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事件中的主角之一 ——— 新闻媒体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常态下,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舆论监督等。而在发生公共危中,
媒体的功能则 细化为预警、沟通、参与等等,并承载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针对媒体在公共危机中应具备的功能及责任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危机 新闻媒体 政府 社会责任 功能 一、新闻媒体、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
1.新闻媒体
所谓新闻媒体,就是指传播新闻、知识与信息的媒介和载体,具体包括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以及日益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等,有的也称其为传媒。
传媒就是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包括语言、文字、电话、电报、传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等一切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手段。而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它也是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是西方对于传媒的另一种称谓。 2.公共危机事件
“危机”从字面上理解即危险和机遇,是组织命运转机和恶化的分水岭。危机通常指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需要做出决策的事件。在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一般指突然发生并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
二.公共危机中新闻媒体应具有的功能
危机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因其迅速、准确地报道而在业内和公众中确立自己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在为社会有效地应对和处臵突发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而赢得公众的认同和赞誉。新闻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和控制中具有如下重要功能:
(一)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控制中具有实现群众知情权的功能
人民群众既是灾害的受体,也是抗御灾害的主体。灾害发生后,要及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让群众了解灾害发生的实情,让公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这是新闻媒体积极参与抗灾救灾的重要前提。
(二)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控制中具有输导群众情绪的功能
危机事件发生后,媒体可以充分发挥独特的舆论功能,正面引导危机事件所影响的区域之内的广大群众的情绪,使之趋利避害并朝着有利于抗灾救灾的方向发展,为政府有效处理突发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控制中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政府、传媒和公众是大众传播系统的三个角色,传媒在公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信息畅通的桥梁。政府是社会公民权利的代表,代表人民管理社会公共事物,代表人民利益对发生的灾害进行应急处臵。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设臵舆论焦点塑造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臵的良好形象,并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过程中保持社会正常运转。任何突发事件发生时,总会形成一定的舆论焦点,影响人们的观念。新闻媒体在不知不觉中传达政府的声誉,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政府的形象,在正确引导中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一)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信息的传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2001年的9..l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和媒体团结一致,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在积极引导公众的同时也塑造了政府形象。而在2003年的“非
营销08H02 丁恩红
典”事件之初,我国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对事件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隐瞒事实真相,媒体也未能及时、准确的报道,最终在社会上造成恐慌,以致出现了抢购抗非物品的狂潮。信息传播与政府和民众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所以,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只有政府、媒体和民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有利于及时消除危机,维护社会稳定。
三.新闻媒体参与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分析
从新闻媒体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制的日益健全,新闻媒体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参与度大大提高,但其作用依然不足,主要表现在新闻媒体在现实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缺位”。首先,客观上,新闻媒体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受到限制。危机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或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第一反应通常是“捂盖子”,而不是如何利用新闻媒体这种公共资源来配合危机处理工作,甚至躲避媒体、封锁消息。新闻媒体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将危机事件真相公之于众,这就致使危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恶化危机的后果,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矿难就是这方面典型的实例。其次,主观上,新闻媒体缺少主动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意识,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作用的空间有限。当公共危机爆发后,不是积极挖掘、报道事实真相,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片面地从众跟风,既没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没有主动配合政府的危机管理工作,表现出相当的不成熟和非理性。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缺位”的这种状况,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在公共危机潜伏期,不能及早发现公共危机的潜伏因素,尽早消灭危机;在公共危机爆发期,不能积极引导公众舆论,消除公众恐慌;在公共危机恢复期,不能修复政府形象,救助受灾群众。
四、公共危机中媒体应承担的责任
(一)媒体要做“安全阀”不做“助燃剂”
在危机传播的过程中,受众最关心的是有关危机信息的内容、发布者和传递的方式。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大众媒体在信息传递、知识介绍、信心鼓励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众传媒的危机信息传播需要注意下面四个方面问题:信息失真、报道失衡,重复传播、急功近利,造成媒体公信力的下降和受众趋向不稳定的局面。同时,也需注意受众面对危机信息传播的媒介素养水平不高,缺乏理性判断各种传播渠道的客观性和可信性的能力,不知道如何接触公共信息源,如何判断大众传媒报道的真伪,对得到的危机信息缺乏科学判断和理性分析,导致轻信来自人际传播渠道的流言。
由此可见,在传播危机事件时,新闻是柄“双刃剑”,媒体既可能是“安全阀”也可能是“助燃剂”。媒体作为舆论的工具,具有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及时、真实、准确地传播危机事件信息,让公众尽快了解事实真相,大众传播就是“安全阀”。如果瞒报谎报危机事件信息,大众传播就可能是“助燃剂”。 因此,对公共危机,媒体首先要做好全面报道,尽可能及时地将真相告知公众,廓清谣言,稳定人心。其次做好舆论引导。当危机来临时,由于社会有较大变动和震荡,导致刺激意见的出现并汇集为舆论,而舆论又反过来影响着公众的意见和情绪。此时,如果进行正确引导.舆论就有助于危机的解决,而如果引导不善,舆论就有可能形成阻力。
(二)媒体要树立大局意识,善于信息的取舍
一旦危机事件发生,媒体就要积极面对,把社会公众对危机的舆论引导到有利于危机解决的正确方向上来。如何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正确引导舆论,需要媒体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全面配合危机处理者,二者达到完美的结合,共同促进危机的解决。
公共危机是对媒体的一场大考验,既是新闻敏感性的考验,也是政治敏感性的考验,更是综合业务能力的考验。2008地震灾害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始终有一个聚焦点——抗震救灾,包括受灾状况、救人和重建工作。紧盯聚焦点是媒体的本能。但怎么盯、盯什么,却反映了媒体自身的素质。每一场公共危机,对
营销08H02 丁恩红
媒体来说,都是一场战斗。这场战斗不仅仅说要“在场”,在场只是起码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打好责任牌, 是最大程度地为化解危机出力。在报道中不渲染灾情,以稳定人心,维护稳定,减少些对民众产生恐慌心理的信息传播。这是责任媒体在报道中大局意识的体现。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广州火车站春运高峰时期,铁道等交通部门不断发来何处开通的“好消息”,竭力渲染交通状况的好转,而广州市政府则希望不要公开交通好转的消息,因为这样的“利好”消息不管是真是假,一旦披露,只能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拥往广州火车站广场,加剧而不是缓解春运危机。
危机传播,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传播,它是在极大时间压力下对不确定状态做出的无章可循的传播。媒体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大局意识,努力提高危机传播的引导水平。
结束语
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传媒界也出现了新的内容,与此同时,公共危机管理也将呈现出新的局面,我们有必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使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路平.公共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公众研究[DB/OL].
[2] 张任明.迅速开放传播渠道——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传播对策[j/OL].公关世界,2003(10) [3] 孙璐.论新闻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介入[j/OL].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4]张妍,季鑫楠,杨鹏鹏.试论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大众传媒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2006(08) [5]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