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占 .1l I . ^ l J I A G E’Y u E K A N 4.59亿人。比1989年增长148%:通电村 关于我国村镇建设问题的思考 镇总数220.5%.所99有的.6万个,比1建制镇、97.798%9的年增长集镇、 85.44%的村庄通了电:铺装乡村路面道 匿 曩 ● 路总长度达到264.1万公里,比1989年 ●冷淑蓬冷崇总 增长234%,农村道路硬化率达到 88.7%。20o1~20o4年全国村镇基础设施 村镇是指村庄、集镇、建制镇(县级 个.村镇人口3734.1万人。村镇数量发 建设投资提高了6个百分点.村镇道路 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除外)的统称,它 生的变化表明.村镇布局正在向建制镇 铺装率提高到92.6%,自来水普及率达 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整个面貌的 聚集.其分散布局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 到50%,全部建制镇、99%的集镇和88% 重要载体,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地, 的改善.使村镇结构体系日趋合理。以长 的村庄通了电,部分村镇还用起了燃气; 是亿万村镇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全面 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为代 4年累计生产设施建设竣工面积4.9亿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推进 表的小城镇群,以及一批具有全国性和 平方米,公共设施建设竣工面积3.7亿 村镇建设是在本世纪头20年如期实现 区域性影响力的小城镇迅速崛起,对带 平方米。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必 动村镇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在村镇建成了一批水、电、路、通讯、农贸 须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 缩小城乡差别,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 市场等基础设施以及有线电视、卫生院 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总体部署,按照” 用.村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 (室)、文化中心、学校等公益设施.改善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提升。 了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促进 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村镇建 0.住宅建设稳定发展,居住条件明 了农业生产发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 设的各项工作.加快改善村镇的生产、生 显改善。住宅建设一直是村镇建设的主 集和村镇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村镇经 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村镇经济社会 旋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以来,富裕起 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进步。 来的村镇居民尤其是农民将其收入的大 4.人居环境受到重视。村容镇貌有 一、村钮建设成效显着 部分用于住宅建设.使村镇住宅建设的 所改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 村镇建设包括村镇基础设施、公益 规模与速度达到历史空前水平,不少村 水平不断提高,村镇人居环境逐步受到 设施、住宅、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它是村 镇新房林立,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重视。各地在村镇建设过程中.以改善人 镇居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是 2001年全国村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 居环境为根本,加快与居民生产、生活直 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中共十 24 59平方米。比1989年增长25.5%。 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镇规划。 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改造和建设农村 20o4年全国村镇住宅投资达2334亿 实施宅基地整理、自然村撤并和旧村改 小城镇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重 元,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25.8平方米, 造,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新建、布局合理、 要内容,使村镇建设纳入了国家经济社 比2001年增加1.21平方米。与此同时. 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原则,把村镇住宅 会发展的宏观规划。在党中央、国务院的 村镇住宅建设已经从单纯追求数量增 建设和商业街区、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 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地方政府 加,逐步转移到注重质量和完善功能上 合起来,重点建设了一批环境优美、设施 和相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村镇建设 来。2004年全国村镇新建住宅中楼房所 配套、功能完善、造型美观的现代化新型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占比重达67%.比2001年提高了6个百 住宅。使村容镇貌有了明显改观。与此同 1.村镇数量发生变化.结构体系日 分点。从江西省的情况来看。20oo年村 时,各地把根治脏乱差、保护生态环境作 趋合理。