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卷第3期 2010年9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Nat.Sci.) Vo1.44 No.3 Sept.2010 文章编号:1000—1190(2010)03—0497 06 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向 云 ,苏 华 ,余 斌 ,陈 燕 (1.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2.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在系统解析城乡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武汉城市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从规划 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活环境一体化4个方面,选取29个具体指标,构建城乡一体化综合 评价体系;运用SPSS的Factor过程,对武汉城市圈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城乡一 体化发展水平与城市综合发展实力基本一致,武汉市的综合优势及其突出地位显著区别于其他城 市,周边8市则在城乡一体化的不同方面各具特色.推进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首先应立足于发 挥各自优势,克服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评价;武汉城市圈 中图分类号:F06l_5 文献标识码:A 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提出了“城乡一 体化”设想,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城乡融合”的发 展思路,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指出“城市和 乡村必须成婚”,“城市与乡村结合”的“田园城市” 成为理想城乡形态.而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是城乡 关系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 载体,社会一体化是核心,环境一体化是保障,这四 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 内容¨2].具体而言,规划建设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 村这两种典型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的 一体化_2].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在 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 平等经济政策下,通过城乡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 实现城乡经济持续协调共同发展的过程口].本文城 乡经济一体化包括城乡产业发展、城乡企业发展、 城乡就业以及城乡收入一体化.城乡社会服务一体 化要求城乡在教育、就业、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等方 面享受同样待遇,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距,使城 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本文生活环境一体化包括城 乡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一体化.城乡生活水平一体 化是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生态环境一 体化就是将城市和农村生态环境统一纳人到一个 大系统中考虑,努力改变城乡生态“分治”的现状, 例,构建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其城乡一体化程度 进行量化评估.武汉城市圈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 圈,既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 的重要战略支点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被 国务院确立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下,武汉城市圈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 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一 体化”的基本思路.为了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圈内 建设城乡就业、教育、卫生等服务一体化设施,统筹 9城市城乡发展. 1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 构建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合体. 一形成城乡生态环境高度融合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 生态格局. 基于此,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涉及复杂的 内容体系.根据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重点性原 则、区域性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充分考虑武汉 城市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特征,提出城乡一 般认为,城乡一体化包括规划建设一体化、经济 发展一体化、社会服务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4 个方面。其中,经济一体化是基础,空间一体化是 体化指标评价体系具体见表1. 收稿日期:2010—04—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50);华中师范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120002040044) *E-mail:xiangyl018@163.com. 49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4卷 注:区域城市化率一区域非农业人口/区域总人口数*1O0 城乡消费水平比一城镇生活消费支出/农村生活消费支出 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度一农村恩格尔系数一城镇恩格尔系数 2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估 常说的评价是通过数学方法来进行建模评 估_4],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s)分析是利用 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 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5].本文运用 SPSS统计分析软件Factor过程对表1城乡一体 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如果主成分个数提取原则为主成分对应的特 征值大于1,且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5%的前m 个主成分,通过表2(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 可知,满足特征值大于1,主成分累计贡献率接近 85 的为5个主成分,即m一5,累计贡献率为 95.47 ,这说明提取的5个主成分基本反映全部 指标的信息,见表2、表3. 