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 座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基础训练营(36分) 1.读拼音,写词语。(8分)
2.照样子,用“√”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并用另外一个读音组词。(4分)
例:鲜xiān(√)zhuǎ(n( ).艳xiǎn( 朝鲜 ) 凤爪. )zhǎo( ) 占便.宜piá
biàn( ) 3.选择恰当的字填在括号里。(8分)
( )史 严( ) 设( ) 日( )
亚( ) 苏( ) ( )存 ( )贵 4.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3分)
“匠”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匠”共有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5页 画,最后一画是________。 5.选词填空。(4分)
发明 发现
(1)奶奶不爱吃鱼的秘密被我( )了。(2)火药是中国最早( )的。
精巧 精美
(3)赵州桥设计得非常( )。(4)墙上( )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我。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马笼头被人一下子拽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调整语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改为含有“因为……所以……”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面这段话,对照流程图,照样子介绍一下包粽子的过程。(6分) 例: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流程图:清洗→浸泡→搅拌→折叠→放入→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2页•共6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6分)
8.下列诗词句分别描写的是哪个节日?在括号里写出来。(4分) (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
(2)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
9.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和节日习俗。(2分)
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15分) 10.课本精彩回放。
(1)每逢过节,出门在外的人最容易想起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日”是指农历的________________(时间)。从《元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联想到了春节时辞旧迎新的热闹景象。
试卷•第3页•共5页 (3)__________时代,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这种造纸方法得以传承下来的原因是( )(多选) A.原料容易得到 B.可以大量制造 C.价格便宜 D.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4)“中医四诊”是指__________、闻、__________、切。“花中君子”是指__________、兰、__________、菊。
(5)在本单元,我们参观了位于河北省赵县的____________,它是隋朝的石匠__________设计并参加建造的;我们还欣赏了一幅名扬中外的《_______》,它描绘了____________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18分) .课内阅读。(7分)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1)仿写词语。(2分)
买卖: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给文中的省略号处补写两种人物。(3分)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这一文段的中心句。(2分)
试卷•第4页•共6页
四、阅读检阅台11
12.课外阅读。(11分)
卢沟桥
北京人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②短文开头引用一句_____,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是从__________和_______
两个方面来写狮子的。(2分)
清的桥,建于11到1192年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桥长265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依偎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正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有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奋起反击。这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正是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为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形态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4分)
①卢沟桥是一座__________,它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5页•共5页 (4)文中有一处省略号,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卢沟桥为什么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13.题目:难忘的____________节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把难忘的原因作为重点写。
试卷•第6页•共6页
答案
一、1.节省 创举 大约 并且 智慧
2.zhuǎ(爪子)zhǎo( pián( √ )
√ )
biàn(方便) 3.历 厉 计 记 洲 州 保 宝
4.J jiàng 匚 4 6
5.(1)发现 (2)发明 (3)精巧 (4)精美
6.(1)人把马笼头一下子拽住了。
(2)人们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3)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所以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
容一个人学问高。
7.示例:包粽子时,先把糯米清洗干净,然后把箬竹叶、花生、大
枣等浸泡一段时间,接着把糯米、大枣、花生搅拌均匀做成馅料,
再把箬竹叶折叠成漏斗状,放入糯米馅料,最后用丝线缠紧。
二、8.(1)清明节 (2)元宵节 (3)春节 (4)中秋节
9.屈原 吃粽子、挂艾草
三、10.(1)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2)正月初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 总把新桃换旧符 (3)东汉
ABCD
试卷•第7页•共5页 (4)望 问 梅 竹
(5)赵州桥 李春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四、11.(1)示例:出入 开关 没有 多少
(2)示例:从山里砍柴归来的樵夫 抬轿子的轿夫 (3)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12.(1)指卢沟桥的狮子形状、样子都不相同。
(2)①联拱石桥 雕刻的狮子多
②歇后语 卢沟桥的狮子多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大小 样子
(4)列举的省略(也可回答:狮子的样子还有很多)
(5)因为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七七事变”是中华
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五、13.思路点拨:先想想什么节日对你来说比较难忘,把题目补充
完整。再想想为什么令你难忘,是因为某项活动还是某件事
情,把活动或事情的过程作为重点来写。 例文略。
试卷•第8页•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