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林景熙《梦回》阅读答案及赏析

林景熙《梦回》阅读答案及赏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林景熙《梦回》阅读答案及赏析

林景熙《梦回》阅读答案及赏析

梦回 林景熙①

梦回荒馆月笼秋,哪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②。

【注】①林景熙,宋末诗人,宋亡不仕。②鸥:相传鸥是最无机心的禽鸟,先人常以鸥喻心志之安闲或隐逸之情怀。⑶砧:捣衣时的垫石。

愁字确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简析全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愁的。 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意蕴丰富,请对此加以赏析。 参照答案:

第一句,描绘梦醒时荒芜的旅店中见到的秋夜月色,衬着心中的悲愁。第二句,用砧声来表现旅居的羁旅之愁。第三四两句,用深夜不眠,表现了诗人怀着心事的愁苦。

①经过写鸥鸟深夜未眠,来烘托作者展转反侧的心里愁苦。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悲苦之情。②以未眠鸥自比,表现了诗人不问世事的安闲背后的无奈。

阅读练习二: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剖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3.赏析最后两句的表达技巧。 参照答案

2.诗眼应当是:哪处砧声唤客愁中的愁。此字确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第一句,描绘了梦醒时的时间、地址与四周的环境,写出了诗人在荒芜的旅店住宿时心中的凄凉,为以后的光景描绘个人的感情抒发生铺垫.

3.①最后这两句在艺术上采纳动静联合的手法, 相衬,

以深夜中的沉寂与莲叶的响动声

以严寒清寂的水面与未歇息的欧鸟的骚扰相衬,充足刻画出当时冷寂悲凉的氛围。

②烘托手法,用未眠鸥来烘托作者展转反侧、永夜难明的愁苦,衬着了悲凉的氛围,寓情于鸟,委婉而深邃地表达了作者的悲苦之情。

赏析:

《梦回》是宋末爱国诗人林景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叙写诗人大梦初醒后的精神状态和对四周事物的独到感觉,借以抒发郁积心头的离愁别恨。

这首诗虽以梦为题,却不一样于一般的纪梦诗。以梦回烘托幻梦旋灭,极言他乡流浪之 苦。

梦回荒馆月笼秋,首句即破题,描绘了梦醒的时间、地址与四周的环境,写出了诗人

野宿在外的心中感觉,为以后的光景描绘、感情抒发生铺垫。次句哪处砧声唤客愁中的愁字确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此诗的诗眼。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最后这两句在艺术上采纳动静联合的手法,以深夜中的沉寂与莲叶的响动声相衬,以严寒清寂的水面与未

歇息的鸥鸟的骚扰相衬,充足刻画出当时冷寂悲凉的氛围。以未眠鸥来烘托作者的展转反侧,永夜难明的愁苦,委婉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愁苦思乡之情。

这首诗描绘秋夜风景的孤寂,不直接写梦,而梦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溢言表, 正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林景熙

1

林景熙《梦回》阅读答案及赏析

宋末爱国诗人。字德阳,一作德暘,号霁山。温州平阳人。公元 1271年,由上舍生释

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不仕,隐居于平阳白石巷。据新编 《平阳县志林景熙传》 总统杨琏真珈, 挖掘绍兴宋陵及大臣

载:元世祖忽必烈所任江南释教

2

林景熙《梦回》阅读答案及赏析

墓101所,扔掉其遗骨。时林景熙在绍兴王英孙家作客,激于爱国义愤,约村夫郑朴翁等乔装采药人前去,拾得高宗、孝宗骸骨,共装六函,葬于兰亭邻近,移植皇陵冬青树作为标记,又作《冬青花》和《梦中作》四首,以记其事。林景熙这类热爱祖国,抗争民族压迫的行动,深受夸赞。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遨游江浙,因此名重一时,学者称霁山先生。著作有《白石稿》、《白石樵唱》,后代编为《霁山集》。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