表2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 Tab.2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第3期 向 云等: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499 注:原始数据来自2008年《中国区域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湖北统计年鉴》、《湖北农村统计年鉴》、《武汉城市圈年鉴》、《各 市县统计公报》. 用表3(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的数据除以主 0.140ZD8+0.146ZD9+0.170ZDlo+0.146ZDl】+ 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的平方根便得到5个主成分 0.124ZD12—0.067ZDl3+0.065ZDl4+0.089ZD1 5 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用第一主成分F 中每 +0.O33ZD1 6 +0.164ZD17+0.170ZDl8+ 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乘上第一主成分F 所对应的 0.144ZD19+0.166ZD2。+0.154ZD2l+0.O91ZDz2 贡献率,加上第二主成分F。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 +0.152ZD23+0.011ZD24—0.027ZD25+ 系数乘上第二主成分F 所对应的贡献率,以此类 0.163ZD26+0.016ZD27+0.072ZDz8+0.057ZD29 推加到第五个主成分所对应的指标再除以累计贡 同理,求出武汉城市圈规划建设一体化、经济 献率,即可得到综合评价模型: 发展一体化、社会服务一体化、生活环境一体化评 F综合一0.053ZD1+0.104ZD2+0.103ZD3+ 价模型. 0.164ZD4—0.019ZD5—0.046ZD 一0.053ZD7+ F规划建设==:0.511ZD1+0.017ZD2+0.567ZD3 50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393ZD23 第44卷 F经济发展:0.232ZDd—O.O71ZD5—0.1l2ZD6 0.059ZD7+0.258ZD8+0.260ZD9+0.278ZD1。 F生活环境一0.072ZD24—0.182ZD25+0.333ZD26 +0.004ZD27+0.325ZD28+0.329ZD29 +0.261ZD¨ +O.137ZD]2 一O.157ZD】 + 0.197ZD1 +0.176ZDl 5+0.073ZDl6 F社会服务=0.391ZDI,+0.382ZDl8+0.389ZDl 9 其中,评价模型中各个指标的系数即为各个指 标的权重,ZD 为各指标的标准值,将各个指标的 标准值代人上式中,即可求出一体化系数,见表4. + O.391ZD2。 +0.393ZD21 + O.297ZD22 表4武汉城市圈2007年一体化系数及排名 Tab.4 The rank and integration level of Wuhan metropolitan region in 2007 城市 F综合 分值 武汉市 排名 分值 排名 分值 排名 分值 排名 分值 排名 黄石市 鄂州市 孝感市 黄冈市 成宁市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3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 结果分析 3.1综合水平评价 从表4可知,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水平由高 到低依次是:武汉市、黄冈市、孝感市、黄石市、咸宁 市、鄂州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排名结果显示 ¨ ▲-_● 一一㈣ 第第第 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与城市综合发展 实力基本一致,武汉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在武汉城市 圈中独占鳌头,是位居第2的黄冈市的10.3倍.从 城乡一体化这个角度来看,武汉城市圈也具有非常 高的首位度,武汉市拥有相对完善的产业、信息、市 场等服务基础.总体而言,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 层 次次层 次 图1 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水平层次图 Fig.1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level of Wuhan metropolitan region 武汉至核心层内县(市)的“一小时交通圈”、武汉至 水平可大致分为3个层次.武汉市城乡一体化水平 最高;黄冈市、孝感市、黄石市城乡一体化水平中 等;咸宁市、鄂州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城乡一 紧密层内县(市)的“两小时交通圈”、县(市)至乡 (镇)的“半小时交通圈”,让乡村居民感受快捷的城 市文明 . 体化水平较低,具体见图1. 3.2层面比较分析 城乡一体化既是城市化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 城乡发展的最终目标.2007年武汉城市圈城乡一 体化水平与城市化率基本吻合的地区是武汉市、黄 石市、咸宁市、天门市,其中武汉城市化率和城乡一 体化发展水平较高,是一种高水平的吻合,天门市 3.2.1规划建设要素层面 从具体数据来看,武 汉城市圈规划建设一体化水平整体有待提高,黄冈 市规划建设水平居圈内首位,潜江市最低.从评价 模型可知,镇政府个数与公路里程所占权重比较 大,即武汉城市圈在加强社区管理的同时,要优化 尚处于城市化的初步阶段,是一种低水平的吻合; 城乡一体化水平滞后于城市化率的地区是鄂州市、 仙桃市、潜江市,多是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县级市,鄂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是城市圈内重要的交流方式. 武汉城市圈应加快交通网络一体化建设,基本形成 州市成为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城市后,城镇体系日 第3期 向 云等: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501 臻完善;孝感市、黄冈市城乡一体化水平高于城市 化率.可见,城乡一体化水平虽然与城市化率有很 大的相关性,但城市化率并不能代表城乡一体化的 发展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提高 城市化率. 3.2.2经济发展要素层面 经济发展一体化水平 与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差异规律一致.根据指标影 响因子的权重可以看出工业生产总值、工业企业单 位个数、工业企业增加值在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一 体化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与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一 致,圈内除了武汉和黄冈市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其 余7市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武汉城市圈是一个以 工业为主的区域.从总得分来看,武汉市4.420得 分最高,是第2名黄石市的11.5倍,武汉市应不断 完善其极化功能,带动区域内各个城市的发展.从 具体指标来看,对于城乡差距,人们首先关心的是 收入差距.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城乡人均收入均 呈良好增长态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 大.2007年武汉城市圈的城乡收入水平比均大于 2,且均值高达2.52,黄石市2.98城乡收入差距最 显著,这个比的最佳范围是1:1.5,至少也应该在 1:2之内.当然,收入差距仅仅是城乡差距的一个 主要表现.