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9 《穷人》教学设计

9 《穷人》教学设计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穷人》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穷人》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用多种方式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有直接心理描写,又有间接心理描写;既有错觉、幻觉的运用,又有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感人至深。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容中想开去,让学生在深挖文本的过程中 ,真切地感受,做到入情入境。

3.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作者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于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揍打、魁梧、倒霉、后脑勺、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根据文章内容,续写文章。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默读的方式画出人物的对话和心理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评价任务三:续写文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环节二 理清课文的

活动一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两三句话 正确叙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舒适、隔板、勉强、抱怨”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等词语,学生认读。 (评价目标一)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完成目标一) 活动一 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年轻1. 看幻灯片,听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人的变化过程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1

叙述顺序

环节三 品读课文 感受美德

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教师提问:“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活动一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人的相关语句,进行批注。教师口述自学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老人”的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活动二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①、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会怎么说?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

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③、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他会说什么呢? 活动三

㈠、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3、①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1)

②、学习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 ㈡、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1、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2、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②、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③、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㈢、1、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2、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21节、23节,想: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

3、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板书:沉默、沉默) 4、学习第一次沉默内容。(板书:沉默)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学生能准确画出描写老人的相关语句,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阅读方法简要批注阅读感受。

1.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初步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品德。。

2.朗读时要正确理解语句内涵,准确把握人物情感,恰当处理好语音、语调、语气等。

能通过桑娜的心里活动描写,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品德。(评价目标二)

2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5、学习第二次“沉默”内容。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 (完成目标二) 环节四 领悟写法 积累运用 活动一 自读第24节,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笔头训练: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①、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 如果把他们抱来() 通过填空,了解渔夫的心里,感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 受其中的变化和坚定! ②、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的这种决断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训练朗读?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 活动二 1、齐读渔夫说的话:24-27节。 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景,进行写2、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话练习。(不少于200字) 受难,也要互相帮助。(完成目标三) (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主人公美好心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重在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一、突出主体,注重层次

突出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已学习的过程,本案例的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俗学习,自得学习”,注重层次性,即“引导学

3

生一层深一层地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1~2节时,让学生找出描写“穷”的语句,再找出你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然后指导朗读,读出家里很穷,从“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维途径,一步一步地阅读理解。 二、语言和精神统一观

教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丢开课文语言搞腾云驾雾式的内容分析,也没有脱离内容搞支离破碎的语言训练,而是有机地把两者统一起来,教师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研究“温暖”、“舒适”这两个词语,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温暖、舒适”,然后再看图,从图上看出桑娜家的“温暖、舒适”,最后回到课文,从文中进一步体会“温暖”指什么?“舒适”指什么?此时,学生的回答中已不仅仅是孤零零的描写小屋的语言文字了,还有描写小屋外的呼啸怒吼的寒风,汹涌澎湃的大海的语言文字,还有对在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中的人的处境和感受的联想,从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穷人虽穷但心不穷。这样,词义的内涵拓展了,学生的精神空间扩大了,看问题的视野也开阔了。 三、朗读训练,读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穷人》的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让学生自读,比赛读,评读。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有的说怕丈夫回来,要读得非常紧张,有的说怕丈夫回来责怪,要读得害怕、担心„„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读,使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桑娜的善良,达到情感陶治,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

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阅读教学中,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