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李兰娟院士的家乡是浙江绍兴人。
B.根据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到 年,武汉市主城区内的通道、休闲道以及自行车廊道总长度达公里,将极大地方便市民们的生活。
C.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D.在武汉举办的世界军运会上,中国军团首次获得奖牌榜榜首第一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成分赘余或残缺、搭配不当等。A“的家乡”和“哪里人”语意重复,要删除其中一个。B正确C“武汉长江大桥”不是古迹,要删除。D“榜首”和“第一名”重复,要删除其中一个。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青山是不会老的。
2、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年少时立下的宏伟志向。
基础知识掌握
B.爬山虎的脚要是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C.梅兰芳先生通过蓄须表明了自己不给日本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D.《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B项错误,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3、下面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是( )
A.排山倒海
B.斩钉截铁
C.别出心裁
D.余音绕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积累与运用。A 无误。排山倒海,意思是形容力量强盛,声势
2
基础知识掌握
浩大。B 无误。斩钉截铁,释义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C 无误。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D 有误。余音绕粱,应为: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吆喝(yāo) 作梗(ɡènɡ) 生意盎然(ànɡ)
B.拮据(jū) 恣雎(zì) 仙山琼阁(qiónɡ)
C.嶙峋(lín) 阴晦(huì) 玲珑剔透(tī)
D.栈桥(zhàn) 和煦(xù) 泠泠淙淙(cónɡ)
【答案】A
【解析】A项有误,作梗(ɡěnɡ)。
5、“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这是一个( )
A.反问句
3
基础知识掌握
B.疑问句
C.设问句
D.陈述句
【答案】B
【解析】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B.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C.比喻 对偶 排比 比喻
D.拟人 对偶 排比 夸张
【答案】A
4
基础知识掌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判断能力。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①题干中将大海中的“银波”比喻成“鱼鳞”,比喻词是“似”,因此是比喻句。②题干中通过“紧握”“相触”这两个词将根和叶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因此是拟人句。③题干中句子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因此是对偶句。④题干中将太阳热的程度进行了夸大夸张,说热的像下火一样,因此是夸张句。
7、下面一段话的顺序被打乱,调整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起事事都凭一己之力的项羽,刘邦更懂得用人之道。②刘邦比起项羽几乎没什么优势。③但他也有出众的地方,就是知人善任和体恤臣下。④相比力拔山河的项羽,刘邦既没有武勇,又缺乏主张,对平天下的哲学又知之甚少。⑤秦末,刘邦项羽相争。
A.③②①④⑤
B.⑤③①②④
C.⑤②④③①
5
基础知识掌握
D.③⑤①④②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排列句子顺序的理解和运用,是建立在同学们对句子理解的基础上的。完成时,先将所有句子通读一遍,整体把握这几句话在写什么;然后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理清事情发生的先后。一般情况下,句子中都含有一些关键词,它点明了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揭示了句子之间的联系,只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此类试题就很容易解答。“秦末,刘邦项羽相争。”交代了故事的时间,所以放在第一个;②④分别交代了刘邦所以排在第二个,且②是④的总起,所以②在前;①③最后还剩两个句子,③是一个转折,所以放在前。整体句子排序为:⑤②④③①。
8、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人生,我们就无法理解诗和艺术。人工智能正是在这里遭遇滑铁卢。我们读杜甫的诗很感动, ;我们听贝多芬的音乐很感动, ;我们看达芬奇的画很感动, 。试想一下,如果人工智能创作出诗歌、音乐和画作,但背后没有思想和情感,我们如何欣赏它、解读它?①是因为我们感受了他对美好生命的热爱②是因为我们懂得了他坎坷困顿的人生③是因为我们体验了他与悲剧命运的抗争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6
基础知识掌握
D.②③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衔接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来推断。杜甫的一生,可谓是风雨飘零,潦倒不济,故后面应选②;贝多芬的一生是战胜贫穷、痛苦、多灾多难和不幸命运的一生,他的代表作《命运交响曲》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故后面应选③;余下的就填①。故选D。
9、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全神贯注 和蔼可亲 粉墨登场 得意扬扬
B.张冠李戴 余音绕粱 黄钟大吕 骤然一惊
C.气状山河 技高一筹 惟妙惟肖 芬芳馥郁
D.别出心裁 微波鳞鳞 饱经风霜 囫囵吞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B选项中余音绕粱: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印象。“粱”改成“梁”。C选项中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
7
基础知识掌握
更加壮丽。“状”改成“壮”。D选项中微波粼粼:细小的水波闪闪发光。 形容水石等很明净。“鳞鳞”改成“粼粼”。
10、下列句子中,冒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B.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C.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D.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答案】B
【解析】考查冒号的使用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用在“说”、“想” 、“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A项符合第三点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正确。B项不符合以上情况,应该将冒号改为逗号,错误。C项符合第四点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正确。D项符合第
8
基础知识掌握
一点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正确。
1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斩钉截铁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惊天动地
B.排山到海 五颜六色 旗帜漂浮 迎风招展
C.奔腾不息 悬涯峭壁 气势磅礴 波浪滚滚
D.千均一发 默默沉思 灯光璀璨 聚精会神
【答案】A
【解析】
1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年暑假,我们从巴中去了西双版纳;今年暑假,我们又将周而复始地从巴中出发去海南三亚。
B.电影《流浪地球》突破天际的想象、架构宏大的故事与源于传统文化的道具设计,让广大影迷叹为观止。
9
基础知识掌握
C.所有的幸运都是上天给你预设的劫难,使你坚强。
D.吉普赛人经常从这里迁移到那里,过着流浪的生活。
【答案】B
【解析】A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用于“从巴中出发去海南三亚”不正确;B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符合语境;C劫难:指灾难,灾祸。与句中“幸运”矛盾,使用有误;D迁移: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而吉普赛人并没有常驻的地方,故使用有误,应用“迁徙”; 故选B。
13、下列广告词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是( )
A.神州行,我看行!
