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参数明细
1、编制依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5 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主要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划依据有:
1.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主席令第88 号)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 号) (4)《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 号)
(5)《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1.2、相关规划
(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1.3、技术标准
(1)《防洪标准》(GB50201-94)
(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3)
(4)《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14]429号)
(5)《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28181-2001
(6)《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115-2009 (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8)《水利工程概算补充定额(水文设施工程专项)》(水总[2006]140 号) (9)《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10)《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2007) 1.4、相关编制规范及要求
1
(1)《省级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2013.10 (2)《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 年)》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 年)》2013.6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3年度实施方案》2013.12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4实施方案》2014.12 (6)《省级调查评价概算编制说明》2013.9
(7)《省级已建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概算编制说明》2013.9 (8)《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技术要求》2013.10 (9)《重点山区河道治理试点项目建设指导意见》2013.10
(10)《省、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印发版)》2012.10 (11)《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方法指南》2015.01
(12)《2015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任务和工作要求》
2
2、技术要求
2.1 群测群防体系完善 市级山洪灾害防御编制内容
(1)、总则 提出编制目的、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及适用范围; (2) 基本情况
(3)划分安全区与危险区 (4)组织指挥体系 (5)系统监测
(6)预报预警 确定预警程序和方式 根据降雨量、河道流量、水位、工情设定预警指标。 (7)转移安置 (8)抢险救灾 (9)保障措施
2.1.1 乡(镇、街道)级山洪灾害防御编制内容
乡(镇、街道)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除依照全县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好本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外,还要指导各村做好村级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工作。乡镇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包括:
(1)概述本乡镇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历年山洪灾害的类型及损失情况,分析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评价山洪灾害的风险,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确定本乡镇、各村防御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明确乡镇各个部门的分工,区域划分到人;
(2)充分利用已有的监测及通信设施、设备,制定实时监测及通信预警方案,
3
确定预警程序及方式,根据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警报或本乡镇的灾害信息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
(3)明确预案启动二级响应行动的不同情况、措施、组织实施的部门。确定转移安置的人员、路线、方式等,拟定抢险救灾、灾后重建街道措施,安排日常的宣传、演练等工作。
(4)出险后组织有效有序的抢险工作,对紧急转移的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和防疫工作,并将村转移安置人员情况和受灾统计情况汇总上报上级防汛指挥机构;组织人员修建临时道路、搭设临时供电线路,快速修复损坏公路和供配电设备,及时恢复交通和正常供电。
(5)汛前,村、组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上报,尽快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6)制定严格的工作纪律,确保各项责任落到实处。 2.3.2 村(社区)级山洪灾害防御编制内容
各行政村(社区)在乡镇(街道)防办的指导下完成本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1)详细列出本区域山洪灾害的危险区和安全区; (2)落实本村防御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 (3)熟悉预警和转移安置的程序及方式; (4)采用当地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防洪宣传 2.3.3 宣传
在山洪灾害防治区,要持续开展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警示牌、宣传栏、光盘、录音带、宣传手册及明白卡等多种方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培训演练要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增强意识”的目的。通过各级组织的各类宣传培训和演练,使各级防汛责任人和广大群众都能够掌握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和防御基本知识,提高对山洪灾害防御责任性、危害性的认识,增强防御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社会公众的自防避险意识。
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工作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策划和安排。宣传工作可以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册、挂图、光碟及发放明白卡等方式展开,主要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做到进村、入户、到人,不断提高人们主动防范、依法防灾的自觉性,增强人们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
4
(1)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印刷《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发放至各乡(镇)、村、组、户,本次补充完善计划印刷《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1250份。
《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章 山洪灾害基本知识与预防体系
第一节 山洪灾害基本知识 第二节 山洪灾害防御体系 第二章 山洪灾害社会防御体系
第一节 山洪灾害社会防御组织体系及职责 第二节 山洪灾害社会防御措施 第三节 救灾与防疫
第三章 山洪灾害个人防御知识
第一节 山洪灾害日常防御知识 第二节 山洪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第三节 抢险救灾
附录 山洪灾害防御口诀
各县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编写各章节内容,要求文字通俗易懂,搭配大量图片,制作标准印刷:彩色;双面纸质:120g铜版纸装订;骑马钉装;页数控制在20页左右。明确本县的山洪灾害基本情况;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本县山洪灾害危险区、安全区及转移路径。《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封面样图如下:
