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析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8年7月DOI:10.16681/j.cnki.wcqe.201814049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析洪红(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贵州贵阳,550025)摘要:文章从创新服务理念,由群体化转向个性化服务;创新服务手段,由单一化服务渠道转向多元化服务渠道;创新服务过程,由纸质资源典藏转向数据资源建设三个方面探析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促进了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建设。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过程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8)14-0085-02当今,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已经步入了大数据(BigDate)时代。所谓的大数据是指数据规模非常庞大,类型复杂多样,且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通常用“4V”进行表述:即数量(Volume)、速度(Veloci原ty托)·、迈多尔样(-舍Variety恩伯)格所和价值言:“(当Value[1]

世界)。正如英国科学家维克开始迈向大数据时代时,社会也将经历类似的地壳运动”[2]。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给社会各行各业都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当然,图书馆也不例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要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及服务过程等方面有所创新,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才能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为全体师生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保障。一、创新服务理念,由群体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众所周知,图书馆一直秉承着典藏的传统理念,始终处于面向群体的服务模式,处于一种简单机械、被动的服务状态中,且与读者之间基本没有互动。这种状况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是单项的、机械的、被动的,也就是说,图书馆馆员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不能及时发现读者的需求,也无法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始终处于被动的服务状态。另一方面,对于读者而言,读者几乎同样处于被动地位,读者对图书馆的功能及能提供哪些服务并不清楚,他们只知道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检索相关的文献,经历借书与还书这样的程序。尽管一些高校图书馆设有信息管理部门,但并不能真正实现其管理职能,并不能真正走进读者搭建的读者与图书馆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读者无法参与图书管理,使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不高,发挥的实际功能也非常有限。大数据时代到来,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种类和内容也越来越多,读者需求也越来越凸显个性化,个性化服务水平将成为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针。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重心应该有所转向,应从注重图书文献资源的收藏转向注重数据资源的搜集与挖掘,服务方式应该从满足群体借阅转向满足个性化需求服务。可见,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要对读者群体进作者简介:洪红(1975—),女,汉族,广东番禺人,副编审,硕士。

