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的观后感800字
⼀、长津湖剧情简介
1950年,中国⼈民志愿军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中国⼈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将美军1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万余⼈,扭转了战场态势。这次战役收复了三⼋线以北的东部⼴⼤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战,⽽中国⼈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零下三⼗多摄⽒度的极端天⽓中,很多先烈是以端着的姿势被冻僵,体现了志愿军战⼠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命精神。
⼆、长津湖的观后感800字(精选11篇)
当认真看完⼀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家增长不少见闻吧,现在就让我们写⼀篇⾛⼼的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头绪吧,以下是⼩编精⼼整理的长津湖的观后感800字(精选11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长津湖的观后感1
昨晚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感触颇深。这场规模宏⼤的战役真实、客观的再现了当年中国⼈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
1950年10⽉19⽇,中国⼈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这场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次出境作战,但却并⾮是中国⼈第⼀次⼊朝作战。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基本实现统⼀的朝代⼤都会在朝鲜半岛打⼀仗,但这⼀次的出境作战却那么地特殊,不论是⽑泽东还是任何中国领导⼈事前⼤概都不会想到,新中国刚刚建⽴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当时的中国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对的对⼿是以美国为⾸的所谓“联合国”军,这⼏乎意味着要同⼤半个世界进⾏战⽃!即便如此,中国⼈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虽然在当时⼈的眼中,这歌声更带有“风萧萧兮易⽔寒,壮⼠⼀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长津湖发源于长津江,是朝鲜北部最⼤的⼈⼯蓄⽔湖。在这⾥作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是⼀⽀拥有超强战⽃⼒的,却在战役准备阶段就遭到了让⼈难以置信的后勤混乱。从战役准备阶段,到⼊朝作战都可以说极不充分。
在极限严寒对于他们的对⼿——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来说同样印象深刻,书中引⽤的美军⼠兵回忆录形容道:“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温在零下20多华⽒度。尽管有御寒的⼤⾐,可是仍然挡不住刺⾻的寒风。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韩战,总是想到那寒风刺⾻的冬天。”但美军毕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当志愿军连吃个⼟⾖都必须⽤腋窝暖化之后⼀层层地硬啃之时,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鸡⼤餐。这样后勤上的巨⼤差距换了其他任何⼀⽀来恐怕都会绝望。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是⾼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星⾠,⼀是深藏在每个⼈⼼底的⾼贵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撑和⼒量源泉。⼀旦怀抱信仰,相信未来,就会⽆所畏惧,创造奇迹。因此,拥有坚强信仰的志愿军创造了在⼏乎没有补给、严格进⾏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在极寒的严酷境地中,连续⾏军10天、平均⽇⾏军30公⾥的伟⼤奇迹。只有这样的,才能在后来更为惨烈的战⽃中让世界震惊!
实际上,对这场战⽃⽽⾔,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必要,不论是志愿军在极端劣势的条件下击退美
军还是美军陆战1师进⾏了⼀场成功地“敦刻尔克⼤撤退”,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双⽅因为坚定的信仰⽽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 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长津湖的观后感2
看完国庆档《长津湖》电影后,⼼⾥有许多的感想。
长津湖战役发⽣在1951年11⽉27⽇,当时,陆战⼀师前进到长津湖西侧,这⾥连绵的⼭地。他们并不知道,⾃⼰已经陷⼊了⼗万⼤军的包围中。影⽚中⼀张战场形势图,显⽰了双⽅战场态势。蓝⾊为陆战⼀师的位置和突围路线。湖东侧是陆战⼀师的1团和5团共8000⼈,湖的南头是陆战⼀师师部和部分⼯兵,有3000⼈。湖东侧是陆军第7师31团在担任右翼掩护,有4000⼈。合计总兵⼒有18000⼈左右。另外,在战⽃中陆战⼀师还得到第⼀航空联队的空中⽀援。
《长津湖》这部影⽚,以⽼兵的视⾓回顾那场惨烈的战⽃,⽆涉胜败。零下40度的严寒,使战⽃变得更加悲壮。健在的⽼兵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充满感情。离开战场就不再敌对,他们对敌⽅军⼈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年过去了,当年爱吃冰激凌的年轻⼈,都垂垂⽼矣,但他们依然可爱。
陆战⼀师师长,作为主⾓,在影⽚中⼀带⾯过。史密斯将军是个富有经验⽽且⾮常谨慎的指挥员。陆战⼀师深陷重围未被歼灭,很⼤程度得益于他的指挥。
陆战⼀师最终突出重围,⼀路撤到兴南港,乘船离开了。同时带⾛了9万多北朝难民。此役美军伤亡5000⼈,其中第7师31团占到3000多⼈。战役双⽅共伤亡数万⼈。
陆战⼀师1941年2⽉1⽇成⽴,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了⽠达尔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岬战役、贝⾥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对⽇作战屡建奇功。⼆战后,参加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在索马⾥进⾏的“重建希望”⼈道主义救援⾏动。
这部影⽚中除了⼏个历史学家外,其他的解说都是⽼兵们的语⾔,即使他们不出现于画⾯。他们⼼⾥没有仇恨,会拥抱昔⽇的对⼿。⽼兵们有⾃⼰对胜败的诠释他们觉得,虽然没有胜利,但是南韩还在,值得去战⽃ 。此⽣⽆悔,⼀点也不!