5
图2.3-1宣传手册参考图
(2)制作《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内容包括防御对象名称、各级负责人、避险地点、避险路线、联系电话等。由各乡(镇)、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负责制作,并逐一发放到山洪灾害危险区的住户。《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制作尺寸:130mm×100mm(宽×高)纸质:300g白卡纸标准:正反面填写后压塑或压膜。据统计,本次补充完善计划印刷《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1250份。《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制作标准样图如下:
6
图2.3-2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参考图
7
(3)制作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光碟及录音带,内容包括山洪灾害的成因、危害、特点、防御组织机构、预警信号、避险注意事项、预警监测设施的保护等内容。不定期地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及群众赶集时间进行宣传、利用无线广播定期给村民播放宣传资料。据统计,本次山洪防治区内共补充乡镇、村委会以及其它企业事业单位共计5余个单位,为此,计划制作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光碟及录音带5套。
(4)制作宣传牌、宣传栏,在山洪灾害危险区各乡(镇)制作宣传牌、各行政村制作宣传栏,公布当地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组织机构,山洪灾害防御示意图,并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制作标准外观设计:挂壁式;规格大小:800×1200mm,外框采用造型不锈钢封边;底板:5mm钢板;画面:单面固定;画面材质需防水、防紫外线照射。制作内容:山洪灾害定义及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的意义、山洪引发的洪水、泥石流、滑坡简介及损毁图片。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图文),转移路线等。本次山洪防治区内共补充乡镇、村委会以及其它企业事业单位共计5余个单位,为此,计划制作宣传牌、宣传栏5套。制作形式参考下图。
图2.3-3宣传栏参考图
(5)制作转移与警示牌 ,在山洪灾害危险区各行政村制作警示牌,公布当地山洪灾害的危险区、安全区及转移方案(包括人口范围、转移路线、安置地点、责任人等)。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在危险区醒目的地方树立明确的警示牌,标明转移对象、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做到危险区群众家喻户晓。警示牌尺寸:高1.2米,宽1m,安装地点:山洪灾害威胁区行政村的指定地点。安装要求:稳定、牢靠的固定在指
8
定地面上。
本次山洪防治区内共补充乡镇、村委会以及其它企业事业单位共计8余个单位,为此,计划制作转移与警示牌共5套。制作形式参考下图。
地面 图2.3-4警示牌参考图
2.3.3 培训
针对基层山洪灾害防御人员流动性强、岗位轮换快的特点,持续开展岗位培训,提高山洪灾害防御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以适应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需要。
在山洪灾害防治区乡村,持续组织以转移疏散为主的山洪灾害避险演练,使群众熟悉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
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本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组成及技术、数据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或信息终端使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故障诊断和处理方法、自动监测站操作维修与运行管理、简易监测站观测及报汛等技术培训,保障监测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乡(镇)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组织对简易监测站监测人员进行雨量和水位观测方法、山洪预警信息传输、预警信息传递方法等培训,提高山洪灾害监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乡(镇)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组织对村(组)信息员、信号发布员进行信息收集、整理方法,预警信号发布方式方法的培训,保障群测群防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9
1、管理维护人员
管理维护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水文专业知识等内容。
2、乡(镇)指挥机构和村(组)信息员
乡(镇)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人员和村(组)信息员是执行预警任务的最基层人员,是群测群防的核心,他们对预警系统的使用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预警系统能否发挥作用。对信号发布员进行信息收集、整理方法,预警信号发布方式方法的培训,保障群测群防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3、培训时间内容
一般安排在非汛期,在系统完成前进行,培训时间为10个工作日。
培训内容与监测预警系统密切相关,包括系统结构原理,软硬件技术结构原理,软硬件设备的故障检测、分析、处理;操作系统软件,系统程序包的安装、维护和使用,以及信号发布员进行信息收集、整理方法,预警信号发布方式方法等。
培训对象 预警责任人 培训内容 山洪灾害专业知识培训,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指挥系统正常、有效运转。 自动监测站、简易监测站及预警平台的预警系统技软硬件应用、维护;对简易监测站监测术人员 人员进行雨量和水位监测方法、山洪预警信息传输、预警信息传递方法等 抢险人员
2.3.4 演练
(1)、演练方案的制定
实施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制定区级别的山洪灾害避灾演练方案。灾害防治区各乡(镇)、村(组)级根据各自管辖区实际灾害防治情况制定相应的山洪灾害避灾演练方案。
(2)、演练实施计划
1)每年汛前,在各区、乡(镇)分别开展山洪灾害避灾演练。
10
培训时间 培训人数 5天 1 5天 6 熟悉安全区转移路线、预警信号、以及如何组织群众进行撤离 3天 10
2)每年开展1次以上区级山洪灾害避灾演练,由实施县(市)防洪抗旱指挥部组织实施。
3)每年开展1次以上防治区内各乡(镇)山洪灾害避灾演练,由各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组织实施。
4)每年开展1次以上防治区内各村(组)山洪灾害避灾演练,由各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组织实施。 (3)、演练对象
1)县级山洪灾害避灾演练
实施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所有成员,由县长任总指挥,政府副县长、县委常委、人大主任任等副指挥,指挥部成员由县水利局、国土资源局、气象局、民政局、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公安局、卫生局、农业局、电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以及应急抢险队的所有成员。
2)乡(镇)级山洪灾害避灾演练
各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所有成员,包括指挥长、副指挥长、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及应急抢险队的所有成员。
3)村(组)级山洪灾害避灾演练
各村(组)级山洪灾害防御机构的组长、副组长、巡查信息队、应急抢险队、转移队、保障队和各组级工作小组成员。 (4)、演练内容
通过山洪灾害避灾演练,各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工作人员熟悉抢险救灾的工作流程,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使山洪灾害防御区内的群众熟悉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安置地点,保证做到即使在电力、通信等中断情况下不乱阵脚,避灾、抢险、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实施县(市)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模拟突发暴雨,在电力、通信等中断的情况下,根据预案,启动预警,应急抢险队及时到位,实行抢险、救灾,帮助群众按照安全的转移路线转移,后勤保障人员及时做好转移人员的后勤保障和安置演练内容包括应急响应、转移、后勤保障、人员转移、安置等。通过演练,使参演人员大大提高当山洪灾害发生时,自救和互救的意识和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