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2002年9月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hanxi No.3 Sep.2002 口综合论述 简论可持续发展 石 明 (山西省大同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摘 要: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产生过程、宣传与实践推动、概念与内涵、基芬特征以及基本原则。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X22 生态环境生态危机 自然资源 文章编号:1008.o12o(2oo2)o3.0004.02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可持续发展”一词在报刊随处可 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的著作。遣责了人类有意破 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他认为,现在人与自然的 关系非常紧张,人类必须树立紧迫的危机意识。立即 着手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该书首次论述了持 续发展的思想,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 见。究竟可持续发展是怎么提出的,其基本概念如 何界定,基本原则有哪些,如此等等的问题并不一定 每个人都清楚。因此,笔者翻阅了大量资料,想就此 进行论述探讨。 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持续发展的三大途径,还探 1可持续发展的产生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往往注 讨了向持续发展社会过渡的许多问题。可以说。至 此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形成。 t987年秋季,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了世界 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的关系到人类社会 未来发展的挑战与策略的划时代纲领性文件<我们 重人类的需求,对环境的供给能力考虑较少,致使全 球环境恶化的问题日趋严重。1962年,美国女海洋 学家R・卡逊所著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标志 着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关心。 共同的未来>,确认了其文件的观点——世界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使全球的关注 点更加明朗化。至此。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 l9r72年3月,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由D・米都斯 主持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首次研究了 世界人口、工业增长、环境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 耗之间的动态关系,认为人类不可能以现在这种方 系统的全球性的持续发展观和发展战略。 2可持续发展的推动 20世纪9o年代以来,一些国际组织通过各种 形式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运动。1991年,在北京召 开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级会议”,专门讨 论了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问 式继续发展下去,必须从现在起就停止经济和技术 的增长,使全球系统走向一个零度增长的均衡社会, 才能使人类持续地生存下去。这个观点,就是可持 续发展的雏形。 l9r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 开了有114个国家参加的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 议”。会议期间。出版了由经济学家B・沃德和生物 题,提出了<北京宣言>。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 举行了由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的联 学家R・杜博斯为会议准备的背景报告<只有一个 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并通过了著 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要求人类采取大规模的行动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不 仅成为现在人类生活的场所,而且也适合将来子孙 后代居住。这里已包含着明显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 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持续发展思想。 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21世纪 议程>等五项文件和条约,从而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 想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组织接受,标志着可持续 发展从理论开始走向实践,从而拉开了一个新的人 类社会发展时代的序幕。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十 分醒目的口号:“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 展必须协调。”会后,联合国专门成立了“可持续发 1981年,美国农业科学家R・布朗发表了<建 收稿日期:2002-07-28 ・展委员会(CSD)”,以协调各国的行动,监督(21世纪 议程>的实施进展,识别障碍与解决困难,向各国政 府与部门建议可能采取的步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9月 石明简论可持续发展 (UNEP)、开发计划署(UNDP)、工业发展组织 (UNIDO)以及世界银行等机构,也都把可持续发展 作为必须优先考虑的行动计划的内容。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世界各国都开始 根据各自的国情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据统 计,1999年已有63个国家建立了实施(21世纪议 程>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中国在原国家 计委和国家科委牵头组织下,经过国内52个部门、 300余名专家的努力,于1994年3月制定并通过了 (中国2l世纪议程——中国2l世纪人口、环境与发 展>,以此作为中国今后发展的总体战略文 件,来指导全社会的发展进程。这部纲领性文件,分 为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 展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等四个部分,分 别提出了建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控制 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以及在自然资源管理决 策中推选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等内容。在1995 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我国又将科 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郑重提出,从而 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决策中的基本内 容。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 远景目标纲要,把实行经济和经济增长方式两 个根本性转变以及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为实施我国跨世纪建设蓝图的关键举措。随后, 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生态环境与 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发出指示,印发了<全国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相继立项 实施,从而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推向了新阶 段。 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指出:“持续发展是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 一是“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经济贫困地区人 民生存的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 二是“”的概念,即社会组织与技术状况对环境 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由此来 看,通俗地说,可持续发展就是立足于现实,着Ⅱ尼于 未来的发展。