长津湖的观后感3
观看时,我的双眼在顷刻间不知不觉地湿润了——这许多鲜活的⽣命与灵魂,为什么会⽆怨⽆悔地把⾃⼰奉献给异国的灾难?这种⾼尚⼜伟⼤的情怀,到底从何⽽来?“是的,中国与朝鲜是朋友啊!唇亡齿寒——朝鲜没了,新中国能长久吗?”爸爸笑着答道,看着五岁的我的好奇的眼睛。现在⼀想,⼀定是爱国的精神在⽀撑着烈⼠们奋勇杀敌。他们是真的深深地爱着⾃⼰的祖国啊!
1950年,中国第九兵团初⼊朝鲜。当这些英勇的战⼠们正沉浸在新中国成⽴的喜讯中时,需要再⼀次踏⼊硝烟弥漫的战场的消息⼜⼀次传⼊了他们的⽿边。这些为我们挡风遮⾬的烈⼠们,在当时,到底是抱着怎样的⼼情步⼊异国他乡的呢?我想不明⽩。但是,任何⼈都清楚,他们如此奋勇、如此拼命地战⽃,是为了什么。不是所有⼈都能够忍受着寒冷,端着步,在凛冽的寒风中,⽢愿化为冰雕,也丝毫不愿退缩的。这种极其伟⼤和乐观的精神,这种⽆私的奉献精神,全部来⾃于烈⼠们对于新中国的热爱,和对于⼤家未来的美好⽣活的憧憬与渴望。
爱国。是的,就是这两个伟⼤却⼜⼗分平凡的字眼,在这些战⼠们的⼼中扎了根。当那许多⽆名的烈⼠们,抱着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时,当那许多⽆名的英雄们在雪地⾥冻僵时,正是这两个简单的字在他们⼼中最柔软的地⽅发扬壮⼤的时刻。爱国情怀⽀撑着他们已近奄奄⼀息的躯体,⼀次⼜⼀次地击败美国的王牌军团,⼀次⼜⼀次取得近乎⽆⼈可及的胜利。
我们,作为新⼀代的⼈,同样应当好好学习,奋勇拼搏,才能够对得起七⼗年前逝去的烈⼠们的⽣命和鲜⾎。中华民族的崛起,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任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是的,我们⼀定要如饥似渴地学,吃苦耐劳地做,才会使⾃⼰强⼤,才会使我们祖国的未来强⼤。⾝为学⽣的我们,其实也可以做到“精忠报国”。只要做好⾃⼰分内的事,就算是在为祖国分担。未来的中国,就⼀定会强⼤!
中华民族伟⼤复兴的,已经寄托在了我们的⾝上。你,准备好为它⽽奋⽃了吗?
长津湖的观后感4
2021年国庆假期,观看了电影《长津湖》,感触颇深,谈谈⾃⼰的⼀点所思所想吧。
电影长津湖之所以感⼈,之所以能触动观众的⼼灵,是因为此次战役意义重⼤!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次战役的东线部分,中国⼈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以巨⼤的伤亡代价将美国为⾸的“联合”彻底逐出了朝鲜东北部,同时也标志着麦克阿瑟“圣诞节攻势”的彻底破产。
电影长津湖之所以感⼈,之所以能触动观众的⼼灵,是因为电影所反映的情景真实!在零下40度⽆遮⽆盖的野外阵地上,⾝着单薄的军装的志愿军战⼠,我们最可爱的⼈,为了战役的胜利匍匐在雪地上纹丝不动,成建制的被冻死。此情此景,谁能不流下泪⽔。
先辈们绝对就是那“最可爱的⼈”。他们穿着单薄的⾐服,⽤意志与零下三四⼗度的温度对抗;他们拿着最为普通低端的械,⽤⽣命与坦克、⼤炮和飞机⼀决上下;他们藏在皑皑⽩雪之中,甚⾄与有些彻底⼈冰融为⼀体,再没醒来。
如此⼀来,我们现如今的⽣活⼜何不是以他们的⽣命所换回的呢?若是不好好⽣活的我们,⼜何不是在践踏⽣命呢?先辈们的付出的⽣命代价,总会起到作⽤,现在的中华⼈民共和国,早已不是从前。耻辱会被洗刷,但历史必将永不相忘!
