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铜合金中铜的测定

铜合金中铜的测定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实验十五 铜合金中铜的测定(间接碘量法)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Na2S2O3溶液配制及标定 2 了解淀粉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3 了解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的原理 4 学习铜含量试样的分解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铜合金的分解 铜合金的种类较多,主要有黄铜和各种青铜等。试样可以用HNO3分解,但低价氮的氧化物能氧化I-而干扰测定,故需用浓H2SO4蒸发将它们除去。也可用H2O2和HCl分解试样:Cu + 2HCl + H2O2 = CuCl2 + 2H2O 煮沸以除尽过量的H2O2 2 含量的测定

<1> Cu2+与过量碘化钾的反应;

在弱酸性溶液中,Cu2+与过量 KI作用,生成CuI沉淀,同时析出定量的 I2: 2Cu2+ + 4I- = 2CuI¯ + I2 或 2Cu2+ + 5I-= 2CuI ¯+ I3- 通常用HAc-NH4Ac或NH4HF2等缓冲溶液将溶液的酸度控制为pH=3.5~4.0,酸度过低,Cu2+易水解,使反应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率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则I-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I2(Cu2+催化此反应),使结果偏高。Cu2+与I-之间的反应是可逆的,任何引起 Cu2+浓度减小或引起CuI溶解度增加的因素均使反应不完全。加入过量的KI可使反应趋于完全。这里KI是Cu2+的还原剂,又是生成的Cu+的沉淀剂,还是生成的I2的络合剂,使生成I3-, 增加I2的溶解度,减少I2的挥发。由于CuI 沉淀强烈吸咐I3-会使测定结果偏低。故加入SCN-使CuI(Ksp = l.l x l0-12)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 (Ksp= 4.8 x 10-15) ,释放出被吸附的I3-。

<2> 铜的测定。生成的I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由于CuI沉淀表面吸附I2,使分析结果偏低,终点变色不敏锐。为了减少CuI对I2的吸附,可在大部分I2被Na2S2O3溶液滴定后,加入NH4SCN,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 :CuI + SCN- = CuSCN↓ + I-噢它基本上不吸附I2,使终点变色敏锐。 试样中有Fe存在时,Fe3+也能氧化I-为I2,2Fe3+ + 2I- = 2Fe2+ + I2↓ 可加入NH4F,使Fe3+生成稳定的FeF63-,降低了Fe3+/Fe2+电对的电势,使Fe3+不能将I-氧化为I2。

以上方法也适用于测定铜矿、炉渣、电镀液及胆矾等试样中的铜。

三 试剂

KI:固体,AR。 0.5% 淀粉溶液 30% H2O2 NH4F HCl: 1:1,约 6 mol/L。 HAc:1:1水溶液。氨水:1:1 水溶液。 四 分析步骤

步骤 思考题 溶样 1溶解铜试样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准确称取两份铜合金试样(0.10~0.15g),分别置于250mL2若过氧化氢未赶尽,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锥形瓶中,加5mL 1:1 HCl、5mL30%H2O2,在通风橱内加热,试样完全溶解后继续加热,以破坏多余的H2O2,稍冷。 调节pH、掩蔽Fe3+ 3为什么要滴加 1:1 氨水至溶液微呈浑浊,再滴 滴加 1:1 氨水至溶液微呈浑加 1:1 醋酸至溶液澄清并多加1mL? 浊,再滴加 1:1 HAc至溶液澄清并多加1mL,加水稀释至100mL。加4若酸度过低或过高,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1gNH4F,旋摇至溶解。 5如何调节溶液为微酸性? 6为什么要加氟化铵?还有哪些杂质会干扰铜的测定? 滴定 7为什么要加过量的碘化钾,它有哪些作用? 加1.5gKI,立即用0.1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8为什么加了碘化钾后,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色,加入2mL5g·L-1淀粉溶液,继准液滴定 续滴定至蓝色褪去,再加10mL100g·L-1KSCN,旋摇后蓝色重9为什么要近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溶液?何时加淀又出现。在激烈旋摇下,继续滴定粉最适宜? 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10何时加硫氰酸钾? 11 为什么要加硫氰酸钾? 12 为什么不能早加硫氰酸钾? 13加了硫氰酸钾之后,为什么要在激烈旋摇下继续滴定? 14 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如何变化? 15 如何正确判断终点? 1, 溶解铜试样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1> 加热与冷却的过程中决不能加塞子(为什么?)

<2> 控制火焰的大小,溶液不能蒸干(为什么?万一不慎,溶液体积很少,但未烧干,如何处理?)

