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丹认为:“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美的本质就是“真。西方艺术真正求“真”写实艺术的基础奠定于古代希腊,它的哲学基础是“模仿论”。最先从唯物立场指出艺术“实际上是模仿自然”的是亚里士多德,他的艺术模仿说,可以说奠定了欧洲美术理论的基础。对于古希腊艺术家孜孜不倦地研究着自然,雕像《库罗斯像》(公元前525年左右作品)说明古希腊雕像已基本具备了自然真实的外观。
欧洲中世纪的艺术追求抽象精神层面的表现,但仍然有与古希腊、古罗马追求再现对象的联系。
经过漫长的中世纪,在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双重影响下,出现了人类美术史上的重要时期——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复兴了古希腊的艺术模仿自然的学说。为了达到真实反映现实的目的,艺术与科学结合起来,透视学和解剖学成为该时期艺术的两大支柱。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乔托成为文艺复兴的第一位画家,他的《哀悼基督》让我们在西方艺术史中第一次在画面上发现了某种令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幻觉真实,乔托标志着西方艺术之“绘画时代”的开始。这一时期,不少杰出的艺术家为了“真实”地反映自然,做了许多科学性的研究。弗朗切斯卡以谨严的数学头脑和科学态度写了《论绘画中的透视》,达·芬奇更认为绘画是一门科学,而“一切真科学都是通过我们感官的经验的结果”。
17世纪和18世纪西方美术史相继出现了巴洛克、罗可可风格。巴洛克仍然承续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再现性传统,但更追求情感的宣泄和动态的传达。
而中国则讲究因心造境——从心出发营造意境。意境指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混合的状态。中国的传统是就及景抒情创造意境,立意为主,立意在先,把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中。这与西方艺术有着本质区别。也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
中国艺术家画山川草木,会把精神贯入。比如郑板桥竹子画的好,是因为他把竹子按自己的理解分为三部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画出来的竹子就有感情。
中国艺术重意境不重景象、重气韵传神不重形式。清黄钺《画品》云:“六法之难,气韵为最,意居笔先,妙在画外。如音栖絃。如烟成霭。天风泠泠,水波滅滅,体物周流,无小无大。读书万卷,庶几心会。国画还讲究虚实相生以虚明实。画太虚了不能表达实体,太实又不能表达情感。”纤细过度,反失更真”。故国画中有大量省略。另外,还讲究线条的艺术。我们中国的绘画都非常快,线条为了传神,“一点一幅,动笔皆物”。
中西方当代艺术
随着对视觉真实的不断追求,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重大的美术现象——印象主义。从本质上说,印象主义还是表达了对客观真实加以再现的愿望,仍是再现性传统的自然延续。对于印象主义画家来说,光就是真实。
因印象主义在追求视觉光色的“真”,使艺术由外在客观的真实转向了内在感觉的真实,从而使欧洲绘画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革命”。绘画开始由自然真实转向心灵真实,从客观物质真实走入主观精神真实,产生了19世纪末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对现代绘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20世纪的绘画开启了大门。塞尚影响了后来的主体主义,主体主义全面抛弃了模仿自然的原则.凡·高影响了后来的野兽派。随后相继出现了德国桥社,青骑士等表现主义团体,产生了抽象美术。高更影响了后来的象征主义。
绘画从后印象主义起彻底割断了与传统再现绘画的联系,他们的实践,无不否定了再现 。 中国艺术目前的处境,鲁迅早指出过“现代中国人是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声音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两个强势文化;中国古代人所创造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外国人创造的西方文化。”这就要求有一个更强大的生命主体,有足够的消化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强有力.当前我们只有立足本土,坚持吸取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一切优秀艺术的营养,才能使中国艺术不断得到发展。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民族精神就是当代中国人对本民族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对历史和当代社会的深刻思考,对本民族人民和土地的热爱,这其中独到的个性思考最为重要。只有独到的思考才会有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即为“真”。
美术史上但凡有造诣的大师无不都是付出艰辛的艺术劳动而造就的。西方美术发展史从浑朴天真的原始艺术,直至令人眼花缭乱的后现代艺术,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丰富资源。探讨在艺术史中有着重要意义的求“真”,对当代中国美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