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1,高树成1,曹 赞2,陈百会2
(1.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沈阳110032;2.铁岭市粮食科学研究所,辽宁铁岭112000) 摘 要:分析了辽宁在国家构建东北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与作用,提出了辽宁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总体思
路与发展方向,包括解决散粮装卸设施不足和散粮运输设施短缺的问题,加强信息化建设,保证各港口间粮食中转设施和作业能力平衡,同时提升港口和“两场”功能,构建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并兼顾区域布局。
关键词: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中图分类号:S37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6395(2009)01-0074-02 1粮食流量与运输模式 1.1粮食流量
辽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粮食品种为玉米和水稻,平均年产量在1500万t左右,商品量占60%,年粮食流量约900万t左右。由于辽宁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地区的地缘关系,年约有3800万t左右的粮食经过辽宁内外运与调入。因此,辽宁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粮食物流体系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1.2运输模式
近几年,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以下5种粮食流
通方式:①通过铁路运输到达港口南下或出口;②通过公路运输到达港口南下或出口;③港口上岸通过
收稿日期:2008-04-17 作者简介:邓会超(1971-),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粮食物流工程研究。 !!!!!!!!!!!!!!!!!!!!!!74
粮食加工
2009年第34卷第1期公、铁路运输分别运往辽、吉、黑及内蒙古东部四盟市;④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四盟市区域内的公、铁路区间运输;⑤直接通过铁路入关和出关运输。在这些较为分散实施的粮食流通过程中,缺乏经济而合理的方案设计及物流技术和管理,存在着流通成本高、信息贫乏等诸多问题。 2辽宁省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散粮装卸设施不足
近年来,从年均粮食调出调入情况看,粮食调运基本是通过铁路、公路、水路成规模组织运输,粮食的自动化接收和发放比重严重不足,绝大部分靠人工作业或半机械化作业,费用高、效率低、损耗大。特别是平房仓的散粮接收与发放效率低下,是目前我省发展现代粮食物流系统的一大障碍,解决平房仓散粮接收和发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2.2散粮运输设施短缺
尽管大连北良港等单位已配有散粮专用火车,但与目前粮食物流总量不相匹配,滞后于散粮运输发展;而散粮汽车多数是自制改造的,吨位小,标准不一,装卸车速度慢。传统粮食运输的科技含量较低,先进的计量、运输设备缺乏,散粮接卸和发送设施不配套。特别是现阶段粮食在运输过程中所需铁路车皮的紧张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2.3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化基础建设进展缓慢 由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滞后,信息渠道不畅,
直接影响粮食流通的快捷、高效,成为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障碍。 2.4各港口间粮食中转设施和作业能力不平衡
按照各产区粮食外运的合理流量、流向的要求,各港口间粮食中转设施和作业能力不平衡。如丹东大东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不足,设备落后,满足不了东北东部地区粮食的中转外运需要;锦州港的散粮码头设施落后,装卸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辽宁西部和内蒙的赤峰、通辽地区“北粮南运”的需求。
2.5粮食批发市场规模小,设施不齐全、功能不配套 全省除大连的粮食批发市场外,都是以现货交易的批发和零售为主,规模较小,设施不配套、功能不齐全,不具备实现发现价格、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流通加工和大面积调节供求等功能。
3构建区域物流的几点建议 3.1提升港口功能
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体现竞争机制,加强以大连北良港为龙头,以营口鲅鱼圈港、锦州港和丹东港为两翼的4个港口现有设施的改造建设和功能提 升,提高港口散粮中转运输能力,满足东北三省一区的粮食水路外运和进出口粮食中转的需求,实现“铁水”、“公水”联运的“无缝化”对接。 3.2加强“三线”建设 加强“哈大线”、“正大线”、“东边道”三条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建设。“哈大线”,是以大连港、北良港、营口鲅鱼圈港为出海口,向腹地延伸至辽宁、吉林、黑龙江中部粮食主产区;“正大线”是以锦州港为出海口,向腹地延伸至辽宁西部、吉林西南部、内蒙古东四盟、黑龙江西部的粮食主产区;“东边道”是以丹东大东港为出海口,沿边界线向腹地延伸至辽宁、吉林、黑龙江东部的粮食主产区。以沿线的世行项目库、三批国债建设项目库和机械化骨干粮库为一级物流节点,加强散粮接收、发放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储存和中转功能,同时牵动周边粮食收纳库二级物流节点建设。 3.3完善“两场”功能
重点建设大连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和沈阳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同时,以大连、沈阳两个重点批发市场为龙头带动全省其他地区级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在全省逐步形成国家级、区域性和地区级三级粮食批发市场体系。 3.4构建“一个”平台
建立辽宁省粮食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系统。以此信息系统为平台,建立完善全省粮食安全预警体系、粮油市场监测体系、粮油储备库存监测体系、粮食物流管理体系。 3.5兼顾区域布局
在辽宁沿海各港口,重点增强粮食集、疏、运能力;在东部销区,强化粮食安全供给,建立应急设施项目建设;在南部经济较发达沿海地区,重点加强粮食流通中转功能建设;在中部、西部和北部粮食主产区,重点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
通过对辽宁省粮食物流总体布局的实施,形成全省粮食物流“点、线、面”整体网络,建设高效、快捷的粮食流通通道和功能完备的粮食物流体系,满足多方位、多层次的用户需求,
形成产销间、部门间、区域间信息互动和资源共享网络,在全省建立功能齐全、高效运作的国家级粮食物流基地和“北粮南运”与粮食进出口的枢纽。参考文献: [1]李明发,任怀民,吴刚.建立哈尔滨粮食物流中心的构想[J]. 粮食加工,2006,(5):65-67.
[2]平海.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探讨[J].粮食加工,2006,(4): 76-79.
[3]王均建,袁喜忠.对发展现代粮食物流的思考[J].粮食加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