<3> 多余的H2O2一定要分解完(如何判断多余的H2O2已分解完?) 2若过氧化氢未赶尽,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若留有H2O2,加入KI后,会有以下反应 :H2O2 + 2I- + 2H+ = I2 + 2H2O使测定结果偏高。

3为什么要滴加 1:1 氨水至溶液微呈浑浊,再滴加 1:1 醋酸至溶液澄清并多加1mL?

在弱酸性溶液中,Cu2+与过量的KI反应生成CuI沉淀,同时,定量的析出碘。因此通过上述操作(滴加 1:1 氨水至溶液微呈浑浊,再滴加 1:1 醋酸至溶液澄清并多加1mL) 组成HAc—NH4Ac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3.5~4.0,使反应能定量进行 4若酸度过低或过高,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若酸度小了,Cu2+易水解,结果偏低;反应速度慢,终点拖长不易判断。若酸度高,因Cu2+有催化作用,I-易氧化为I2,使实验结果偏高 5如何调节溶液为微酸性?

调节方法 :滴加 1:1 氨水至溶液微呈浑浊,再滴加 1:1 醋酸至溶液澄清,并多加1mL。

①由于用HCl、H2O2溶解铜合金,所以溶液为强酸性,需用 1:1 氨水降低溶液的酸度。

溶样结束时,溶液呈淡绿色(因有Cl-存在,溶液中既有黄色的CuCl42-配离子,也有淡蓝色的Cu(H2O)42+配离子,溶液呈两者的混合色绿色)。边滴加 1:1 氨水,边旋摇锥形瓶混合溶液。开始时溶液澄清,锥形瓶内有白色的雾(什么物质?NH4Cl),随着氨水加入量的增加,滴落点出现深蓝色(什么物质?),旋摇后消失,放慢滴加速度,多旋摇。随后溶液的颜色从绿转为淡蓝色,此时需采用“1滴多摇”的方式,直至旋摇后慢慢出现天蓝色浑浊。 请注意:滴加氨水至出现沉淀,所需的时间较长,请耐心。若氨水加快了,溶液为深蓝色,不会出现天蓝色浑浊(为什么?与NH4+络合了);加入氨水的量与溶样时加入 1:1 HCl的量、溶样时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温度的高低有关。 ②边滴加 1:1 HAc,边旋摇锥形瓶,而且需一滴多摇,锥形瓶内浑浊慢慢变少,最后在旋摇中浑浊消失。由于Cu(OH)2沉淀溶解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因此 1:1 HAc决不能加快。

多加1mL 1:1 醋酸时,可用量筒加,也可根据滴瓶中的滴管滴多少滴为1mL,按照滴数加。

6为什么要加氟化铵?还有哪些杂质会干扰铜的测定?

<1> 加NH4F固体可以掩蔽Fe3+,使Fe3+以FeF63-形式存在,因此E(Fe3+/Fe2+)的值降低,Fe3+氧化I-为I2的反应不能发生,而且由于FeF63-无色,不干扰终点颜色变化。 <2>As(V)、Sb(V)杂质也会干扰铜的测定,当pH>3.5时,五价As、Sb的氧化性可降低至不能氧化I-。

7为什么要加过量的碘化钾,它有哪些作用?

<1> 因Cu2+与I-反应生成CuI与I2的反应是可逆的,过量的KI可使Cu2+的还原趋于完全。

<2>过量的I-与I2形成I3-,增大I2的溶解度,避免I2的挥发。 从以上的叙述可见,过量的KI起了还原剂、沉淀剂的作用,并和I2形成了多卤化物。络合剂 8为什么加了碘化钾后,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 防止碘挥发与I-的氧化。

9为什么要近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溶液?何时加淀粉最适宜?

<1> 因淀粉吸附I3-,使I2不易放出,影响实验结果,见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实验步骤中思考题13。

<2> 淀粉既不能加入过早,也不能过迟加,以免过终点。测铜时,当滴定到溶液的颜色为淡黄色时加淀粉为宜。 10何时加硫氰酸钾?

加入淀粉后,继续慢滴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当蓝色很淡或刚消失时加硫氰酸钾,剧烈旋摇锥形瓶蓝色再现。若加迟了,终点易过 11 为什么要加硫氰酸钾?

CuI沉淀易吸附I2,导致分析结果偏低,终点不敏锐。因此近终点时,加入KSCN,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它基本上不吸附I2,使终点变色敏锐 12 为什么不能早加硫氰酸钾?

由于 : 6Cu2+ + 7SCN- +4H2O = 6CuSCN↓ + SO42- + 8H+ + CN- 导致可逆反应 :2Cu2+ + 4I- = CuI↓ + I2

向左移动,从而使析出的I2减少,测定结果偏低。因此不能早加,只能近终点时加入

13加了硫氰酸钾之后,为什么要在激烈旋摇下继续滴定?

