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读下面两段话,完成练习。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1)这段话写了蔡伦________。 (2)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3)照样子,用一句话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答案】 (1)改进造纸术,造出纸来 (2)剪碎、切断、浸、捣烂、捞、晒

(3)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只蝴蝶来;然后把纸对折,拿起剪刀,沿着画好的蝴蝶边框小心翼翼地剪着,最终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2)考查动词。此题较容易,细读句子把动词一一找出来即可。(3)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故答案为:(1)改进造纸术,造出纸来(2)剪碎、切断、浸、捣烂、捞、晒 (3)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只蝴蝶来;然后把纸对折,拿起剪刀,沿着画好的蝴蝶边框小心翼翼地剪着,最终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2)此题主要考查对动词的掌握能力。(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①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哎呀!”我叫起来,“坏了!

小沙连忙摸耳染,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②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②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①形象地说明________;句②形象地说明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对划线的句子“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 顾客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沙主动让“我”剪头,并且非常配合“我”

B. 小沙总是怒视剃头师傅,还骂他是“害人精”,对“我”却不是这样。

C. 在小沙的心里,只要耳朵还在,其他的都不重要。这也与前文小沙不受剃头师傅的欢迎相呼应,充满趣味性。

(3)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请对“我”进行简单的评价。

【答案】 (1)比喻;“我”剃得快,剃得多。;“我”根本不会剃头 (2)C

(3)喜欢。文中的“我”胆子大,敢于尝试,调皮、乐观

【解析】【分析】(1)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①把“姑父的睡衣”比作“一张熊皮”形象地说明“我”剃得快,剃得多,这是比喻。②把“我理的头”比作“层层梯田”形象地说明“我”根本不会剃头 ,这是比喻。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比较判断正误。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比喻;“我”剃得快,剃得多;“我”根本不会剃头;(2)C;(3)示例:喜欢。文中的“我”胆子大,敢于尝试,调皮、乐观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对划线句子的理解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看天空的珍藏——

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作者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描写天空的。( )

A. 时间 B. 方位 C. 事情发展

(2)天空如同多彩的调色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由此你想到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3)作者依次描写了天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的余晖、________等景物,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天空的________。

(4)文段中有多处比喻句,给我们带来妙不可言的美感。请你用“________”画出其中一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天空中还有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了美?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 (1)A

(2)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 (3)太阳;云彩;雨点;群星;奇妙

(4)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作者把“水洼”比作“镜子”,形象地表现出水洼明亮的特点。

(5)空中那花花绿绿的风筝,真像一朵朵绽开的花朵,风筝后面的两条彩带像两片衬托的叶子。那漫天飞舞的风筝,把天空装扮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格外美丽。

【解析】【分析】(1)考查写作顺序。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清晨、一天结束了、黑夜降临了”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黄山日出的。

(2)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3)寻找文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A(2)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 (3)太阳、云彩、雨点、群星、奇妙 (4)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作者把“水洼”比作“镜子”,形象地表现出水洼明亮的特点。(5)空中那花花绿绿的风筝,真像一朵朵绽开的花朵,风筝后面的两条彩带像两片衬托的叶子。那漫天飞舞的风筝,把天空装扮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格外美丽。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________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________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仅……还…… 尽管……但……

________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________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2)填一填。(填数量词)

___放出的_____ 蜜蜂 ___飞回的_____ 蜜蜂 (3)读句子,说说划线词的好处。

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4)“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蜜蜂的记忆力很好。 B. 蜜蜂无法找到回家的路。

C. 蜜蜂能够辨认方向,克服困难找到回家的路,不是因为它的记忆力有多好,而是因为它具有人类所不具备的这种生来就有的本领。

【答案】 (1)尽管;但

(2)二十只左右;至少十五只

(3)表示概数,体现了用词的严谨。 (4)C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尽管……但是……”;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二十只左右、十五只”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尽管、但 (2)二十只左右、至少十五只 (3)表示概数,体现了用词的严谨。 (4)C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黄了。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对家乡的银梨赞不绝口。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________的细雨 ________的露珠 ________的绿叶 ________的海洋

(2)把写银梨果特点的词语按要求填在横线上。 ①形状:________

②颜色:开始呈________,后来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阳春三月、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6)从文中选一个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语写在下面,并造句。

6.【答案】 (1)fēi;páng

(2)古代君主的自称。;没有根据的话。 (3)B;A

【解析】【分析】(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①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fēi、páng

(2)①古代君主的自称。②没有根据的话。 (3)①B;②A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7.【答案】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春;夏;秋;冬 (3)酷热;火热 (4)小草

