险控制以及网络支付产业链安全合作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推动网络支付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目标出发,就网络支付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深层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索。该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基础研究领域“国际经济金融结构研究”课题负责人、研究员巴曙松等人撰写,于2014年2月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发行。

随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普及以及电子商务活动逐渐兴起的条件下,中国网络支付在过去的十五年中以其超常规的快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和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时至今日,基于互联网公共网络平台的网络支付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含商户、商业银行、网络支付机构和消费者等在内的产业链。 1.消费者,即买家、付款人

通常是指因购买商品或服务,需要向网上商户支付款项的当事人。消费者因消费活动而发起的支付,是网络支付行为的起点和重要原因。

2.商户,即卖家、收款人

通常是电子商务活动中产品、服务的提供方(所以通常也被称为电商),是消费者发起的支付命令的最终受益人。其拥有面向金融机构或网络支付机构的货币请求权。

3.网络支付机构(即通常所说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其主要功能是连接买卖双方、电子商务平台(电商的集合)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付指令的传递、交换、处理以及资金清结算中作为“中转站”,以提升网络支付活动的安全与效率。

4.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 非金融机构提供的网络支付服务并不是独立的,它“脱胎”并依托于以银行为中介的传统支付结算安排。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除了产业主链上的参与者外,还有安全技术提供方、行业自律组织以及政府监管部门与网上支付的安全发展、效率提升密切相关。 5.网络支付安全保障服务提供者

网络支付的非面对面特征对网络支付的安全提出了特殊要求。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参与者身份认证,以及遏止木马、病毒攻击等。目前,网络支付安全保障服务的提供者主要包括

CA认证中心、杀毒软件公司,以及各类网络支付安全技术提供商。

6.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行业自律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协商机制,能在法规之外让行业进行自我约束,逐步形成行业监管、行业自律和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的外部监督机制。2011年5月23日,中国支付清算服务行业的自律组织—中国支付清算协会(Payment & Clearing Association of China,缩写为“PCAC”)在北京正式成立。 7.政府监督管理机构

网络支付的外部性决定了网络支付监管的必要性。目前,我国网络支付机构的监管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此外,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支付特征,商务部、工信部、银监会等部门也都从各自职责出发对电子商务活动、配套安全技术保障以及参与网络支付的银行等不同领域、不同主体承担着不同的监管责任。

(二)中国网络支付业务模式的发展历程 依据产业发展不同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及监管环境特点,可将网络支付业务模式的发展历程分为支付网关(1998-2002年)、信用中介(2003-2007年)、行业支付应用(2008—2009)和规范与监管并重(2010—至今)四个阶段。 从电子商务以及支付手段的创新角度,可将网络支付划分为C2C电商阶段、B2C电商阶段、移动电商和O2O四个阶段。 (三)中国网络支付市场规模的发展 1.从支付服务提供方来看,截止200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从事支付服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包括预付卡、银行卡收单)有300多家。截止201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共发放7批牌照,累计223张。

2.从支付服务需求方来看,根据《2012年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中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1.87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34.8% 。从

艾瑞咨询发布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年度数据来看,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12.9万亿,同比增长54.2% 。 二、中国网络支付发展展望和推动力 (一)中国网络支付发展的展望

1.移动化、全球化、多元化将成为行业主要发展趋势。

首先,移动支付迎来“破冰”时代,主要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布局移动支付,预计移动支付在未来几年中将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其次,全球化趋势明显。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快速增长的跨境交易市场意味着巨大且不断增长的跨境网上支付需求。第三,网络支付运营主体与支付业务均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2.跑马圈地时代终结,商业银行和网络支付平台间竞争、交叉、渗透和融合时代来临。

首先,主要网络支付机构在网络支付市场的市场份额基本趋稳;其次,主要商业银行日益重视和普遍着手电商金融平台的建设;此外,商业银行、网络支付机构间将在网络支付环节深化合作与彼此渗透。

3.从中国网络支付发展的竞争动力来看,创新驱动成为关键因素。

首先,网络支付服务的竞争从以市场份额为主的规模竞争逐步转向以安全与效率为核心的质量竞争;其次,商业银行、网络支付机构以流程改进、服务优化、领域拓展、内容细化甚至技术进步等作为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第三,以提高用户忠实度为目标的,基于用户体验基础上的支付习惯培养也需要引起网络支付机构的高度重视。

(二)网络支付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转型是网络支付发展的物质推动力

从总量来看,我国经济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首先,我国城市化水平距离全球平均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经济还存在较大外延式发展空间;其次,工业革命以来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仍在快速发展,以互联网和现代物流业为核心的技术进步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内涵式发展空间;第三,改革开放2.0版本,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以资本走出去为主线的二次开放也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红利和国际环境机遇。

从结构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循序渐进地调整,GDP三驾马车中,消费的地位正在越发突出。虽然08年以来,因为金融危机导致投资需求脉冲式猛增,但整体趋势并未改变。

2.消费文化和支付习惯的嬗变为网络支付发展提供了精神推动力

互联网和现代物流业在一点点改变消费文化的同时,包括支付习惯在内的整个行为模式

都在悄悄演进。与电子商务紧密联系的网络支付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支付生活中,成为其支付习惯,并最终在精神层面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常识”。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网络支付一旦成为生活中的“常识”,必将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3.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是网络支付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无论是经济发展所提供的物质动力,还是支付习惯改变所带来的精神动力,都需要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进步使其成为现实。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和以新能源技术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两大经济领域。而以4G为龙头的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带来信息产业新的革命,并成为国际竞争制高点之一,将成为新经济时代下网络支付发展的又一强大推动力。

4.法律制度的健全、监管不断完善及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是网络支付发展的外部推动力

网络支付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丰富了现代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它的诞生也为现代金融体系增加了新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成熟的政府监管体系和完善行业自律体系,网络支付服务很难长期稳健发展下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