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班美术活动17节教案】 【篇二:小班美术活动的指导】
小班美术活动的指导
美是一切的开始,而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 小班初期的幼儿由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之中,他们的思想境界还处在涂鸦阶段,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初入园的幼儿还不习惯于有组织的活动,对绘画是怎样一回事也并不清楚。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真正的画出一样东西实在是太难了。在美术活动中,会经常出现这一幕,每当我要求孩子画画时,有些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画。”作为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和帮助幼儿由不习惯过渡到习惯,由不会到会,并使之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对于幼儿的美术活动应怎样指导呢?
一、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贴近幼儿生活的绘画内容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绘画内容的选择应从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出发,所选择的内容应为幼儿所熟悉的,接触较多的事物。而且必须根据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来制定绘画内容。例如,在小班主题活动《动物花花衣》中,小朋友对各种皮毛的动物有了了解,而且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活动“黑白皮毛的动物”、“粘
羊毛”等绘画内容。绘画内容主要是以添画和撕纸黏贴为主,主要学习画线条和图形等。
二、提供丰富有趣的绘画材料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小班幼儿的绘画活动大多选择蜡笔、棉签和颜料以及各种自然物(如:萝卜、马铃薯、纸团、布团、串珠)等,例如,在小班
初期,活动《为娃娃盖被子》中,幼儿尝试用纸团、粘纸、自然物等敲敲、黏黏贴贴装饰
小被子。如在《柳树妹妹》活动中,幼儿用棉签颜料为柳树添画树叶。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小班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宽松、富有童趣的学习环境能促进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绘画的动机。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绿草地”活动中,我请幼儿猜一猜小兔子在干嘛?有的小朋友说:“小兔子在草地上吃草”。有的小朋友说:“小兔子在草地上做游戏”??“可是,冬天刚刚过去,草地上还没有长出绿油油的草,怎么办?”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小兔的同情,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种草地”。这时,我就引导幼儿在图画纸上尝试用短短线来画草地。 1、添画游戏:为了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每次作画前,我都先在纸上画上一些漂亮而有趣的图画,然后请幼儿继续画下去,这些添画的部分尽管很简单,但在整个画面上不可少。辟如教幼儿画直线时,我给幼儿讲“老狼和小兔”的故事,提议大家用短直线帮小兔造篱笆。有的孩子画成斜线,我就说:篱笆快倒了,再插几根直的吧!有的画的很稀,我就说:这儿还有个大洞,老狼能钻进来,快补几根线吧!经过不断地提示,幼儿都把画画完了,我就用小兔的口气说:“谢谢小朋友,现在老狼钻不进来了。”孩子们都感到自己为小兔做了一件好事。孩子们对这种游戏非常感兴趣.
2、涂色游戏:涂色游戏就是教师画好形象的轮廓,然后引导幼儿在轮廓内涂色,培养幼儿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这种涂色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我经常安排在晨间桌面活动时进行,如:操作材料上有苹果的形状,我就引导幼儿涂红苹果、绿苹果、黄苹果等。接着,一个个彩色的气球\\一块块五颜六色的手绢\\一支支彩色的蜡笔等都在孩子们的手中展现出来。他们看着自己的作品,惊喜外分.
平时,我们组织孩子参与环境布置,活动室的环境氛围有很浓的意识气息。通过一些优美的绘画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对于刚进园的小班孩子,他们喜欢随意涂画,画出的往往是一些乱七八糟
的东西,他们的绘画活动主要以画线为主,为了激发幼儿感知曲线和直线的兴趣,我在生活区投放了绕毛线的小动物,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毛线,让幼儿观察毛线有的是弯弯曲曲,有的拉直了便成了直线,幼儿在绕毛线的过程中,感受到线条的变化,对画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在边说边做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较低,不能自如地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可以请他们来说,让幼儿说,是成人了解幼儿绘画意图及内心世界的直接途径。边说边画是小班孩子绘画的特点之一,在美术活动中,把握好幼儿的说,对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小班幼儿的观察力有着年龄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忽视细节,让幼儿充分地“说”,有利于帮助幼儿细心观察、全面了解绘画的对象,加深感受,丰富感性经验;也有利于增加幼儿对所画内容的喜爱。比如:在绘画《装糖果》中,主要让幼儿掌握画封闭圆并且尝试换色。所以,就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准备装什么颜色的糖果?为什么?这时,小朋友们就会说:“我想装红色的糖果,因为红色的是苹果味的。有的小朋友说:“我想画咖啡色的。因为我喜欢吃巧克力的味道。”幼儿越说越兴奋,活动气氛异常活跃。幼儿说完之后,我就让幼儿开始作画,我发现孩子们的“糖果瓶”里装了很多味道的糖果。可见,只要做好画前的“说”,就不怕幼儿不会画。
五、多给幼儿一些鼓励,提高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孩子们非常重视使他们花费了不少心血的作品,非常注重成人对他们作品的态度。因此,我经常以积极的态度鼓励他们所作的努力,用赞赏的语言肯定幼儿的创作成果,让幼儿知道他们的作品是受大家关注的。在这样的鼓励下,幼儿会体验到成功感,并对绘画充满兴趣。
在活动中,我巡视幼儿作画,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评价、引导。每次活动结束时,我总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样做本身就是对幼儿创作的肯定。然后可以按照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建议或给适当的帮助。及时对幼儿的绘画成果加以肯定、鼓励、表扬。在这样的鼓励表扬下,幼儿会对绘画充满信心。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尝试,我班幼儿现在基本上无一不爱画画,而且幼儿情绪轻松愉快,思维活跃,言语表达能力明显增强,绘画水平提高也
快.相信,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时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引导,每一位幼儿都能成为”小画家”.
