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教育目的
1.在初中学习过的议论文写作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弄清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理解本文阐述的严密的逻辑性。 2.初步理解演讲辞的写法。 二、才能训练目的
寻找并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明了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 三、德育浸透目的
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学习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本文教学重点是全文的构造层次,通过寻找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性句段,把握全文构造特点。
本文难点是分析“讲话”所循的思路,理解其层次构造,弄懂各部分、各层次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采用讨论法解决。
本文教学疑点是某些构造复杂、含义深化的句子的理解,采用练习与点拨相结合的方法予以打破。
1、本文围绕中心,层层推进,言简意赅,是议论文阅读训练的好教材,可以导读为主,设计一些练习,只对重点、难点作适当讲授。
2、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悼词,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根底上,对重要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强烈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把握全文构造,分析3、4、5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而对于一个时代巨人的离去,这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马克思简介及悼词特点。 1、问:马克思是怎样的人?
明确: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 2、问:简介悼词的一般要求?
明确: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①.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②.介绍去世者的简历。③.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④.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
3、让学生听本文的朗读录音,并结合悼词的一般要求,考虑本文的段落划分。由学生发言,老师归纳。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第2至第8段为第二部分,评述马克思的伟大奉献和影响;第9段为第三部分,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三、分析第二部分构造。
1、问: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奉献?第二部分中有没有关于这一点的概括性语句?假设有,该句在本部分构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在第二部分,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称谓,说明马克思的奉献包括理论和理论两方面。这一点在第2段中有明确而概括的语句来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指导作用,领起下文第7段;第二个“对于”,那么突出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出色成就,领起下文第3、4、5段。
2、问:第二部分第6段在构造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承上启下。
3、问: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在构造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②: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的“这样”紧承第7段列举的马克思所参加的一系列革命理论活动,第8段内容又是在表达这些活动对马克思的影响,因此第8段应与第7段结合在一起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 四、讲解第3、4、5段。
1、问:第3段中“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冒号领起的内容应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2、问:“简单事实”的内容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开展规律”中的“规律”是什么关系
明确:“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开展规律”是单句,“规律”是此单句宾语的中心语;“简单事实”的内容是由六个分句构
成的复句来说明的。这个复句是对“简单事实”的复指,也是对单句宾语“规律”的进一步复指。总起来说,这是个比较特殊的复杂单句。
3、问:如何理解这一“规律”?
明确③:理解了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便理解了这个“规律”。(利用投影仪)
“所以”领起③④⑤⑥句。“因此”领起⑤⑥句。
这六个分句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概括。马克思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存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出物质资料的消费不仅是人类历史的起点,而且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开展的根本力量。从而建立了正确的唯物史观,纠正了以往的唯心史观。恩格斯仅用六个分句便将马克思的学说讲述得清楚明白,显示出他那高度的理论程度和概括才能。
4、问: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明确:用“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开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开展规律”进展类比,是为了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开展规律的划时代意义。大家知道,1838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1842年迈尔等人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这些跨学科的发现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假设说三大发现中的前两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的自然科学前提的话,后一项那么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自然科学论证。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开展规律那么让人们正确认识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5、问:①第4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
明确:“不仅如此”的“此”即指代“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开展规律”。由人类历史开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又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使文章内容又推进一层。“不仅如此”是由一般向特殊的过渡和深化。
6、问:第5段中“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
明确:“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代的是“人类历史的开展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发现。这句话是对3、4段的概括。由“两个发现”过渡到“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由“点”到“面”的概括。说明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其研究领域之广(“每一个领域”),钻研之深(“不是浅薄地研究”),价值之大(“都有独到的发现”)。假设天才如郭沫假设所说,有直线型和球型两种的话,马克思该属于第三种,因为他既有直线型的精深,又有球型的广博,是二者兼而有之的天才。
7、问:哪些重点句概括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伟大奉献? 明确③:概括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伟大奉献的是: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开展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科学家,他还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薄地研究的。” 五、作业。 六、板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一部分,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评述马克思的伟大奉献和影响;
第三部分,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七、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