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语文默写训练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4)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案】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3)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4)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 (5)醉里挑灯看剑;八百里分麾下炙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寡”“察”“孰”“常”“霜”“麾”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故答案为: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⑵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⑶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⑷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⑸醉里挑灯看剑;八百里分麾下炙
【点评】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连用五个比喻来论证学习的意义后,得出的推断是________,________。以此阐明学习对改造人的品性也起着决定作用。
(2)李白《蜀道难》中用自然景象中的“鸟”和“树”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悲凄胆寒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中巧借自然物象以自比,既勾勒出诗人的万里行程,又暗示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区别试题类型,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劝学》中连用五个比喻来论证学习的意义后,得出的推断是”“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悲凄胆寒氛围的两句是”“《使至塞上》中巧借自然物象以自比”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知”“雄雌”。
故答案为: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⑵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名句默写能力,要注意字形的书写。名句名篇的默写关键就是背诵和默写,学生平时要多注意练习这些知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________ ,________ ”两句,阐述了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智慧通达的道理。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个人的潦倒困苦、借酒浇愁,表达 诗人因国难家愁而产生的悲愤之情。
(3)民族复兴离不开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 “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 【答案】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1)依据“阐述了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智慧通达的道理”,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借个人的潦倒困苦、借酒浇愁,表达诗人因国难家愁而产生的悲愤之情”,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容易推知答案。本题易错字:博、知、繁、鬓、浊、青。
故答案为: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⑵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2)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李商隐《锦瑟》) (3)________,杳不知其所之也。(杜牧《阿房宫赋》) (4)有为者辟若掘井,________,犹为弃井也。(《孟子》) (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_______。(《论语》) (6)朽木不可雕也,________。(《论语》)
(7)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8)盖文章,经国之大业,________。(曹丕《典论•论文》) 【答案】 (1)朝搴阰之木兰兮 (2)只是当时已惘然 (3)辘辘远听 (4)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5)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6)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7)吟鞭东指即天涯 (8)不朽之盛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搴”“惘”“掘”“圬”“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故答案为:⑴朝搴阰之木兰兮;⑵只是当时已惘然;⑶辘辘远听;⑷掘井九轫而不及泉;⑸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⑹粪土之墙不可圬也;⑺吟鞭东指即天涯;⑻不朽之盛事 【点评】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2)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覆、隔、磷、庾、粟、哀、鉴。
故答案为:⑴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⑵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⑶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从个人成长到国家发展,辩证地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指出国家“________,________”,常常会走向灭亡。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答案】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拂、淇、隰、泮、繁、鬓、潦。
故答案为: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⑵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⑶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指出,上天要将重任交给一个人时,会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磨炼,文中表明上天磨炼人的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出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正值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
【答案】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
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忍、曾、益、作客、初、姿。
故答案为:⑴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⑶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点评】此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从内容上看,这些名句名篇,或是揭示人生哲理,或是反映生活真谛,或是描绘人物情貌,或是表现事物,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考查多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据字义记字形,以免写错别字,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理解性默写,做题时要审清题意,根据有关信息(作者、文题诗题、句意、题中关键词等)准确断定默写的诗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这一观点。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________,________”,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答案】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本题中的哀、鉴、亦、拂、患等字,都要格外留意。
故答案为: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⑵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通过占卜确定婚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批判当时随意歪曲法度,竞相苟合的不良社会风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尔、卜、筮、咎、墨、竞、纵、苇、凌、顷。
故答案为:⑴尔卜尔筮;体无咎言;⑵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⑶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不亦重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5)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答案】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 (4)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5)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弘、作、僮、茕、凝噎、霭、鬓。
故答案为: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⑵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⑶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⑷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
【点评】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守护洁净品德的坚强意志。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独自酌酒,表现了诗人的孤独、苦闷。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余则缊袍敝衣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答案】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盈”“倚”“倾”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⑵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⑶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
(2)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景象。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描写阿房官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答案】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3)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誉”“沮”“澹”“竦”“妍”。
故答案为:⑴(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⑵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⑶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点评】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13.按要求填空。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________》)
(3)《终南山》中,运用远景描绘山势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欲辨已忘言 (2)想佳人、妆楼颙望;八声甘州 (3)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和文学常识的背诵、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本体属于情景默写。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辨、颙、隅。
故答案为:⑴欲辨已忘言;⑵想佳人、妆楼颙望;八声甘州;⑶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一带山河地势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就写出了秦国的穷奢极欲。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追忆当年刘裕领军北伐、收复失地时何等威猛的气势。 【答案】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聚、鼎、铛、砾、戈。
故答案为:⑴峰峦如聚;波涛如怒;⑵鼎铛玉石;金块珠砾;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点评】此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从内容上看,这些名句名篇,或是揭示人生哲理,或是反映生活真谛,或是描绘人物情貌,或是表现事物,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考查多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据字义记字形,以免写错别字,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理解性默写,做题时要审清题意,根据有关信息(作者、文题诗题、句意、题中关键词等)准确断定默写的诗句。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忧国忧民、甘愿自我牺牲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谪居偏僻之地,纵然面对良辰美景却难遣孤独之情。
(3)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答案】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兀”“庐”“夜”“倾”“苟”“毫”。
故答案为: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⑵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⑶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积累能力。名篇名句的默写题型以情境默写为主,因而学生平时不仅要强化背诵名篇名句,更要理解语境语意,不可死记硬背,而且注意正确书写,不可写错别字,不可添字漏字,力求准确无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