城乡差距并不仅是收入差距,从社会公 平的角度看,更根本的是发展机会的差距,从发展 理论来看,例如按照阿玛蒂亚・森的理论,更根本 的是发展能力的差距[=7一. 3.2.3社会服务要素层面 武汉市社会服务一体 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仙桃市其发展水平最 低,可见提升社会服务一体化水平是武汉周边8市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评价模型可 知,各指标所占权重相当,即武汉城市圈社会服务 一体化主要是城乡居民在医疗服务、教育服务、信 息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享受权利的均等化过程. 只有城乡社会有机会慢慢互相适应、相互协调,最 终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2.4生活环境要素层面 武汉城市圈生活环境 一体化水平武汉市最高,孝感市最低.城乡消费水 平比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显著标志,2007年武 汉城市圈各地区城乡消费水平比均大于2,孝感市 3.39,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最显著.根据国际粮农组 织在2O世纪80年代的判定,恩格尔系数6O 以 上为贫困,50 ~6O 为温饱型,4O ~49 为小 康型,20 ~39 为宽裕型.从城镇恩格尔系数看, 黄冈市、黄石市为宽裕型,其余7城市为小康型;从 农村恩格尔系数看,孝感市为宽裕型,剩下的皆为 小康型.其中,黄冈市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度最大, 城乡家庭生活水平均等化程度较低.与其他城市相 比,孝感、咸宁、潜江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 仅为28.84 、20 、25.13 ,环境问题突出,亟待 改善. 4结论与对策 在本文的研究中,2007年武汉城市圈城乡一 体化发展总体水平可大致分为3个层次.武汉市城 乡一体化水平最高;黄冈市、孝感市、黄石市城乡一 体化水平中等;咸宁市、鄂州市、仙桃市、潜江市、天 门市城乡一体化水平较低.从层面分析来看,武汉 市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活环境一体化发展水平 最高,其值最低的分别是仙桃市、仙桃市、孝感市. 规划建设一体化水平黄冈市最高.总的来看,武汉 城市圈区域矛盾和城乡矛盾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 水平与城市综合发展实力基本一致,表现出较高的 首位度. 综合以上评价结果及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 化建设现状,其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对策如下: (1)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第一步就是实现城乡 交通一体化,然后实现能源、电讯、环保等一体化 建设,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应增加城市圈城乡交 通建设经费.(2)经济发展一体化建设.应加强城 乡经济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促使生产力、生产要 素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以取得最佳经济 效益.(3)社会服务一体化建设.社会服务一体化 首先要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建立武汉与周边 8市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弱化由其派生的制度; 其次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服务体系. (4)生活环境一体化建设.城乡生活水平一体化 重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应坚持“有形”建设与“无形”建设相结合,如建设 生态城市、生态农村等. 参考文献: [1] 张秀生,杨刚强.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功能及其发展路径选 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58—61. [2] 王桂平.东西部城乡一体化水平比较——以陕西省和浙江省 为例[D_.西安:西北大学,2008. [3] 完世伟.区域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ED].天津:天津大学,2006. [4] 吴志强,蔚芳.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居环境评价体系[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4. [5]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 35.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4卷 刘承良,曾菊新.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几 [7]景天魁,王颉.统筹城乡发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 点思考-J].城市探讨与研究,2008(10):l3—18. 版社,2005. Synthesized evaluation 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level in Wuhan metropolitan region XIANG Yun ,SU HU3。,YU Bin ,CHEN Yan (1.Department of Geography,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 2.Department of Geography,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Henan 464000)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the characters of societv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Wuhan metropolitan region,estate the indicators system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for Wuhan metropolitan region upon some principles and theories.It consists 4 kinds and 29 indicators,the 4 kinds include planning and con— struction,economic development,social services,living environment.Then,the paper evaluates Wuhan metropolitan region by using SPSS.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ing: The Ieve1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Wuhan metropolitan reg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ity’S synthetic power,the status and composite advantages of Wuhan city are signifi— cantlv different from other cities,the other 8 citie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dif— Ierent aspects.In the future,Wuhan metropolitan region should base on its advantages, over urban—rura1 dua1 system,and harmonize urban—rural development. Key words:urban-rural integration;synthesized evaluation;Wuhan metropolitan region 5O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