有利于沉淀的转化和释放出吸附的碘。 14 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如何变化?

当淀粉吸附I2的蓝色消失,终点即到达。由于体系中有CuI沉淀,它是白色,从理论上讲,终点应是蓝色褪去呈白色浑浊液。但有时浑浊液常呈现肉色或藕色,因此终点到达的标志是蓝色褪去,而不是白色浑浊出现 15 如何正确判断终点?

当蓝色渐褪变淡时,悬1滴于尖嘴管管口,用锥形瓶壁靠下,纯水洗下,旋摇锥形瓶使溶液混匀,重复操作直至蓝色消失。由于初练习者看到带浅肉色或藕色的浑浊不能判断蓝色是否褪尽,可读好读数后,再滴加1滴或半滴,浑浊液颜色不变,可判断终点已到,取前面的读数。 五 数据处理 序号 M(Cu)/g V 初(Na2S2O3)/ml V 末(Na2S2O3)/ml V(Na2S2O3)/ml W%( Cu) 平均W%( Cu) 六 可能出现的问题

1 滴加 1:1 氨水后溶液成了深蓝色;或滴加了很多 1:1 醋酸;

原因 <1> 滴加氨水时加得太快,使溶液成了深蓝色。 <2> 加1滴醋酸后未多摇动,造成HAc加多;忘了沉淀溶解要足够的时间。 解决办法 见思考题5

2 加入碘化钾后,溶液中有淡红棕色出现,但仍带有绿色; 原因 溶液的酸度未控制好,尚有Cu2+未还原为CuI沉淀。 解决办法 调节好溶液的酸度。 3 滴定时终点过了。

原因 <1> 硫氰酸钾加迟了,造成加入硫氰酸钾后,虽剧烈旋摇,蓝色仍不出现。 <2> 判断终点有误或不会判断终点。

1 2 解决办法(1)试样加淀粉后,逐滴加Na2S2O3标准液,当蓝色刚褪或为浅蓝色时加KSCN,以免过了终点。

<2> 当淀粉吸附I2的蓝色消失即到终点,但浑浊液往往带色(藕色或肉色),这给终点的判断带来了困难。因此,操作时应将注意力放在蓝色褪去,当判断有困难时,可先读好滴定管液面的读数,再滴加1滴或半滴,比较沉淀颜色(指蓝的成分)是否有变化来确定终点。

 如何调节溶液为微酸性? 调节方法 :滴加 1:1 氨水至溶液微呈浑浊,再滴加 1:1 醋酸至溶液澄清,并多加1mL。 ①由于用HCl、H2O2溶解铜合金,所以溶液为强酸性,需用 1:1 氨水降低溶液的酸度。

溶样结束时,溶液呈淡绿色(因有Cl-存在,溶液中既有黄色的CuCl42-配离子,也有淡蓝色的Cu(H2O)42+配离子,溶液呈两者的混合色绿色)。边滴加 1:1 氨水,边旋摇锥形瓶混合溶液。开始时溶液澄清,锥形瓶内有白色的雾(什么物质?),随着氨水加入量的增加,滴落点出现深蓝色(什么物质?),旋摇后消失,放慢滴加速度,多旋摇。随后溶液的颜色从绿转为淡蓝色,此时需采用“1滴多摇”的方式,直至旋摇后慢慢出现天蓝色浑浊。

请注意 :滴加氨水至出现沉淀,所需的时间较长,请耐心。若氨水加快了,溶液为深蓝色,不会出现天蓝色浑浊(为什么?);加入氨水的量与溶样时加入 1:1 HCl的量、溶样时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温度的高低有关。

②边滴加 1:1 HAc,边旋摇锥形瓶,而且需一滴多摇,锥形瓶内浑浊慢慢变少,最后在旋摇中浑浊消失。由于Cu(OH)2沉淀溶解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因此 1:1 HAc决不能加快。

多加1mL 1:1 醋酸时,可用量筒加,也可根据滴瓶中的滴管滴多少滴为1mL,按照滴数加。

用碘量法测定铜时,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最合适的工作基准试剂是何物? 最合适的工作基准试剂应是纯铜。用纯铜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使标定与测定一致,可以抵消方法的系统误差。

步骤如下 :

<1>准确称取0.2g纯铜于250mL烧杯中,加入约10mL1:1盐酸,2~3mL30%H2O2,加热,使铜溶解并将多余的H2O2分解赶尽,然后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准确移取25.00mL标准液于250mL锥形瓶中,按测定铜合金铜含量的步骤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