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几点探讨
在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墙体施工期间开裂只要是是因为混凝土主动收缩、温度变形等引起的。裂缝只要是有三大类,有初始微裂缝,塑性收缩、沉降收缩等引起的裂缝,还有混凝土墙体由于温度、收缩应力过大引起的开裂。下文是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地下室墙裂缝的施工及注意事项展开几点探讨
标签 混凝土;裂缝;施工;探讨
1 混凝土裂缝的施工
在现浇混凝土墙体在施工期间开裂,有些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如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等,但更多的是由多种因数的综合作用形成。如原材料及配合比方面: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各种原因导致的混凝土过大收缩变形等;施工过程方面:浇筑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养护方案不合理等。预拌混凝土墙体施工期间裂缝可在事前、事中从原材料优选、施工配合比优化设计、结构及构造优化设计、施工过程控制及施工过程监测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控制。
1.1 结构及构造措施优化设计
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较小的早期收缩变形及良好的抗裂能力,混凝土强度等级建议为C30~C40,应不大于C40。墙体中的钢筋应有足够的配筋率,钢筋布置宜细而密。墙体中的钢筋除应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充分考虑混凝土收缩而加强配筋。水平构造钢筋宜置于受力钢筋外侧,当置于内侧时,宜在混凝土保护层内加设防裂钢筋网片。
考虑混凝土收缩变形规律,结合结构计算和工程经验确定配筋率及间距。建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为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和为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应小于0.2%。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剪力墙中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墙中的预埋管线宜置于受力钢筋内侧,当置于保护层内时,宜在其外侧加置防裂钢筋网片。预留孔、预留洞周边应配有足够的加强钢筋并保证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1.2 原材料优选及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水泥选用32.5、42.5,品种详见附录A。当掺合料为粉煤灰时,掺合量应小于25%;当掺合料为矿渣时,掺合量应小于10%。砂应选用天然中粗砂,石子级配良好,两者含泥量小于规范要求。外加剂建议采用聚羧酸系列,不主张采用萘系列。在优选原材料和常规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体积稳定性配合比优化设计,从而满足那些严格要求施工期间不出现早期裂缝的结构或一般要求施工期间不出现早期裂缝的结构,使混凝土除具有符合设计和施工所要求的性能外,还
具有抵抗收缩开裂所需要的性能。具体原则及要求详见附录B配合比体积稳定性优化设计。预拌混凝土供应方应在优选原材料、优化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收缩、体积稳定性试验及评价,从而提供有良好抗裂性能的混凝土。具体要求详见附录C收缩、体积稳定性试验及评价。
1.3 混凝土拌制及运输
混凝土拌制应有详细的技术要求,从而有效的进行预拌混凝土施工期裂缝控制。应严格记录每车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出站时刻、进场时刻、开始浇筑时刻、浇筑完成时刻,并分批汇总分析。
如果异常天气情况下输送混凝土,容器上应加盖,以防进水或水份蒸发。冬期施工应加以保温。混凝土出厂时的坍落度建议在160mm~180mm之间,运输过程中的坍落度损失控制在20mm以内为宜。
1.4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振捣的时间和位置,防止漏振、欠振和过振。对已经初凝的混凝土不应再次进行振捣,避免破坏已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强度,应待其充分凝固、硬化后按施工缝进行处理。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不宜过大,建议不大于160mm,混凝土扩展度以400mm以上为宜,严禁在搅拌机外二次加水搅拌。
对于墙与板等截面相差较大的构件或结构,应先浇筑较深的部分,根据气候条件静停0.5~1.5小时后再与较薄部分一起浇筑,以防止沉降裂缝的产生。施工缝的留置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混凝土浇筑时,其内外温差应不大于25℃,外表面与环境温差应不大于25℃,浇筑高度不超过2m。模板建议采用保温保湿效果较好的木模板。对拉螺栓要求具有止水功能。
1.5 混凝土养护及拆模
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养护。当采用木模板时建议带模养护,或适当延缓拆模时间。模板拆除除应符合强度及外观的限定要求外,还应考虑混凝土水化温升、温降变化规律及混凝土收缩变化规律、自然环境温度、湿度、风速、日照等情况,合理确定拆模时间。不宜在混凝土温度峰值时拆除模板及淋冷水养护。可以在混凝土浇筑3天后,采用模板上口开小缝隙的方法,小水慢淋进行墙体养护,养护用水以与墙体外表面温度相近为宜。有条件时建议混凝土浇筑7天后脱模。混凝土施工应根据天气情况,尽量避免雨中混凝土浇筑施工,防止刚浇筑完的混凝土被雨水浇淋。在干燥、高温、暴晒或风力较大的环境条件下浇筑的预拌混凝土或泵送混凝土,应加强覆盖或保湿养护。
2 施工的注意事项
从裂缝特征可见大多数均属收缩裂缝。地下室混凝土墙收缩较大的主要原因有水泥用量过多、养护不良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20(露天)-30m温差过大包括混凝土内外温差大、昼夜温差、日照下混凝土阴阳面的温差、拆模过早及气候突变等因素的影响。这类薄而长的结构对温度、湿度变化较敏感,常因附加的温度收缩应力导致墙体开裂。同时还应注意,设计时地下室墙均按埋入土中或室内结构考虑,即伸缩缝最大间距为30m。实际施工中很难做到墙完成后立即回填土和完成顶板,因此实际工程应取最大伸缩缝间距20m。这也是地下室墙裂缝普遍的一个因素。
原材料质量不良、配合比不当、使用过期的UEA微膨胀剂、坍落度控制差,施工中任意加水以及混凝土养护不良等因素,均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加大而裂缝。此外,目前地下室普遍采用泵送混凝土,由于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大,也导致收缩增加,裂缝可能性加大。
3 预防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的几点建议:
3.1 设计方面
加强水平钢筋的配置,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水平钢筋保护层应尽可能小些;
第二,防裂钢筋的间距不宜太大,可采用小直径钢筋小间距的配筋方式;第三,考虑温度收缩应力的变化加强配筋。
3.2 材料方面
砂、石:宜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的碎石或卵石;掺入微膨胀剂,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国内常用掺10%-15%UEA左右的AEA。
3.3 施工方面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尽量降低不均匀性。除控制混凝土制备和运输中的质量外,还要注意混凝土浇筑时防止离析,振捣密实以免墙内出现薄弱面而产生裂缝;温度陡降不超过10℃,浇水养护。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持续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施工规范的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