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镇居民平均每人住房面积为27.79平方 为村镇建设大事来抓,通过“五改”(改 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乡镇撤并”.“迁村 米.2003年增加到30.55平方米。其中人 水、改路、改厕、改圈、改房)、“五通”(通 并点”,繁荣小城镇、发展重点镇、缩并自 均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由10_89平方米 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和绿化 然村、建设中心村,初步形成了建制 增加到l3.72平方米。占整个住房的比 美化,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限制污 镇——集镇——中心村——自然村梯次 例由39.2%上升到44.9%。新建住宅内 染工业的发展,改善了村镇人居环境。江 分布、协调发展的村镇结构体系。1996 部设施日益配套。功能趋于合理。有些地 西省赣州市在村镇建设中以改善人居环 年底,全国有建制镇1.6万个、集镇3.2 方还建设了标准较高的小康住宅,有的 境为重点,大力推进村镇基础设施、住房 万个、自然村367.6万个.与上年相比建 地方村镇住宅建设已向公寓式楼房发 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拆旧、建新、 制镇增加0.0736万个,集镇减少0.2682 展。住宅建筑形式也日趋丰富.一批适应 整容”和实施“五改”、“五通”工程.拆除 万个,自然村减少1.9505万个。到2004 村镇经济发展需要的下店上宅、前店后 了大量无人居住、违章搭盖和有碍村容 年底。全国共有近2万个建制镇、2.2万 宅、生态住宅等相继出现。 个集镇、320.7万个自然村,有10亿人口 村貌的J日房,使村容镇貌明显改观。如今 3.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发展条件有 在赣州农村,闻到的是清新的空气,感受 在村镇居住、工作和生活。2004年与 所改善。基础设施是村镇建设的基础性 到的是和谐的生活气息.远看是如诗如 1996年相比,建制镇增加近0.4万个。集 工程,为了改善村镇发展条件,引导社会 画的田园风光,近看是整洁的路面、干净 镇减少1万个。自然村减少46.9万个。 资金参与村镇建设.加速村镇经济社会 的住所,往昔”远看绿茵茵,近闻臭烘烘”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70%以上的人口居 发展.近年来各地普遍增加了对村镇基 的景象不见了 住在村镇。2004年底,全省共有小城镇 础设施建设的投资。2001年全国村镇建 5.规划设计水平提高。调控指导作 l 城关镇)1467个。其中建制镇771个(含68个县 设投资总额达到3ll9.7亿元,比1989 用增强。各地在村镇建设中对规划设计 集镇876个。自然村18.24万 年增长295.9%:村镇自来水受益人口 日益重视,2o03年底。全国累计有9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J I A G E Y’u E K A N 1 ^,I ● 的乡镇完成了乡镇域规划.8l%的小城 规划,建设处于自流状态。村镇建设规划 见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管道 镇和62%的村庄编制了建设规划.县域 滞后.使村镇布局散、规模小、建设乱的 乱铺等现象,普遍存在着脏、乱、差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村镇 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村镇布局分散。300 一是村镇环境脏。由于公共卫生投入不 寅 规划设计专业技术队伍进一步壮大.全 多万个自然村分散布局在全国各地.使 足,环境整治较薄弱.许多村镇至今尚未 国已建立起各级村镇建设企事业机构l 农田难以集中连片,不利于土地的集约 消灭露天粪坑,“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 l 万多个,配备专业技术人员7万多人:各 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阻碍农业机械 水横流、夏天蚊蝇成群”:一些村镇房前 地还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吸 化的实现和规模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劳 屋后泥沙成堆。鸡鸭成群.生活垃圾乱 引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人员从事村镇规 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低下。影响了农民 倒,露天粪坑臭气冲天,整体环境脏的问 划设计。对规划设计的重视和规划设计 社会交往和传统观念的转变。同时.村镇 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据有关部门统计, 队伍的壮大,使各地村镇规划设计水平 布局分散使其辐射区域狭小.对现有资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8亿吨以 ● 不断提高,涌现了一大批体现村镇人与 源的利用率低,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吸 上,而处理率仅为2.5%左右。二是环境 自然和谐共处的规划设计方案.对确保 引力弱,使村镇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并 建设乱。由于投入体制不健全.村镇环境 村镇建设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 无形中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造成基础 建设资金筹措困难,投入不足,许多村镇 时,各地加强了村镇规划的实施管理.使 设施配套水平不高。二是村镇规模很小。 道路不通畅,路网不成系统,道路等级质 规划对建设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不断增 2o03年全国乡村总人121为75851万人。 量不达标,不少道路仍未实施硬化.“进 强。如浙江省宁波市各县(市)区政府机 平均每个自然村只有240人左右。全国 门穿拖鞋、出门穿雨鞋”的状况仍然不同 构序列均独立设置规划职能部门.建制 县城以外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在5万人 程度地存在。由于设计标准较低或处理、 镇都设置了城建办,各县(市)政府都成 以上的只占总数的1%,3 ̄5万人的占总 管理不善,电线杆及电线纵横交错,不少 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村镇规划建 数的9%,1-3万人的占总数的16%。