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繁殖、预防”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动画,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动画片《后羿射日》,学生观赏。
2、导问:同学们,你们说后羿真的能射到太阳吗?为什么?谁能结合预习课文的内容以及搜集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3、你还知道关于太阳的哪些资料?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简要介绍。
4、引入:这节课我们就详细地来了解一下太阳。(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1、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太阳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
1 / 5
们就走进课文,进一步认识太阳。
2、提出读文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字典,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画一画。
(3)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及时订正。)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组长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小组成员正确轮流读、抢读,读得不准确的及时纠正。
(2)多媒体课件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温度、摄氏度、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比较、杀菌、预防、世界。
①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然后小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初步了解“摄氏度、繁殖、寸草不生”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写字。
①先引导学生观察会写字。
②教师板书示范书写“抵、氏、繁、殖、蔬”。(用红笔描写,强调易错之处,指导学生书空学习“蔬”的笔顺及间架结构。)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对照、互评。 三、熟读课文,理清脉络
1、熟读课文,巩固字词,达到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带问题默读课文,思考: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介绍太阳的相关知识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2)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相比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以前学过的是写人、写事、写物、写活动的记叙文,这篇课文是向我们说明一种事
2 / 5
物。)
3、小结:像这类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就叫说明文。
(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是一篇说明文。) 4、学生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写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四、熟读课文,巩固字词
1、指名合作读文,随机抽测相关生字新词,巩固识字。 2、小组赛读课文,要求达到准确、流利。 五、布置作业,积累词语
1、练习读熟课文,重点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2、听写词语: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温度、钢铁、世界、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比较、杀菌、预防。
3、回忆一下,《太阳》一课主要讲了什么? 二、借助游戏活动,了解太阳特点 1、学生小组讨论学习。
(1)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教师拿出几个太阳形状的头饰,每组发一个。)
(2)多媒体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①每个小组从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太阳的一个特点,讨论学习,完成学生活动卡。
②以太阳的身份介绍“自己”的这个特点,可以每组选一人,也可多人一起
3 / 5
介绍。(前两项建议4分钟。)
③比一比哪组介绍得形象生动,颁发红太阳奖章。 2、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边完成学生活动卡) (1)介绍举例:
①我是火红的太阳,在你们眼中我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可实际上我大得很呢。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我。你一定奇怪,为什么我看起来这么小?那是我离你们的家园——地球太远的缘故。
②传说中后羿射掉了9个太阳,这只是一个传说!你知道我离地球多远吗?有1.5亿公里呢!这么说吧,即使你坐飞机,到我这里也要飞二十几年呢!
③我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我的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再硬的钢铁碰到我,也会变成汽。我的中心温度就更高了,保守地说,会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2)评一评,说说哪组介绍得形象。(学生互相评价,颁发奖章。) 3、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
(1)观察学生活动卡,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远、大、热的?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多媒体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①引导学生发现括号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
②总结方法: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课文中是不是只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引导学生体会:“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总结写作方法:以后我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一些不好懂的知识更具体明了。
三、借助游戏活动,感知密切关系
4 / 5
1、自读课文,以采访形式汇报。
(1)引学:同学们,通过刚才太阳的自我介绍,我们已经对它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太阳和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直接说明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吗?(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读一读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默读第4~8自然段,思考:太阳和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
(4)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好,我是××电视台“探索宇宙”栏目的记者。听说你们对太阳非常有研究,特地来采访你们,请介绍一下太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
2、朗读重点句,完成课堂句式练习。
(1)找到文中带有“如果……就……”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练习,请学生补充完整。
如果明天下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上学迟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读写训练
1、以太阳的身份介绍“自己”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说给父母听,并写在日记本上。
2、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