行细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不仅可以了解读者的类型、特征,而且可以了解读者的知识结构、专业方向及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把整个学校的教师、学生进行分类,并分成若干个小群体,再根据不同的小群体开展各种类型的图书资源服务,实时为小群体进行资源更新、资源共享,从而做到精准服务。第二,要开启“个性化定制服务”。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对读者行为进行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读者查阅记录档案,精确掌握每个读者的实际需求信息、读者的偏好,以及读者近期的学术兴趣等,进而开展跟踪服务、信息资源关联服务、精确服务等。这样才能改进读者的体验,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且能以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此外,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在线咨询、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这些服务形式都是个性化定制的服务方式。第三,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平台不仅是对读者的建议与意见进行及时分析,而且是对读者在使用文献资源过程中所嵌入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服务的评价。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大数据这个平台搭建读者参与图书管理活动,并在读者参与过程中,依据大数据加强读者参与的实际效果。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好大数据平台,以“个性化”服务为根本,创新服务理念,转移服务重心,探索服务模式,由原来的面向群体服务转向个性化服务,开启主动式的个性化定制、开展一对一的服务、推送服务与读者互动模式,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为全体师生的科研教学提供保障服务[2]。二、创新服务手段,由单一化服务渠道转向多元化服务渠道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功能已不是信息资源的储藏量,而是对信息资源的搜集与挖掘,进而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习惯于简单的、低层次的服务水平,如图书流通部门只提供图书的借还服务,期刊部只是负责每年学校需要订阅多少纸质期;采编部仅仅是采购纸质图书;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电子资源服务。可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落后的服务手段将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大数据时代,对于高校图书馆势必要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渠道,由原来单一化的服务2018年7月手段转向多元化的服务手段,才能使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发挥应有的功能。首先,利用大数据平台为读者搭建快捷借书还书渠道。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是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时更新读者访问记录,为图书馆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同时,图书馆可依据邮件系统和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多媒体信息技术,使读者能轻松地享受网上预约、借书、还书等各种服务,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这样大数据平台可以实时有效地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源。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要创新服务手段,把新的服务理念融入信息技术,开展“人性化”的服务,扩大服务的渠道,从而更能激发广大师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图书馆与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更多教师和学生走进图书馆、喜欢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其次,利用大数据平台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源发布渠道。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可以利用各种数据渠道为读者发布数据资源。如即时通信技术、微博、微信、博客、各种社交网站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图书馆可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分析读者的需求、读者的偏好,为读者提供最有用图书文献资源。同时,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对读者进行培训,使读者能够熟练地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从而提高图书馆图书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价值。此外,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平台为读者推荐好书、新书,发布最新的学术动态、学术前沿、学术报告的相关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下载App书及开自通移动图书馆、己的借阅状况,个也人可图书馆以通过,图书馆随时随论地坛查,阅发图书馆藏表对图书馆相关议题的看法与观点。最后,利用大数据平台为图书馆与读者搭建交流渠道。图书馆可利用大数据分析,对不同读者群体的图书文献使用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对不同的群体进行跟踪处理,及时的交流,让读者清楚自己对图书馆文献的使用状况,对于访问图书馆记录比较少的读者,或者访问量为零的客户进行及时提醒、重点宣传,对于访问图书馆记录减少的读者多进行交流,多增加联系。同时,图书馆可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有效评估,并依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供给做出相应调整。可见,大数据可以直观地反映文献资源利用的状况,因此,图书馆不仅可以依据大数据对读者群体进行细分,同时,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采购、续订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进而拓展服务渠道,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渠道由单一转向多元。三、创新服务过程,由纸质资源典藏转向数据资源建设图书馆的数据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它不仅藏有大量看得见纸质图书,同时,还容纳了大量看不见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既包括结构化的数据,也包括读者信息、读者查阅记录、借阅记录等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数据量更加庞大,呈几何级数增长。可见,大数据将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重要资源、核心资产,高校图书馆要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挖掘,优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进而创建规范化、标准化的数据资源使得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更趋丰富、客观。一方面,收集、整理挖掘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数据库资源,它不仅包括购买的各种结构化的数据库资源,同时,还包括大量的读者信息、读者查阅记录、借阅记录、检索各种网页记录等非结构化数据资源。这些非结构化的各种数据资源将被图书馆所收集,这些规模庞大的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源将成为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可对这些资源进行整理、挖掘。同时,高校图书馆管理部门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紧密联系学校教学和科研,优化数字资源建设,构建各种特色资源数据库,完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3]。此外,图书馆也可以将纸质图书、光盘资料、视频资料等转换成数字库资源,自建图书馆自身的图书文献资源数据库,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平台为读者构建图书馆藏书体系。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功能的发挥主要取决于对数据的整理、数据的分析及数据的挖掘。也就是说,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找出这些数据潜在的社会价值,这样,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将会大大地提升。正因为高校图书馆有了大数据这个平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贮存大量读者的基本信息、访问图书馆的历史记录、借阅图书记录等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就会发现读者对图书资源的需求、读者的偏好、读者的特征等相关情况,这样图书馆可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给读者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也可以依据这些数据,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分析图书馆图书的入藏情况,进而建立读者需要的核心藏书体系。四、结语大数据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正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与生活习惯。大数据时代势必会改变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典藏方式、馆员的服务模式、读者的行为习惯。高校图书馆必须增强数据意识、发掘数据的社会价值,必须解决好如何使用大数据、整理大数据、挖掘大数据这些关键环节。高校图书馆必须结合“互联网垣”的优势,进行创新转型。才能就必须结合“互联网垣”的优势,进行创新转型[4]。参考文献[1]http://stor.zol.com.cn/277/2777769.html.

IBM公司在:大数据领域占有先机[R/OL].(2012-03-08)[2018-06-22].[2]思维维的大克多变·迈革尔[M].-舍盛恩杨燕伯,格周,涛肯,尼译斯.杭·州库:克浙耶江人民出版.大数据时社代,2013.:生活、工作与[3]领域李:国大杰数据,程学的研究旗.大现状数据与科学研究:未思考来科[J].技及中国科学院院经济社会发展刊的,2012,27(6):重大战略647-657.

[4]2015,18(8):218-219.

杨雯.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服务职能拓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