县 村镇依托过境公路搞“摊大饼”扩张。形 设领导小组,2002年村镇规划建设经费 城以外建制镇镇区人口平均只有7000 成了“要想富。占公路”的观念.各项建设 达到3.1亿元,配置村镇规划专管员和 多人,集镇只有2Oo0多人。如此小的村 沿交通干道“一层皮”摆开.结果造成“十 助理员有392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 镇规模制约了村镇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 里长街、一字排开”的不良景观。三是环 度占41.8%,规划专业毕业占7%。到 建设。难以形成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科 境意识差。部分村镇居民缺乏现代城市 2003年,14个中心镇都重新编制了总体 技培训场所,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受到 文明的熏陶和受传统生活环境的影响, 规划,96%的镇(乡)都有20世纪90年 限制。经济发展缺乏推动力.不利于对现 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淡薄,乱 代以来的总体规划.398个中心村有近 有村镇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 倒垃圾、乱排污水、乱堆杂物等不文明行 200个编制了总体规划。并在村镇建设 施进行整体优化改造,给村镇居民的日 为屡见不鲜,“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中严格遵循规划,增强了规划对村镇建 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电话线的铺设 现象随处可见。一些村镇在建设过程中, 设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成本高,大多数农户用不上电话,信息难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没有把公益设 二、村镇建设问矗不少 以及时传递,村镇供电线、供水管、闭路 施建设摆到应有的位置,成为重度污染 村镇建设与村镇居民的切身利益紧 电视线、煤气管道的安装,也由于其线路 企业的转移地,水源、大气、土壤被污染, 密相关,直接关系到其生活质量的改善 过长、成本过高,难以普及,使村镇居民 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结果地 与提高。尽管我国村镇建设取得了巨大 的生活水平难以有质的飞跃。同时,由于 方经济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环境 成就,但村镇建设中仍然存在建设规划 村镇规模小,导致乡镇企业过度分散。基 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废气、噪声等种 滞后、环境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滞 础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第三产业 种城市里才有的环境问题已在村镇出 后、政府指导服务滞后等许多不容忽视 发展不起来。三是村镇建设杂乱。由于缺 现,特别是近年来水体污染问题越来越 的问题。 乏有效的规划指导,加上农民盲目仿效 严重.部分村镇周边的河流存在着不同 1.村镇建设规划滞后.散小乱比较 与攀比,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住宅呈现” 程度的污染,有的发黑、发臭,致使河道 突出。当前村镇建设规划还没有引起有 满天星”式密密麻麻。朝向不统一、间距 成为排污渠道,淤泥很多。黑臭严重。 关方面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重建设、轻 不达标,“握手楼”、“接吻楼”、“一线天”、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居民生活条 规划现象。村镇建设规划机构不健全。不 “转身楼”建筑比比皆是.影响农村的景 件差。近年来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 舍得拿钱搞规划,规划设计起点很低,甚 观;有的村镇在建设改造过程中,道路主 长足发展,但由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至把花钱做的规划束之高阁。村镇建设 次干道不分,历史文化传统民居和传统 扶持村镇发展的政策措施不配套,城市 规划滞后.主要表现为:建制镇建设计因 风貌受到破坏。有的地方村镇建设虽然 反哺农村的力度不够,没能形成推动村 缺乏规划而重点模糊,发展布局随意性 做了规划,但水平不高,缺乏文化内涵, 镇建设发展的合力。2004年,我国农村 较强。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平面布局和 千篇一律。没有很好地体现时代特征、地 同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 建筑设计单调雷同。难以形成自己的风 域特色和乡村特点,村镇内部工业、商 额的l6.34%:各级财政支农支出占国家 格;集镇建设规划大多是2O世纪8O年 业、住宅功能分区不明确。基础设施薄 财政总支出的5.89%;农业贷款余额占 代初期编制的,并且没有详细规划,难以 弱,村容镇貌差。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5.55%。与农 对建设进行宏观调控:中心村既没有控 2.村镇环境建设滞后.脏乱差普遍 村人口所占的比例、农业和农村经济在 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也没有排 存在。以往的村镇建设总体上是以居民 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相比,显然 水、排污、供水等专业规划,建设随意性 特别是农民住房建设为主体,环境建设 很不相称 加上村镇基础设施、公益设施 大,控制和落实:绝大多数自然村没有编制 绿导致绿地率、容积率等技术指标无法 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路面不硬、四旁不 建设各自为政,搞“小而全”,导致村镇基 I 路灯不亮、河水不清等问题,随处可 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整体投入不足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二 1 v 一 ^rl J l A G E’Y u E K A N ● 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 行。三是部门协调不够。一 乡镇的村镇 计上,既要追求造型的个性,叉要与周边 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稳定的财政保 建设规划管理与建房用地审批仍是“两 建筑保持色彩、风格的协调和谐:在建筑 llI 障,主要靠村集体和农户微薄的力量.