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能够用这些量间的关系,根据已知量来求出另一个量。
2、培养学生数感及估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达。 教学难点:懂得“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词语的差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一:春天来了(课件展示)
师:温暖的春天又来到了,草也绿了,花也开了,燕子也飞回来了。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小猴、小猫、小熊,小兔也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游戏,还要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呢?小朋友们高不高兴呢?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智慧星,专门发给那些纪律最好,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谁得智慧星最多呢?下面请看冀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智慧星。
二、因势利导,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 1、多一些,少一些
情境二:谁准备的智慧星多(课件展示)
师:老师让小猫准备了38个智慧星,让小猴准备了34个智慧星。 师:谁能用以前得知识来解决呢? 生:38大于34,34小于38。
生:38比34多4,34比38少4。
师:谁准备得多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呢? (多指几名学生回答)(慢慢引导) 生:小猫比小猴多一些。
师:(启发)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引导得出)小猴比小猫少一些。(多叫几名学生说说) (师相机进行表扬)(师板书:多一些,少一些) 2、多得多,少得多
师:听了小猫和小猴的谈话,小狗不乐意了,它也拿出了自己准备的智慧星,请看屏幕。 师:观察图,小狗有多少个?小猫有多少个?谁多谁少呢?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呢?
生:小狗多,小狗有80个,小猴少,小猴有34个。 师: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小猴比小狗少得多。
(师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3、比较归纳
师:刚才,大家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了许多话。你认为什么情况下是“多一些,少一些”,什么情况下是“多得多,少得多”?
1
生;两个数字差得不大时,接近时,相近时是多(少)一些,相反就是多(少)得多。 三、应用知识,巩固提高
师:听说小朋友们学得不错,小动物们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智慧题,看谁能得到智慧星。
师:下面我们开展竞赛活动,请马老师为大家当裁判。
师:(上来)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 情境三:走进果园(课件出示)
师:小熊和小兔带领大家来到了果园。 师:苹果有50个,梨有18个。
师:哪种水果多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呢? 师:同桌可以先思考一下再来说。 生:苹果多得很,梨少得很。
生:苹果比梨多很多;苹果比梨多得多。 师:(鼓励,引导,发放智慧星) 生:(引导)苹果比梨多得多。 师:还可以怎样说呢?(质疑)
生:梨比苹果少得多。(鼓励表扬) 情境四:拍皮球比赛(课件展示)
师:(过渡)小芳和小明买到了皮球,高兴地拍了起来,小芳拍了46下,小明拍得比小芳多得多?
师:请你猜一猜,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个? (生猜测)
师:(出示问题)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情境五:清点人数(课件展示)
师:一班有38人,二班比一班少一些。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学生开始思考)
师:同桌讨论一下,你是怎样想的? 生:36比38少一些,所以选36。
生:少一些就是少一点,36与38最接近,所以选36。 师:为什么不是16或40?
生:16与38差得多,40比38多一些。 (鼓励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说话。) 情境六:森林商店 (课件展示)
师:参观了果园,小明和小芳来到了森林商店。
师:一个排球25元,篮球比排球贵多啦!篮球可能是多少元? 师:思考一下,你是怎样想的?
生:选58元,58比25贵得多,58比25多得多。 师:为什么不选25元呢? 生;25元就一样啦? 师:为什么不选30元。
生:30元比25元贵一些,而不是贵多啦。
2
师:(小结)贵多啦就是多得多。 情境七:智力大比拼(课件展示)
1、选一选(见课件)
2、连一连(见课件) 3、猜一猜(见课件) 4、辨一辨(见课件)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边鼓励边发智慧星) 四、师生互动,深化认识
情境八:谁是我的好朋友(课件展示)
师:你能拿一个数和45比一比,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师生活动,小组合作) 五、总结归纳,拓展思维
师:小动物们今天玩得可高兴了,它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小朋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师: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情境九:我是小小调查员
师:调查生活中的一些数量,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例如:蜈蚣得脚大约有50只,小鸡得脚有2只,蜈蚣的脚比小鸡的脚多得多,小鸡的脚比蜈蚣的脚少得多。
师: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谁调查的最多,谁说得最好。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