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题作文中提示语的作用
作者:荆晓英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04期
摘 要:话题作文是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活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类型。所谓“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它是一种写作范围相对较宽,能启发思想、激活设想、写作自在的作文方式。
关键词:话题作文;提示语;取材;角度;立意;倾向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人类的联想、想象在写作思维中不可缺少的作用。近几年来,中考命题思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以“话题作文”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也就是提供一段材料,为学生展开想象、联想等提供一个开放的、灵活的“话题”,这种开放的命题方式,我们现在称之为“话题作文”。它受到语文教育界人士的青睐,也成为中考语文命题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
话题作文之所以在中考中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结果。所谓“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或者是引发谈话的由头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创造性等特点,具体表现在选材上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有其延伸性、拓展性,并能充分调动想象,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在选择文体上也灵活自如,诸如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形式,在中考作文中屡见不鲜;活泼的文风、幽默的手法、精辟的语言在中考作文中也大放异彩,特别是在立意创新角度极具个性风采。
话题作文的话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提示性话题,二是材料式话题,特别是“提示性话题作文”是近几年中考出现的新题型。“提示语”部分一般置于话题的前面,常用一段或一两句提纲挈领的话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适当限定学生的写作思路等,它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专家认为,研读提示语,用活提示语,就能写好考场作文。那么,“提示语”究竟对话题作文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对取材的范围有提示性作用
话题作文通过提示语设定写作范围。例如,某省的作文题目中的提示语是这么说的:“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请围绕“幸福”这个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本段提示语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人们的想象,提示语中的一连串排比句,既帮助学生开启了思维,又暗示学生不妨以此内容来写作。本话题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易于考生选材。从选材范围上看,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的角度来入手,也可从亲情、友情、邻里情、家乡情、爱国情等入手,还可写音乐、书本、环境等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幸福感受。这些提示语在取材范围的提示上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二、对话题切入的角度有限制作用
能够准确地利用“提示语”,写作时角度的切入就会更准、更快。例如,某省的中考作文试题在提示以“考试”为话题写作之后,有这样一段话,提示:你现在是在参加初中升学考试,围绕着这场考试肯定发生过许多故事,你的背后一定有很多双目光在注视着你考试,你对这次考试一定会有太多的感触,感慨……请你尽快地抒写吧!
这段提示语,用意在于吸引考生的注意力,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境界。如果没有这段提示语,学生真的可以尽情抒写考场内外的考试、考查、考验,无论是自己经历的,还是他人经历的,都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但提示语明示“考试”是指正在进行的“初中升学考试”,文中必须有“我”,写“我”的感触、感慨,这段话对话题的外延进行了限定,对写作时角度的切入也就会更准更快了。 三、对立意的重心有暗示作用
2000年有一道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阅卷表明:“有事实而无事理,有现象而无本质,有结果而无原因”成了当年相当多的考生写作得分不高的“通病”。其实,这一“通病”是可以通过认真审视提示语得以防治的。命题者在叙述材料之后,曾这样写道:“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圆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这一提示语,不仅表明了“是什么”,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事实或现象;更重要的是提示了“为什么”,即客观上是由于“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而主观上是因为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的不同。上述提示语正是在暗示学生,行文立意的重点落在“答案为什么是丰富多彩的”理性思考与分析之上,而不能像有的学生仅仅停留于“答案为什么是丰富多彩的”事实和现象的陈述之上。因此在审题时,目光不能只盯在“丰富多彩”上,简单地停留在原话题上打转,要引申开去,化为多个与此有关的命题来,要拓展思路,让命题的话题在脑海如万千景象涌现,然后“万中取一”,选择自己最熟知的、最有感触的去写作。
综上所述,话题作文虽然不像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那样规定得过于死板,但“开放”也不是漫无边际的,也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也是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在命题中努力探索的成果。特别注重“提示语”的设置,做到“中考作文命题在开放的同时要加大限制,而限制主要是在内容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面对这些新的动向,我们应该及时调整作文应试的写作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指导措施,以适应命题改革的要求。今后写作要注重审题的全面性,不要错误地认为“话题作文”不必审题,要把握好“开放、灵活”与“限制”之间的度。强化审题意识,特别要对“提示语”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力求写出规范、真实、有个性的典型作文。 参考文献:
[1]黄琼.提示语作用何在:话题作文试题解读.语文天地,2002(14). [2]崔凤亭.浅议话题作文提示语的作用.教坛聚焦,2009(10).
[3]吴根华.审视提示语:话题作文写作不可忽视的环节.中华语文网:教师文集,2003-01-10.
(作者单位 山西省阳煤集团培训中心职业一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