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2)-概括文章主旨
中考阅读提升训练-(2)----概括文章主旨
指点迷津·如何概括文章
(1) 了解文章标题。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分析文章开头与结尾。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 分析文中关键句(议论抒情)。
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 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 分析文章的背景。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好文速递·阅读热身
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 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
②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③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④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⑤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⑥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中考阅读提升训练专题-名师·典范 精品编写
-阅读训练(2)-概括文章主旨
对点训练(训练要求:学会概括文本中心)
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40字
2.体会第⑤段景物描写特点。分析描写的好处
3. 文中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全摘干净,这样写用意何在?
4. 下面句子含蓄地表达出母亲怎样的感慨?
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对比·分析·讨论·结论·实践】
答案不唯一,意近即可
1:小时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摘干净,后来回家摘柿子时母亲却要留两个柿子看树。
2:交待时令,写出了深秋的萧索孤寂,表达了母亲因子女长期离开家乡后的孤独寂寞之感。
3: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摘干净,一方面强调了家境的拮据和母亲的节俭;另一方面起铺垫作用,与后文母亲要留两个柿子看 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说的主题。
4:母亲老了,孩子们又经常不在家,孤独寂寞,也需要子女的陪伴。
探究·反思
这次好文速递,我得到了
的答题方法,通过文章,我也了解到了
中考阅读提升训练专题-名师·典范 精品编写
-阅读训练(2)-概括文章主旨
提高训练·综合探究
一棵白菜的意外遭遇
戴玉祥
(1)临出门的时候,我发现了那棵白菜,它蹲在墙角,可怜巴巴地看着我。它是我昨天才从超市里买回来的,还没来得及享用,这又要出差了。想想二个月后回来,它腐烂的样子,我决定把它送人。 (2)我拎起那棵白菜,出了门。
(3)一家快餐店前,我把白菜放到正在洗菜的女服务员身边,我说:“我要出远门,这棵白菜,不吃也是烂掉,就给你吧!”女服务员冲我笑笑,说:“那就笑纳了。”这时候,一个腆着肚皮的男人走过来,先看看那棵白菜,再看看我。男人说:“谢谢老兄,只是我们这店,不用白菜,对不起哇,请老兄拎走。”男人这样说着时,表情就有些古怪。“什么人啊”我心里嘀咕着,拎起白菜,转身走了。身后,有声音跟过来,“小倩,你长不长脑子,平白无故,人家会送你一棵菜。这菜里要是有毒,闹出人命来,我找谁去?” (4)怎么能这样想,我像是搞破坏的人吗?那个男人简直不可理喻。 (5)我拎着白菜,继续往前走。
(6)一家院子,大门开着,几个人坐在院子里闲聊,我走过去,我说,我要出远门,这棵白菜,不吃也是烂掉,就给你吧!
(7)其中的男人盯着我看了会,脸色明显阴沉下来。其中的女人突然啐口唾沫,说:“什么意思,你?” (8)“没什么意思”我说,“就是觉得这白菜不吃也是烂掉,可惜了。”
(9)“你是说,我们只配吃快要烂掉的东西,是吗?”女人站起来。 (10)“不是不是,”我解释,“我是想这白菜不吃也是烂掉……”
(11)女人斩断了我的话,说:“你到底啥意思?”女人向我跳过来,手指戳着我的鼻尖,大叫道:“滚,给我滚!”
(12)我还想解释些什么,见女人这架势,觉得没必要了。我转身离开。刚出院门,就听那女人说:“老头子,你这才离开位置几天啊,这人就拿白菜来糟蹋你了,你想想,要还是在位置上,他敢这样来侮辱你?那时候,人家拎茅台五粮液,我都嫌礼轻,现在……”女人呜呜哭起来。 (13)这是哪跟哪啊!我觉得好笑,想笑,但笑不出来。 (14)我拎着白菜,继续往前走。
(15)前面是一个十字路口,东来西往的人,贼多。我把白菜放到路口边,退到不远处,看着。 (16)一位妇女,拎着菜篮,从白菜身边经过时,停下来,目光在四周扫过后,像是发现了什么异常,匆匆走开。
(17)两个个民工模样的人,看见白菜,冲它跑过去,可在距它约2米远的地方,突然停下来。接着,转身往来时的方向飞跑起来。他们的跑动,引起一位胳臂上套着红袖章的老人的注意【 】 (18)不大会儿,防暴过来了,他们先在那棵白菜周围划上白线,而后开始疏散过往的人群。有人嚷:“不得了啦,放了!” (19)就有人问,在哪儿呢? (20)于是就有人答,在一棵白菜里。
(选自《 山东文学》2013年第01期)
中考阅读提升训练专题-名师·典范 精品编写
-阅读训练(2)-概括文章主旨
1.本文记叙了“一棵白菜的意外遭遇”,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①快餐店前 ②一家院子里 ③ 白菜的遭遇 疑似放 2.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我觉得好笑,想笑,但笑不出来”? 3. 文章第(17)段中有内容缺失,请结合上下文语境,补充文本(不超过50字) 4. 一棵白菜的种种意外遭遇,映照出了世间万象。读罢此文你一定思绪翻涌,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体验,写一则随感。(不超过150字)
中考阅读提升训练专题-名师·典范 精品编写
-阅读训练(2)-概括文章主旨
参及分析
参(加粗处为关键点,划线处为采分点)
1.快餐店前:被怀疑有毒 一家院子里:“侮辱”退休领导 十字路口:疑似放
2.就是送一棵白菜这样简单的小事,却引得妇女大动肝火,确实好笑。同时也为自己真诚的相送,被误解而感到悲凉,所以,笑不出来。
3.例:老人追着跑了一阵,忽又折回来。老人跑到那棵白菜跟前,瞅了又瞅后掏出手机。 4.x
解析(加粗处为思考要点,划线处为方法)
1.试题分析:抓住:““小倩,你长不长脑子,平白无故,人家会送你一棵菜。这菜里要是有毒,闹出人命来,我找谁去?””“听那女人说:“老头子,你这才离开位置几天啊,这人就拿白菜来糟蹋你了,你想想,要还是在位置上,他敢这样来侮辱你?那时候,人家拎茅台五粮液,我都嫌礼轻,现在……””“前面是一个十字路口,”可以概括出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有效信息的筛选。
点评: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的语段、语句,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从中概括出信息回答。
2.试题分析:一棵小小的白菜,引起妇女这么大的反应,我觉得好笑,同时也为自己真诚的相送,却不被人理解,而感到悲哀,所以笑不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从物心理的揣摩。
点评: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进行概括,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写作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3.试题分析:上文写戴红袖章的老人的注意,下面应该是老人过来查看,下文写“不大会儿,防暴过来了”应该是老人打电话喊来的。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发展的理解。
点评:补充情节内容要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及文章的中心等方面来补充,不能随意来写。 4.试题分析:可以围绕文本中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如一片好心可能被人误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不信任等方面来谈。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点评:主题明确,结合文本和自身体验,能进行有条理论述,语言流畅,有个性化的表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