(5)横线: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

波浪线: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到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6)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来欢快的舞蹈。

【解析】【分析】(1)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春、夏、秋、冬”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6)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春、夏、秋、冬 (3)酷热、火热 (4)小草

(5)横线: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波浪线: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到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6)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来欢快的舞蹈。

【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答案】 (1),;,;:“;。”

(2)①和太阳赛跑,跑赢了太阳。②一个暑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了。③三年级时,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3)放暑假时把我将要学习的新学期的课本借来读一读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

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 (2)①和太阳赛跑,跑赢了太阳。②一个暑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了。③三年级时,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3)放暑假时把我将要学习的新学期的课本借来读一读

【点评】(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答案】 (1)jiàng;jiē

(2)猎人不知道它是神鸟,把它当成了凶禽 (3)人们非常害怕

(4)在正月十五日,人们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解析】【分析】(1)降,读 jiàng 时,意思是落下;读 xiáng 时,意思是投降、使驯服。

结,读 jié 时,意思是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读 jiē 时,意思是长出(果实或种子)。

(2)不知情,根据文章内容,是指猎人不知道那是一只神鸟,反而把它当成凶禽射死了。

(3)从响雷、不知如何是好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害怕。

(4)成功,根据上下文,是指人们通过爆竹、张灯结彩等形式制造火灾的假象骗过天帝,保全了生命安全。

【点评】(1)本题考查对多音字读音的辨析能力。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所以根据词义判断读音很有必要。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词语的基本义在语境中会有具体的体现。比如,不知情,在选文中指猎人不知神鸟的真实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理解句子指的是把握作者的意图,包括作者想要表达自己什么意思,或者想要表达出人物的思想、行为、感情

(4)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既要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也要理解词语的语境义以及特殊含义,这样才能明白词语的表达意义。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蜡烛(节选) 新美南吉

夜晚来到了。大家兴冲冲地来到山顶上。猴子早就把“花炮”捆扎在一棵树的树杈上,在那儿等着大伙儿呢!

花炮马上就要放到天空中去了。想不到,这时发生了一件非常难办的事:谁也不肯去给花炮点火。大伙儿乐意看,却不愿意动手。

这样,花炮就看不成了。

后来,大伙儿决定采用抽签的办法——谁抽着“去”字,谁就去点火。 抽到“去”字的是乌龟。

乌龟只好鼓起勇气,朝花炮走去。 他点火点成了吗? 没有!

他刚刚挨近花炮,脖子就不知不觉地缩了回去,怎么也伸不出来了! 这样,只好第二次抽签。这次应该黄鼠狼去。黄鼠狼比乌龟强点儿——他的脖子没有缩进去。可惜黄鼠狼近视得厉害。他光瞪着眼,在花炮周围转来转去。

后来,轮到野猪去点了。

大伙儿惊慌地钻进草丛,把耳朵紧紧地捂住,这还不算,连眼睛都闭起来了。

“你们准备好了吗?我可点了!”最后,是勇敢的野猪擦亮了火柴。

“点吧,快点吧。”回答的声音从草丛里响起。大家又是期待又是害怕——好紧张哦。

可是,等啊,等啊,等了好久——没有震天的巨响,没有照亮整个夜空的美丽火花,什么都没有。一个接一个地,小动物们睁开眼睛,放下捂住耳朵的手,他们惊讶地看见:一支小小的、红色的蜡烛,在天朗气清的夜空下,静静地燃烧。静静的,静静的,无声无息——只有一片小小的光亮和温暖,小得仿佛盈手可握,像一个最亲的人,在对着他们微笑。

(1)照样子,写词语。

例:无声无息(ABAC式)、________、________

(2)大伙儿决定用________的办法决定谁去点火。( ) A. 划拳 B. 抽签 C. 赛跑

(3)文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去点火,最后,________点火成功了。

(4)乌龟为什么没有成功点火呢?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答案。 (5)文中提到的“花炮”其实是________。 【答案】 (1)自由自在;人山人海 (2)B

(3)乌龟;黄鼠狼;野猪;野猪

(4)他刚刚挨近花炮,脖子就不知不觉地缩了回去,怎么也伸不出来了! (5)蜡烛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无声无息”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文内容,比较判断。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5)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自由自在、人山人海 (2)B(3)乌龟、黄鼠狼、野猪、野猪 (4)他刚刚挨近花炮,脖子就不知不觉地缩了回去,怎么也伸不出来了! (5)蜡烛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

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5) 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