B.蓝瓶的钙,好喝的钙。
C.先锋去屑洗发露,去屑先锋 。
D.人靠衣装,美靠靓装。
【答案】C
【解析】考查多义字。A项意思分别为走、可以。B项意思分别为产品名、钙元素。
10
基础知识掌握
C项都是指头皮屑。D项分别为装扮、衣服。
1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立刻感到像喝了蜜水似的,心里甜滋滋的,因为这是我劳动的成果啊!②清晨,我醒来后,立刻就嗅到一股沁人的香味。③只见在浓绿的叶子中,几朵水仙花笑盈盈地站在那儿,微微地摇着身子,真是可爱至极。④我心里不由一动,莫非是水仙花开了?⑤我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好,就下床了,跑到窗前一看,太好了!
A.②③④⑤①
B.②⑤④③①
C.②④⑤③①
D.⑤②④③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排序,首先“清晨”,“我心里不由一动”, 接着“我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好,就下了床”然后“只见在浓绿的叶子中”最后“我立刻感到像喝了蜜水似的”。
11
基础知识掌握
15、《赠刘景文》的作者是 代诗人 。横线上填写的内容( )。
A.唐 叶绍翁
B.唐 王维
C.唐 李白
D.宋 苏轼
【答案】D
【解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16、下列加点多音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分散(sǎn) 不禁(jīn)
B.切断(qiē) 一乘轿子(chéng)
C.鸟笼(lǒng) 模样(mú)
12
基础知识掌握
D.裁缝(féng) 折腾(zh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A项“分散”中“散”的读音为sàn。B项“一乘轿子”中“乘”的读音为shèng。C项“鸟笼”中“笼”的读音为lóng。
17、对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A.文章紧扣“匆匆”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B.文章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
C.文章大量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D.NO
【答案】C
【解析】
13
基础知识掌握
18、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B.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C.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D.NO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A、B选项正确;C有误,“关平”“周仓”是并列关系,应用顿号隔开。即: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19、《安塞腰鼓》一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陕北人民具有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14
基础知识掌握
C.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伟大、雄浑、粗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文章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故选D。
2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要受到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约束。自媒体人说的话不符合道德规范,理应受到谴责;自媒体号违反法律法规,理应被禁言封号。 不断净化网络环境, 能真正 一个良好的舆论生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更明朗,就更容易遵守。自媒体平台的责任也要加强。就像是黑餐馆上线外卖平台、假冒商品进驻电商平台,这些平台要担责一样,自媒体平台尽到了监管责任,就可以起到 的效果。
A.只有 才 创造 事倍功半
B.只要 就 创造 事半功倍
C.只有 才 营造 事半功倍
D.只要 就 营造 事倍功半
15
基础知识掌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要注意近义词的意思,以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只有……才……”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表示条件唯一。“只要……就……”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表示有了某种条件,才会出现某种结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不会出现这种结果。条件不唯一。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营造:有计划、有目的地造。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事半功倍: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本题中“不断净化网络环境”是“能真正一个良好的舆论生态”的唯一条件,所以应选“只有……才……”。“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生态。指有计划、有目的地造就一个良好的舆论生态。自媒体平台尽到了监管责任,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只要自媒体平台尽到了监管责任,就可以收到加倍的功效。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