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英语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与研究
作者:蒋文萍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11期
摘 要:英语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地位和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和方法也在不断革新。为此,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对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引导预习;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英语教学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因此,作为老师必须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并寻找新的教学策略以实现英语教学的新突破,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以下是笔者对提高初中英语教学实效性的几点认识,仅供参考。 一、巧设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不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薄弱点,针对学生的弱项调整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学有所得,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Going Shopping”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思考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根据问题的引导进行自主学习: 1.How is the bus going a tunnel? 2.Which road are the students going? 3.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Sunday?
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问题,根据问题的启发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把握文章的重点,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开始学生可能会感觉比较吃力,大量的生词会阻碍学生阅读,但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遇到新词查字典,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再如,在学习教材9A Unit 1“Star signs”中Reading A What is your star signs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明确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随后,我再以问题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再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第一个问题:“How many star signs are there in the article?”第二个问题:“What’s the character about the star signs?”问题要简捷且直指文章中心,让学生调动多重感官思维,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语言运用的灵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以表演来设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一般都喜欢看电影和电视,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和明星,也都有各种各样的梦想,更有甚者会把自己幻想成影视剧中的主角。假如,在上英语课时让学生按照剧中情节进行模仿扮演,亲身体验一下当明星的感觉,兴致必然会非常高涨。在扮演鲜活、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并在获得切身体验的同时积极地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这既加深了印象,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效果自然会比单纯的讲解好。比如,在学习第8单元“Friends”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挑选班上两个比较调皮的学生分别扮演Eddie和Hobo,戴上头饰模拟课文对话。刚开始,其他学生可能是想看他们出丑的样子,但恰恰相反的是,他们两个把那两个小动物的动作、语气和表情恰当地表达了出来,而且赢得了其他学生的热烈掌声,也都争着想去尝试一下。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并且在表演中,学生的对话变得越来越流利,效果也越来越好。教师也无需要求学生背诵,学生就已经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进行表达。
三、注重跨文化教学,提高理解能力
跨文化理解能力是学生学好外语知识的重要前提,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在注重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文化内涵的渗透,提高学生理解跨文化内涵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水平。例如,我们在学习“了解英语国家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中的7A Unit 3“ Let’s celebrate!”时,其中“Reading 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这一节可以引导学生围绕“How many festivals in the East?”和“What do the people celebrate the festivals?”两个话题,让他们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之相关的素材,并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西方国家的民族文化,如:圣诞节、万圣节等传统节日,使学生从西方国家的传统历史中挖掘语言内涵。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任务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与时俱进,把握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创新英语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带领学生畅游英语世界,感受英语的魅力和乐趣。 参考文献:
[1]高海英,王洪省.应注重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培养[J].教法与学法,2002(7).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朱小蔓.中学英语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新桥初级中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编辑 杨兆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