人类既要满足自己当前的需要,又不 能危害子孙后代的生存利益,使他们失去满足生存 和发展需要的条件。 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尤其 是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需要,这是持续发展的 根本目的。在目前,发展中国家广大贫穷的人们有 许多起码的基本需求,如粮食、能源、住房、供水、卫 生设施和医疗保健等,还没有得到满足。而这些基 本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不仅会给人们带来灾难,而 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压力,逼迫人们以破坏环 境的方式来维持生存,这又会引起环境恶化和贫困 加剧的恶性循环。因此,必须把满足第三世界贫穷 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当作持续发展的中心任务。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在于维护经济增长的生态 潜力,维护自然界能够长期提供的资源与环境条件, 保障经济增长和人类福利有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基 础。这就要求人类自觉地在技术方式和社会组织方 面自己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的破坏,维护生 物圈满足人类长期的物质需要的负载能力。在技术 方式上,社会必须传统农业过度开发土地资源, 现代工业过量排放余热、有毒气体和废料,控制高新 技术的副作用,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我调节 功能的发挥,把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 或可以接受的程度。在社会方面,首先必须要 人口的过快增长。发展的持续性与人口增长的过快 紧密相关,人口增长过快会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 延缓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人口问题不仅仅是个数量问题,更重要的是 牵扯到资源分配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把 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控制统一考虑。 4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 一是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和资源与环境的承载 力相协调。要求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遵循 最佳的持续产量原则,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技 术,维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同时改善环境质量与 生命支持系统,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 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二是在兼顾自然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大力发 展经济。经济状况是社会财富和国家实力的集中体 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要求人们在发 展经济过程中,不仅重视数量增长,更要注重改善品 质,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三废”,改变传统的生 产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三是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 步相适应。当代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世界上 还有不少人口仍处于贫困状态,要求可持续发展必 ・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2002年9月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hanxi NO.3 Sep.2002 口综合论述 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王印川 张海云路广平 (山西治市水土保持试验站) 摘 要:长期以来,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我国水 土资源紧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严重影响着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要保持 农业生态平衡,实现农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保持水土是首要前提。 关键词:水土保持中图分类号:¥157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 120(2002)03.0006.03 占有国土面积0.8 ht ,不到世界平均数的1/3。 1 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 1.1水土资源紧缺 我国水土资源紧缺,人均占有量低。水资源 时空分配不均衡,南方多北方少,夏秋多冬春 有耕地9 533万hm2,人均860 tl12,为世界平均数 的1/4。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 耕地面积越来越少。1957年一1986年,全国减少 耕地1 533万hm2,平均每年减少52.7万hm2。目 少。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紧缺的矛 盾将日益突出,农业用水则尤为严重。全国河川 前有1/3的省份人均耕地降到不足0.O67 hn12。 1。2生态环境恶化 土壤侵蚀已成为当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全国 仅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面积就达367万km2。占国 土面积的38.2%。土地资源的退化也非常严重, 全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2万ht12,占国土总面积的 1/3,超出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我国森林资源稀 少,森林覆盖率仅为l2%。人均森林占有量不到 世界平均数的1/6。由于人口剧增,毁林开荒以及 径流量27 115亿 ,人均占有量仅2 474 n13,为.全 球平均数的1/4,居世界第88位,是“贫水大 国”。据估算。目前全国缺水总量已超过500 亿 。水资源日趋紧缺将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 成严重危胁。我国国土总面积960万km2,人均 收稿日期:2002.06-26 须与解决贫困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发展中国家来 说。贫困与不发达是造成资源破坏与环境恶化的基 本原因之一。只有消除贫困,才能构筑起保护和建 设环境的能力。世界各国的发展模式、目标各不相 同。但发展的内涵均包括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提 高生活水平。因为这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 展的持续性。人类要坚持这一原则,不仅必须约束 自己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 坏,而且必须保护和加强资源基地建设,保证恢复生 态环境质量。 二是共同性原则。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地球的 完整性和人类的相互依存表现了人类根本利益的共同 性,生态危机的全球性表现了人类遇到的历史挑战的 以上三大特征可概括为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 社会持续,它们之问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孤立追 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经济崩溃,弧立追求生态持续 不能遏制全球环境的衰退,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 共同性、人类努力方向的共同性和人类未来发展的共 同性。 三是公正性原则。持续发展不仅要求满足当代 人的需求,而且要求满足后代人的需求,这就是代际 问的公正。在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 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是代内间的公正。 作者简介 石 明:男,49岁,所长,高级工程师;通讯地 址:山西省大同市。037000 续是手段,社会持续是目的。 5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 面: 一是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 维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以保证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