因 张皮”。由于村镇规划建设与国土资源管 形态、村镇风貌上要充分利用村镇的自 点 而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道路、供 理部门协调不够,国土部门未经规划部 然条件和优势,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 隧 电、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差,教 门选址定点,先批办《建房用地许可证》 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各 育、文化、卫生、环保等公益设施明显不 现象时有发生,建房户未经规划建设部 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建设特色 熹 足,村镇居民的生活条件仍然比较差。一 门许可。仅凭建房用地许可证便建房,无 鲜明、景色各异、个性突出的村镇.防止 ● 是村镇道路建设缺乏规划设计,交通网 证建设、无证施工时有发生.使得规划管 千村一面,滥占耕地。三是特色性。要体 络不健全,不少村镇现有道路狭窄、路面 理被架空,难以到位。四是政策措施不健 现村镇区位、资源、经济、文化、民俗特 破损严重、人车拥挤、交通阻塞严重.居 全。解决村镇建设资金缺口、实施村镇改 色,根据村镇的性质和功能.充分发挥优 民生活不方便;有的村镇随意对接国道 造赔偿补助、进行新旧宅基地置换的政 势,建设城郊结合型、交通枢纽型、乡镇 省道县道,甚至把过境道路当作村镇主 策措施不完善、不健全,有些村镇干部工 企业主导型、商贸型、资源开发型、综合 干马路,既影响交通.叉给居民带来安全 作方式简单,围绕拆迁、安置、赔青等价 发展型、专业市场型、农村产品加工型、 隐患。二是村镇电网普遍存在变电站布 格问题的矛盾摩擦现象时有发生.影响 边缘型等特色的村镇。四是包容性。要注 点不足、生活用电与生产用电混杂、电力 农民的积极性和村镇建设速度。由于政 意保护有价值的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 设备陈旧,以及系统电网缺电、电压低、 府指导和服务相对滞后,村镇住宅建设 一些村镇祠堂很多,且大都位于村镇中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有些 占用和浪费了大量耕地,“空心村”现象 心,在村镇规划中应重视保护和利用这 村镇电力不足。供应不正常.不能满足乡 不断显现。河南省象山县抽样调查显示. 些祠堂,把它建成培训基地和文化活动 镇企业和居民的用电需要。三是村镇给 全县有空心村580个.占到全县村庄总 中心等。五是严肃性。坚持“规划一张图、 水设施难以满足需求.自来水普及率低. 数的75%。大量空心村的存在,一方面造 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 人们吃水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 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因旧 的工作方针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 的村镇甚至出现人畜共饮水困难。四是 房无人照看,严重影响了村容镇貌。 行,调整与修订规划必须按程序报经批 ,村镇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或根本没有排水 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环卫设施 三、加快村镇建设建议 准,村镇建设必须严格按规划实施,避免 村镇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 建设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各地在村镇 通过科学规 简陋。村镇公共垃圾清扫不及时.生活垃 务,加快村镇建设必须做到科学规划、合 建设中必须尽快完成建制镇、集镇和村 圾到处丢弃。公共厕所严重不足.露天粪 理布局,因地制宜、集约发展,以人为本、 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与修编、.缸时有可见,“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 突出特色。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加强管 划确定村镇的综合定位发展目标、人121 五是村镇普遍缺少文化、娱乐、社交场 理、以管促建,着力解决直接关系村镇居 和用地规模,对村镇的各项基础设施和 所。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引发一 民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问题.使村镇建 公益设施进行合理安排形成分工明确、 系列的社会、环境等问题,由于缺乏必要 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协调发 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居住环境杂乱无 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经济高效、社 展的村镇建设格局:合理规划人121居住 。章,断头路、夹角路、泥水路充斥村镇,交 会和谐的村镇发展新格局。 通不便,市场交易低迷。农民生活质量不 区、工业小区和农田保护区.形成小城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村镇建设规 镇、重点镇、中心村、自然村“四位一体” 高。 划是村镇范围内进行经济、社会、资源、 的村镇体系,引导乡镇企业向村镇园区 4.政府指导服务滞后,占用和浪费 人口、环境等协调发展与布局的总体规 集中、农民向中心村镇集中土地向规模 、从而提高村镇建设进程中各 服务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管 建设,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 种相关资源的利用效益提高村镇建设 ,.耕地。在村镇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指导和 划。只有抓好规划,确保科学有序地进行 经营集中理薄弱。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绝大多 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村镇居民的 的质量和水平 数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法律知识及政 生产、生活环境。为此。村镇建设要遵循 2.因地制宜、集约发展。