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十一课 变幻的自然万象

第十一课 变幻的自然万象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十一课 变幻的自然万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外艺术家表现自然的各种独特手法和观念。 2.了解东西方园林的营造理念以及对园林的表现。 3.了解中西方艺术家对光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画家是如何根据自然的形貌发展其独特的绘画形式的。 2.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将景物人格化的表现手法。 3.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4.东西方园林营造理念的差别。 5.西方艺术中对“光”的认识。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教师展示南北方不同地域的一些风景照片,指出: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艺术家们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了“自然”的主题。 2.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溪山行旅图》以及《潇湘图》,请同学们分辨哪一幅表现的是北方山水,哪一幅表现的是江南山水。

3.教师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别?请同学们思考并且回答。

4.教师总结:中国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观察与表现自然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形貌总结出了不同的表现方法,这些表现方法很好地概括出了各个地域的特征。

5.请同学们阅读并且分析教材的第90~91页,看一看中外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自然的。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提出如下问题。

①中国的画家是如何表现自然的?(北方地区、江南地区、东北地区) ②古代巴比伦的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自然的? ③克利特岛上的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自然的?

④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景色的时候,有什么独特之处?

6.学生阅读、思考并且回答。教师进一步提问:你认为为什么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的时候,会将景物人格化?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复习第二单元的第5课《审美自律》中关于文人画的论述。

7.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教师总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由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使得中国画家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②中国画家借助对自然物象的表现来抒发情感。

8.阅读教材第92页,请学生简要叙述西方风景画发展的历史,主要是风景画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的。

9.讨论:你最喜欢教材列举的三幅风景画中的哪一幅?为什么? 10.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活动建议一”。

第2课时

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指出东西方艺术家在观察自然的视点和表现自然的方法方面并不完全相同。

2.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以及一幅自然风景照片。请同学们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 3.教师总结,指出:园林是一种理想化的人工造景,它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 4.教师展示康斯泰布尔的《威文荷公园》以及苏州拙政园的图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3页,比较东西方园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5.教师总结。指出东西方园林的差别,并且结合文徵明的作品《东园图》分析中国的园林与中国的山水画以及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

6.展示作品《后赤壁赋图》、《下葬》以及《雾中的国会大厦》这三幅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且比较这三幅作品是如何表现“光”这一主题的。 7.教师建议同学们在比较的同时,阅读并且分析教材第94页的内容。

8.教师总结,并且指出,中国传统绘画不太重视光的表现,而西方绘画比较重视光的

表现。提问:西方绘画为什么重视光的表现? 9.学生结合教材以及自己的感想来回答。

10.教师总结,指出西方绘画重视光线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在西方的宗教信仰中,把对光线的表现给神圣化了。②自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的绘画方法是建立在对自然现象的比较客观的观察与表现上的。

11.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活动建议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