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探研黄焕娜广东(广东省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摘汕头515023)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要:构建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重视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有阅读素养的保障。文章从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重视教读课和自读课的区分、效延伸三个方面,对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进行相关探讨。课外阅读;阅读能力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0-0051-02是以部编教材阅读教学的突出特点和创新之处,各单元课文(“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教学为主,辅,从而构建一个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三个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当下,方面的问题:一是存在精读、略读不分的情况,几乎都成了精读课;二是过于强调单篇课文支离破碎的分的经典名著更少。而析;三是普遍读书少,读“高值化”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1980-)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作者简介:黄焕娜,女,广东汕头人,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对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状。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阅读教学体系进行相关探讨。一、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和训练加以落实,包括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教师应当力求从这两个层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点学习精读的方揣摩品味法,包括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说和做——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邓稼先》—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两篇教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精读文本的能力,引导学生反复揣摩、细细品进而习得精读课味课文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本体特征,“汇集了某个社会时期或阶段公众的集体记忆,获得了集体认同,并借助网媒进行个体话语的。扩张,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象征意义符号”时代鼓励个性发展,各种网络平台给了普通人登台的不是没有规则、机会,但是网络作为特殊的公众场所,。为了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道德和法律约束的“盲区”流行语环境,网络主体和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和引导,担负起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责任;网民公众也要善于自律,使网络流行语的创造和传播尽量表达积极健康的情绪只有“三观”不情感,共同抵制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不断跑偏、道德不失范,才能让网络流行语行稳致远,丰富民族语言,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参考文献:[1]夏中华.中国当代流行语[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2]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M].张祖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霍文华,茹雪.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翻译文化因素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6(04).[4]周丽颖.网络流行语背后的公众话语权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12).复制、模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产生到成熟的演甚至对主流媒体变,并很快跨越网络,涌入其他领域,能产生影响。同时,网络流行语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够超越阶层、年龄、学历,被不同人文背景的人们广为接受,这种独特的文化功能很好地拉近网民公众之间的情感距离。三、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与对策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夏中华先生认为:“流行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流”多经历‘显现———流行———消失’这样一个过程。流行的东西都具有行”不代表其具备悠久的生命力,周期性,网络流行语也脱离不了这样的客观规律。网随着信息络流行语的创造源于亿万网民的集体智慧,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每时每刻都有新的词语诞生,大多数网络流行语会被新的流行语取代。正因如此,周期性和可替代绝大多数网络流行语都具有时效性、只有那些与人们生性。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交际需要,产生活密不可分的、能够充分表达民众情感的普适性网络流行语,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得以持久传承,并最终成为民族语言文化浩瀚海洋中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传播的载体特征和自身的2020年4月·第10期(总第638期)訝輯輩文的阅读方法和能力。学生再通过自主阅读《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应用从前面两篇教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来揣摩文章的重点语句、段落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就可以达到巩固的目的。略读是与精读相对而言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学生为了需要和兴趣,一辈子需要阅读各种各样的文字,这就是所谓略读的应用。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两篇教读课文的时候,笔者重点教会学生略读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读完一篇文章。开始训练时,可把略读速度规定为每分钟四百字,以后逐步提高。在评价学生略读时,除了时间目标之外,教师还要看问题目标达成的情况。每次阅读之前强调略读的方法,如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遇到生字词或者跟阅读重点无关的地方可以跳读。两篇教读课文上完之后,可让学生把学到的略读方法应用到自读《最苦与最乐》之中。二、重视教读课和自读课的区分部编教材将课型分为教读课和自读课,并加大了两种课型的区分度。这样的改变,体现了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便于学生自主构建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两篇教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老王》,教材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积累拓展”落实这一单元的语文能力要点,即注重熟读精思,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并从关键语句中,感受文章的意蕴。接着,要求学生用教读课文学到的方法自读《台阶》这一课。学生借助课文的“旁批”和“阅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如文章第五段教材设置了“如此详写父亲洗脚,是要表现什么”的问题,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思考方向。第十五段教材旁批“面对生活,执着而坚韧,这就是朴实的中国农民”,这样的旁批既点拨了阅读重点,又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阅读能力。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深入学习。三、重视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课外阅读的质和量,是学生阅读能力乃至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基石。从部编教材看,最大的改变之一是在介绍某部名著内容的时候,还介绍一种阅读或是一类书籍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掌握读好一本书或一类书的方法和策略。另一个改变是推荐自主阅读篇目,或是契合单元的阅读方法或是与名著导读的篇目类訝輰輩2020年4月·第10期(总第638期)似,给学生拓展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细分的话,可以从下列四个方面进行拓展。首先,可以从单篇文章到单篇文章拓展。如教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之后,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进一步体会和把握写人记事的方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而且还能让学生深化对叶圣陶先生可贵品质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可以由单篇文章向多篇文章延伸。例如,讲授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后,引导学生阅读宗璞的散文《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进一步把握宗璞散文的写作特点,提升阅读水平。再次,可以引导学生由单篇课文拓展到整本书的阅读。例如,学习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后,建议学生阅读《天地九重》整本书,并让学生阅读之后在班上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由于有了课内的学习,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更加浓厚,相关内容的理解也更为透彻。最后,可以引导学生由“一本书”拓展到多本书的阅读。例如,指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之后,教师不妨推荐学生阅读作者凡尔纳的其他科幻小说,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当然,整本书的阅读应注意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选择那些具有可接受性的书籍,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另外,整本书阅读主要是利用课外时间,所以在评价方式上应该是多样化的,尤其是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四、结束语总之,部编教材重视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这一阅读体系的构建,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倡议。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方面要做好准备。如果能够为学生树立“多读书”的榜样,能够坚持“阅读先行”的原则,并且还具有正确的“阅读理念与教学理念”,那么,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效果必将更可期待。参考文献:[1]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9(01).[2]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J].语文教学通讯,2019(01).[3]黄焕娜.城郊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2015(05).[4]陈榆.从“同读一本书”到“各读多本书”的指导[J].文学教育,2019(04).[5]郑惠生.论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局限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6]黄焕娜.农村学校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新尝试[J].文学教育,2017(10).“思考探究”“多读书,.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