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沂蒙,很多人会不自觉的哼唱起那首优美的沂蒙小调来“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那个)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梁(那个)红来(哎)稻花(那个)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我在观看了《力量》的纪录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我再次听到那优美的沂蒙小调时,发自肺腑地感觉到沂蒙人民的淳朴和伟大。
“沂蒙红嫂”的伟大。在抗战最艰苦的年代里,“沂蒙红嫂”王换于一家掩护首长和战士、保护党的绝密文件、收养八路军后代几十人,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中,为支援孟良崮战役艾山乡妇救会长李桂芳带领东波池村32名妇女按照上级指示,5个小时内架设起一座浮桥,没有桥腿用人腿,没有桥板用人板,在冰冷的汶河内用自己的身躯当桥墩架起了一座“火线桥”,为解放大军顺利过河夺取最后胜利赢得了时间,她们没有豪言壮语,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而且还有的红嫂烙下终身毛病。刺骨的河水没有挡住她们的革命意志,对革命胜利的向往和对新生活的渴望激励着这些柔弱的妇女坚强的担起了重担。还有给战士喂乳汁的明德英,谁第一个参军就嫁给谁的梁怀玉,被誉为中国抗战第一村的渊子崖抗日自卫战以及许许多多拥军支前的先进事迹,让沂蒙山人民的革命精神永远传颂在九州大地上。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不由得陷入深深的思索。那就是:是什么力量使沂蒙姐妹柔弱的身躯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架起通向新中国胜利的桥梁? 片中我们看到了抗日战争期间沂蒙山区涌现出了许多拥军模范,“沂蒙母亲”称号的红嫂王换于的事迹,令许多革命老前辈每每回忆都唏嘘不已热泪盈眶。
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的伟大。军民鱼水一家亲。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带给沂蒙群众的是崭新的面貌和作风,他们天亮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
要把老百姓院子打扫干净,要把老百姓家里的水缸挑满水,这种密切的军民关系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传统做法,被叫做满缸运动。正是这种浓浓的鱼水情,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沂蒙山养育了淳朴坚韧、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他们在战争中几乎倾尽所有送郎参军上战场,为支援前线筹集粮草,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切,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最无私的奉献和极其巨大的牺牲精神。
如今,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学习,要把学习的精髓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历来是我们党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取得最终胜利的无价之宝,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能否巩固我们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认可度和支持度。只有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领导者。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密切联系群众,只有联系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知群众所想所需。 在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发挥市政公用在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只有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群众、热忱服务群众,才能更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作为一名党员应该站在践行群众路线的前列,把目光投向基层群众。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立足本职,踏实工作。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光荣使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站在党的立场上观察事物、规范言行。
《力量》充分展示了群众力量是无穷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执政的核心基础,只有拥有了群众基础,只有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与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心连心、
肩并肩,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中国革命的胜利来源于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来源于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同样来源于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这是恒古不变的革命真理和中国共产党员孜孜不倦的实践基础与追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