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边文段,达成小题。
老舍先生 汪曾祺
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感觉 特别寂静,异样明亮。这院子仿佛常常充满阳光。院里各处是花,院 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改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 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 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身莳弄 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起风 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
养。”老舍先生爱花, 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 不是无关紧要的了。
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 四周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 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久。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巧。
②老舍先生是高雅的、落落大方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和蔼。茶已经沏优秀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老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老舍先生爱品茶,喝得很勤,并且很酽。他曾告诉我,到莫斯科去开会,旅店里倒是为他特备了一只暖壶。但是他沏了茶,刚喝了几口,一转瞬,服务员就给倒了。“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品茶的!”
③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多数是精选。所藏齐白石的画堪称“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常常改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 此中一幅是好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怎样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开朗的流泉,
1 / 4
《老舍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两旁是漆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个摆尾的蝌蚪。 画刚才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假想赞叹不只。
④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老是充满感情。老舍先生
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 想要他取出几张喜悦的画来,
老人说:“没有!”后出处他的学生一再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
缝中取出一卷,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 写着四个大字: “此是废纸。”
翻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好多,每日烧饭的米
都是老人亲身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 行
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年纪了,不要再费心这样的家庭杂事。
老舍先生知道了, 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 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可了。”
⑤老舍先生对他下边的干部很认识,也很爱惜。老舍先生爱才,对有才干的青年,常常在各样场合称道,“一生不解藏人善,各处逢人说项斯”。我在市文联几年,一直感觉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长辈与后代的关系, 不是上下级关系。 老舍先生这样“作家领导”的作风在市文联留下很好的影响, 大家都同等相处, 赤诚相见,说话极少顾忌, 都有点书生气、 书卷气。他的这类领导风格,正是我们今日好多文化单位的领导所缺乏的。
⑥北京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
生活很苦。他们的“玩艺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同样。 老舍先生建议
2 / 4
《老舍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
儿”绝了。为了惹起各方面的重视, 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
次。老舍先生亲身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
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
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 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
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
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一天显得很喜悦。
⑦《当皮箱》的下文怎样,我就不知道了。
⑧一九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此后就极少上老舍先生家里
去了。听闻他有时还提到我。
(选自《汪曾祺散文》,有修改)
57.阅读选文第① -- ④自然段, 请将汪曾祺回想老舍先生的一些生活 小事增补完好。
( 1)______________(2)喜爱品茶( 3)______________(4)与齐白石的逸闻
5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自然段划线句子。
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 一身热汗。起风下雨,
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
59.本文记述的是老舍先生的事迹, 在第④段却写了齐白石老人的逸 事,其作用是什么?
60.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淡而有味、有情”,请研究本文中包含 的“情”?
3 / 4
《老舍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案】
57. (1)喜爱栽花赏花; (3)喜爱珍藏精选画。
58.运用频频的修辞手法, “一盆一盆”“一身热汗”重复出现表现 了老舍先生养花健身、爱花成性的特色。
59.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说了然老舍先生对齐白石老人真实的关心和 恭敬表现了老舍先生对别人的理解和尊敬, 使老舍先生的形象更为丰
满。
60.①追想回味与老舍交往中美好光阴的欣然与失掉的迷惘之情; ② 对老舍先生绵长的,仰慕赞叹之情;③对过去某个时段的无奈、
辛酸与难言之痛;④极赏尊崇老舍先选才爱才奖掖人材的领导风格,
对时下的文化单位领导民风的担忧与号召; ⑤对多年前遇到老舍先生
提拔的一份铭刻感恩,对自己作为后代获得文学长辈厚爱的自得。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