【篇三:幼儿园秋季小班教案】
幼儿园也是我的家(儿歌)
执教者: 执教日期: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欢快的韵律,喜欢念儿歌。
2.爱上幼儿园,感受幼儿园也是小朋友的家。 二、活动准备:
场景:乐乐的家,幼儿园,乐乐和爸爸妈妈的木偶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出课题。
提问: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乐乐小朋友却说他有两个家,你能猜一猜他还有个家是什么地方?
揭示答案:幼儿园是乐乐的另一个家。
2.教师操作木偶,完整地朗诵一遍儿歌。
提问:早晨,乐乐是怎样离开家的?他高兴吗?你是怎么离开家的? 提问:到了幼儿园后,乐乐做了些什么事?他高兴吗?你在幼儿园会做哪些事呢?
3.幼儿学念儿歌。
教师有表情地带领幼儿朗诵儿歌。 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 引导幼儿用欢快的情绪朗诵儿歌。 教学反思:
拍手点头(律动) 执教者: 执教日期: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学习随音乐合拍地边唱歌边做动作。 2.乐意尝试创编歌词,并学习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 二、活动准备:
1.布袋木偶娃娃一个。 2.配套音乐cd或磁带。 三、活动过程: 1.激发活动兴趣。
教师出示布袋木偶做拍手、点头状,与幼儿互相问好。 2.边唱边合拍地做拍手点头动作。
(1)教师边演示布袋木偶边唱《拍手点头》。
(2)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合拍地做拍手点头动作(两拍做一次动作)。
3.创编歌词,并合拍地做相应的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出自己喜爱的身体动作。
提问:小木偶除了会拍手点头,还会拍手干什么呢(如:拍手踏脚、拍手摸脸、拍手拍皮球、拍手开汽车等)?教师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高兴地表扬幼儿能创编新的歌词及动作。 (2)幼儿听音乐,边唱边合拍地表演创编的动作 教学反思:
快乐变变变(综合)
执教者: 执教日期: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集体活动,开始接纳、喜欢教师。 2.体验在幼儿园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自制魔术盒(两头都可以打开,中间有隔板)、糖果、各种玩具。 三、活动过程: 1.观看魔术表演。
教师介绍魔盒,引发幼儿观看魔术表演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魔盒,(出示魔盒)它可神奇啦,它可以不但可以变出好吃的,还可以变出好玩的东西呢。 (1)变糖果。
师:现在老师要把魔盒打开,请小朋友看一看,这里面有没有东西呀?(没有)那老师把这个魔盒封住,(胶带粘住开口)不让东西跑进去,我们就要开始变魔术咯,我们一起来对着盒子数1、2、3,(同时转动 魔盒,将装有糖果的一头调转到前面来,撕开胶带,打开盒盖)哇,看!这魔盒变出了什么呀?(拿出糖果)想尝一尝魔盒变出来的糖果吗? (2)变玩具。
用同样的方法变出玩具,然后用让幼儿帮助吹气、喊话等形式,吸引幼儿参与到魔术表演活动中来,以神秘的神情逐一变出玩具。再请幼儿玩一玩从魔盒里变出来的玩具。 2.玩玩具。
请幼儿玩一玩从魔盒里变出来的玩具。 教学反思:
我是xx组的小朋友(社会)
执教者: 执教日期: 一、活动目标:
1.愿意选择自己喜爱的水果做标记,知道相同标记的几个小朋友为一组,初步感知“组”的含义。
2.能安静地听故事,愿意学说故事里的句子。 二、活动准备:
1.苹果、西瓜、葡萄、梨子、桃子实物教具各一个,标签各六个。 2.小猴、小猪、小鸟、小狗、小猫等绒布玩具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1.讲故事,激发幼儿对多种水果的兴趣。
故事:果园里的水果全部丰收了。小猴说:“我最喜欢出桃子,桃子吃起来甜丝丝的。”小鸟说:“我最喜欢吃又酸又甜的葡萄》”小猪说:“我呀,最喜欢吃西瓜了!西瓜又大又圆,吃到嘴里甜甜的。”小狗说:“我最喜欢吃香香的苹果。”小猫说:“我最喜欢吃脆脆的梨子。” 提问:小猴子、小鸟、小猪、小狗和小猫喜欢吃什么水果? 你还知道哪些好吃的水果? 2.引导幼儿自选小组标记。 (1)出示水果标记。
提问:小动物们带来了它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想和我们一起品尝,是哪些水果呢?
(2)幼儿自选一种水果标记拿在手上。
提问:你喜欢吃哪种水果?请幼儿选择这种水果的标记并贴到椅背上。
3.幼儿初步认识小组,知道自己是哪个小组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