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ABO血型系统
上海市桃李园实验中学 陈珑华
一、 教学设计思想
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都知道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输血时,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必须相配,否则会危及受血者的生命。但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定型的呢?如何来判定血型?输血时,受血者和供血者血型不配时,为什么会危及受血者的生命?献血会不会影响献血者的健康……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学生迫切希望得到解答的。因此我就从人类ABO血型系统4种分型每一种分型所含有的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及血浆中的抗体着手,向学生展示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定型的。根据抗原和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原理,让学生理解输血时为什么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必须相配,分析如果不配可能出现的后果;让学生学会判定血型的基本方法。
二期课改给教师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素质教育新理念。信息科技与学科的充分整合是二期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将微观内容转变成学生看得见的内容,直观展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人类ABO血型系统磁性教具及表格,清晰表明了人类ABO型的定型,直观的画面清晰展现了输血时血型不配发生的红细胞疑集现象。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为自己鉴定血型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积极性。此外,我提供了部分网站,以便学生课外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二、 教学目标 1、态度与价值观
(1)活动中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2)学会科学的质疑,培养对探究活动的好奇心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类ABO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分型 (2)了解人类ABO血型四种分型所含有的抗原和抗体 (3)知道红细胞凝集现象 (4)学会血型判定的方法 3.过程能力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与否,加强分析、归纳及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人类ABO血型系统的定型 (2)人类ABO血型系统的判定 2.教学难点
(1)人类ABO血型系统的判定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实验 五、教学媒体
ABO血型磁性演示块、磁性黑板、多媒体课件及设备、粘贴纸、载玻片、抗A
1
-
血清、抗B血清、牙签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指导行为 学生们的学习活动 思考回答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以粘贴纸为材料分别粘出A型、B型、AB型O型血所含有的抗原和抗体。 分析和比较ABO血型四种分型所具有的抗原和抗体,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与相对应的抗体出现在一个人的血液中?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什么现象? 分析比较ABO血型四种分型所各自具有的抗原和抗体,理解输血的原则。 观看录象,知道操作后的方法和步骤 自己动手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小结 课外拓展 课题导入 创建情景,提出思考题 提出思考题 人类的指导学生看书 ABO血型出示ABO血型系统磁性教具,引导学生回的定型 答人类ABO血型系统的依据,引导学生说出A、B、AB、O型4种分型各自具有的抗原和抗体 人 类 指导学生找出ABO血型4种分型的各自具的 有的抗原和抗体,得出抗原和相对应的抗体A 不会同处于一个人的血液中的结论。如果它B 们处于同一血液中,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浆红细胞的O 中相对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就会出现凝集现象 血 红细胞凝集现象。通过比较正常生理情况下型 红细胞在血浆中的分布状况与发生凝集现系 象时,红细胞在血浆中的分布状况,知道什统 么是红细胞凝集现象。 输血 根据ABO血型所含有的抗原和抗体,帮助学生得出输血的原则——输同型血。 A B C 血 型 的 鉴 定 方法和步播放“血型鉴定”的录像 骤 指导学生操作的方法与步骤 具体操作 指导和帮助学生采血。 观察分析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鉴定血型 总结 拓展 1.人类的ABO血型的定型 2.人类的ABO血型鉴定的方法和判断 介绍有关人类ABO血型的网站 七、反思
2
-
1. 血清反应是常用的免疫技术之一,它是血型鉴定、传染性疾病诊断以及其它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书本要求,自己动手板块中的“观察凝集反应”所用的抗原和抗体分别是沙门氏杆菌和沙门氏杆菌免疫血清。现将内容改为“人类的ABO血型的鉴定”理由是:(1)在本地区较难获得上述抗原和抗体,但可获得人体血清和抗原(采自学生的血液)(2)鉴定血型的原理与沙门氏杆菌和沙门氏杆菌免疫血清反应的原理相同都是凝集反应。(3)学生对人类的ABO血型比较感兴趣,他们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血型,尤其是能通过自己为自己鉴定血型的方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4)“血型的鉴定”与课本中信息库板块的“人类的ABO血型系统”相吻合,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
2. 大部分学生有这样的常识:当输血时,如果输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不符时,会给受血者带来严重后果,甚至死亡。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大部分学生不知所以然。在本堂课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比较直观地解答了这一问题。
3. 当前血液尚不能制造,输血所需的血液只能来自健康人的献血。通过讨论:你将来愿意输血吗?为什么?这些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献血无碍健康,消除他们对献血的顾虑,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在讨论这些问题时,竟有个别学生不仅表示长大后愿意献血,而且要多献些血,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此时,我除了及时肯定学生的这种勇于奉献的精神外,还告诫学生:人体的内环境是相当稳定的,如果当人体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微不足道时间内丧失血液达30%或更多时就可能危及生命。从而使学生知道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不会也不能超过自身总血量的10%,并以此来保障献血者的健康。
4. 当学生观看完“ABO血型鉴定的方法和ABO血型的判定”后,我应该对血型的判定作一简要小结,以帮助学生如何根据抗A、抗B血清中所发生的不同凝集反应来判定血型是A型、B型、AB型还是O型。
5.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鉴定自己的血型,不仅学会了人类ABO血型鉴定的方法和ABO血型的判定,而且体验了整个实验过程。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二期课该所提倡的“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理念。在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尝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努力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