村镇建设要 ,策水平较低,真正懂技术、会管理的工作 村镇发展规律,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 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经济 人员少,该管的不能管住、管好.导致设 略高度,考虑村镇建设发展格局,站在村 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坚持因 .计、建设管理出现空档.设计、建设秩序 镇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角度。尊重村 地制宜、集约发展原则科学地确定建设 混乱。二是法制宣传不到位。虽然每年基 镇的实际和特点,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 方式、内容、标准,多层次地推进旧村改 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会出 局的原则,编制统一协调的村镇发展规 造新村建设和环境治理,做到突出重 动宣传车,分别到各建制镇进行有关法 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点注重实效,防止盲目攀比、重复建设。 .、,律巡回宣传,但都是青蜓点水.其力度和 划。科学的村镇建设规划应当具有以下 要根据村庄、集镇、建制镇的不同功能作 广度不够。绝大多数干部群众仍然不了 特征:一是前瞻性。要有长远眼光和超前 用重点发展规模较大、基础较好、有区 解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意识,充分考虑到村镇的长远发展和布 域带动作用的中心镇形成各具特色的 ,,和政策,甚至不知道批地建房应履行的 局趋势,根据区域社会发展目标、区位条 村镇建设新格局;对大中城市存在的“城 必要程序和手续,既不按法律程序办事. 件、人口分布、资源优势和土地利用规划 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村镇要按照城市 叉不服从规划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不 的要求,科学确定村镇性质、规模、发展 规划通过有计划地改造。使其城市化: ,,批也建、少批多建、滥建乱建、任意侵占 方向、功能分区,并留有发展空间避免 对多数村庄建设,要按照有利生产、方便 ,l 设管理的法律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执 要结合村镇的自然景观在建筑单体设 设,配套进行道路、供水、重点引导农民搞好住房建 供电、电信、能 ,,土地的现象比较严重,国家有关村镇建 沿路条状发展和结构松散。二是和谐性 生活的原则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J I A G E Yu E K A N._I ,ill,trl 源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对乡政府所在 村镇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 形象而出现加重村镇集体和居民负担的 地集镇和一般建制镇。重点应加强为农 池建设,逐步完善配套环保设施。开展水 现象,真正让村镇居民在村镇建设进程 ● 村现代化、提高村镇民生活质量和农业 源点保护工作。保证群众生产生活、经济 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搞好村镇 i 服务的设施建设;对重点发展的小城镇, 发展的用水需要:切实解决人口、资源、 建设必须坚决克服追求短期政绩.急功 要根据其地位作用、区位条件、资源条 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大力节约土地.避 近利。浮躁冒进的“急性病”,贯彻落实科 件、产业基础等特点,制定有关政策。促 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加快环境条件恶劣 学发展观真抓实干, 把村镇居民的利益 I,进其加快发展。集约发展是贯彻落实科 地区贫困人H的转移。使小城镇成为接 放在首位,从其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 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村镇建设的 纳生态移民的主要载体,把不断满足村 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居民最积极、干 必然选择。土地作为不可再生、不可替代 镇居民的需要,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 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镇抓起,使村 ●的资源。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安 生产生活环境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围 镇建设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而 居乐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 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 不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定不移地把 用。人H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要求各 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生产与生活条件 村镇建设推向深入。 地在村镇建设中,严格保护耕地。集约使 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 5.加强管理、以管促建。国内外村镇 用建设用地,合理确定用地规模,不得以 镇管理制度.提高村镇居民的民主法制 建设的经验表明,村镇“_二分在建。七分 超前为借H,搞不切合实际的“大规划”。 意识、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 在管”。目前我国村镇建设中普遍存在 以保持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平衡。首先.要 康素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问题。因 搞好村镇建设和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严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村镇建设要贯穿生 此,在抓好村镇建设,必须强化管理。标 把农户新建住房土地审核关.尽量统一 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 本兼治,以管理促进村镇建设。首先,要 征地,统一规划,减少土地损失,尤其要 结合村镇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传 加强村镇建设主管部门的力量.从适应 避免”摊大饼”式的建筑用地方式,搞好 统、现实状况、民族风情和未来发展.统 村镇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居民物质文化 土地的集约利用。第二,严格保护耕地和 筹兼顾,合理布局,准确定位,科学确定 生活水平的需要出发,建立健全村镇管 基本农田,实行一户一宅制度。大力提倡 村镇发展目标和建设方式.将村镇形态、 理机构。加快村镇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相对集中建楼房,村民新建、改建、扩建 物质景观、人文积淀、建筑艺术进行有机 充实管理人员,注重培养和引进村镇建 住宅,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 结合,使自然景观和建筑镣观相协调.充 设和发展急需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 以及荒坡地、废弃地。第=三.要充分挖掘 分利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优势,将现 才、经营型人才。提高村镇建设和发展的 现有建设用地的潜力,正确处理好改造 代化文明价值与当地民间文化有机结合 管理水平。其次,尽快制定和完善村镇管 与新建的戈系,抓好旧镇、旧村的改造, 起来,以突出特色。张扬个性。 理制度.成立各类群众性的道德教育和 提高容积率,认真抓好退宅还田工作.避 4.量力而行、逐步建设。村镇建设是 自律组织。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免双重占地,分期分批对“空心村”、旧宅 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有完整的内涵、 的能力,引导和规范居民的日常行为,使 基、闲置厂房等进行拆除整理.对废弃 系统的日标。但我国村镇范围广、人IZl 村镇管理步人依章依规管理轨道。第三. 地、闲置地、废弃砖瓦窑场等进行开发复 多、底于薄、发展不平衡、问题复杂.农村 建立健全法规,加大村镇管理执法监察 垦,确保耕地总量平衡。第四,在经济条 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 工作力度.有条件的乡镇应成立村容镇 件比较好的地方.对于那些过于分散的 价值观念已经积淀几千年:农民的素质 貌监察管理专业队伍,搞好村镇社会治 村镇,要探索在群众自愿条件下的适当 和生活富裕程度参差不齐.建设投入能 安,逐步建立法治化、社会化和民主化的 迁村并点工作。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力有限:农村干部的素质和领导能力、思 新型村镇管理体制。第四,高度重视文化 3.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村镇建设是 想认识水平都也有限;各地情况不同。基 建设.大力繁荣村镇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为村镇居民办实事、办好事.要充分尊重 础条件不一样。在这种背景下推进村镇 结合社区文化建设.提高村镇居民的思 村镇居民选择,以村镇居民愿意不愿意、 建设.面临着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第五,加强 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建设 解决人IZl众多、资源紧缺、环境脆弱、地 村镇建设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特别是 工作的主要标准,从解决群众最迫切、最 区差异大等许多问题和矛盾.决定了村 要加强对工业厂房、基础设施以及公益 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人手,让村镇居 镇建设决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 设施建设的监管。第六,转变政府职能. 民得到实惠。在村镇建设过程中要始终 必须坚持量力而行,逐步建设的原则。坚 将政府_T作的重心转移到为村镇建设服 坚持以人为本,重要规划和建设项目要 持量力而行。就是要尊重村镇建设客观 务上来,为各种投资和居民生活创造良 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 规律.立足本地实际,充分考虑到自身经 好的投资环境、社会环境。 高公众的参与程度和规划、建设意识;致 济社会发展水平。做到切合实际,切实可 总之.我国村镇建设虽然取得了巨 力于改善居住与生活环境,提供绿化、净 行,防止形式主义和某些领导人为了任 大成就,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解决这些 化、美化和效能化的发展空间.强调人与 期的政绩而贪大求全求洋.超越村镇集 问题要求我们在村镇建设过程中树立和 环境的和谐.保护古树名木和名人故居、 体经济和居民的承受能力.甚至违背群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 古建筑、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重视生 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一哄而起.盲目 局为前提。因地制宜、集约发展为指导, 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把绿化作为村镇生 铺摊,使村镇建设真正成为造福亿万村 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为根本,量力而行、 态建设的主体工程来抓,大力建设公共 镇居民的民心_T程、德政工程。坚持逐步 逐步建设为原则。加强管理、以管促建为 绿地、居住区绿地,在道路两侧、河流两 建设,就是要做到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手段,实现村镇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 岸及荒山荒地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村镇 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不一哄而上。盲目 续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价*理论研 绿地和森林覆盖率;实行田、林、路、河、 跟进.更不能把村镇建设搞成“大呼隆”, 究所) 住房、供水、排污等综合治理,突出抓好 要坚决防止和避免因片面追求村镇建设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