即便⾝处于冰雪中,可却仍抱着⼀腔热⾎,这便是中国的志愿军,这便是中⼈的精神,也是现在撑起整个中国的民族精神。
追忆那场战争,我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向最可爱的⼈——英雄的中国⼈民志愿军致敬!向牺牲在朝鲜⼟地上的光荣的烈⼠们和他们的家属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参加那次战争的整整⼀代⼈深深致敬! 有⼈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道理。那些历史是由先辈们⽤鲜⾎⽩⾻泼写的,⽤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虽是保家卫国之战可谁都不能否定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亚洲的作⽤,对朝鲜半岛的作⽤。如今⽆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脚下,那号⾓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之声不该在我们⼼中消散,那是代表中华⼈民共和国的对世界发出的声⾳——中国虽未多强⼤但绝不低头。
勿忘过去,珍惜今天。我们今天的⼀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切。
长津湖的观后感5
看完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后,⼼⾥有许多的感想。
抗美援朝是中华⼈民共和国的⽴国之战!⾃1840年⾄1945年这⼀百多年的历史,不是被⼋国联军侵略,就是被⽇本⿁⼦侵略。多少亿两⽩银被掳⾛,多少珍宝被豪夺,多少⽣灵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战保证中国的70年和平。新中国成⽴后,没有⼀个列强把新中国看在眼⾥,就连战败的⼩⽇本也没有把中国放在眼⾥,但抗美援朝⼀仗,让⽇本对新中国刮⽬相看。
朝鲜战争还起到了威慑作⽤,在中苏交恶最严重的时期,苏军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境,都不敢轻举妄动。中国以不公开的两次地下核试验,结束了苏联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苏联解体,都没有任何⼀个苏联领导⼈,敢跟中国在正⾯战争⼀较⾼下。
1840年以后我们屡战屡败,1949年以后我们战⽆不胜。抗美援朝不仅仅是⼀场战争,更是⼀种精神,那种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的⾃信精神,是不畏艰险、敢于亮剑的英雄精神。它说明,貌似凶猛的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的确是⼀只纸⽼虎。中国⼈从那时开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个国家任何⼀⽀。
我边看电影边想,今⽇之安逸,全是先辈以⾎⾁铸成。所以,我们不光要把“珍惜和平”刻印在⾻⾎⾥,还要真的把“珍惜”⼆字付出实践,从⼩事做起,从珍惜⾷物,从认真⼯作,从修⾝⽴德开始,好好做⼈,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字之珍重!勿忘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
电影三个⼩时时长,战争场⾯三分之⼆,异常惨烈,作为军⼈的荣耀和⽆畏被深刻阐释,泪点满满。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百年征程跌宕起伏,是⽼⼀辈先烈们⽤⾎⾁为我们铺就光辉之路。电影中有⼀句我记得很清,这场仗我们不打,就要我们下⼀辈去打。他们选择不畏牺牲,英勇⽃争,打得⼀拳开,免得百拳来。百年后的今天,对我们来说多么何其有幸⽣在这个太平盛世,家国情怀,天下太平对我们来说多么弥⾜珍贵。
现在的我,热⾎沸腾,⼼潮澎湃,虽然为祖国做不了⼤的贡献,但是我会⼀⼼向党,跟随党,做该做的事!落后就要挨打,努⼒变强,不是为了欺负别⼈,⽽且为了保护⾃⼰。这盛世如你们所愿!长津湖是⼀部好电影!
长津湖的观后感6
今天和妹妹⼀起看了《长津湖》,看完电影,妹妹反复问我的问题是:美国为什么要打仗,他们是和⽇本⼀样吗?
我想了⼜想,美国为什么要发动战争。
我的直觉是,美国和⽇本不⼀样。⽇本是侵略,美国是什么呢?想来想去,⼤约,打仗对美国是⼀笔⽣意。毕竟⼀战⼆战美国因为战争发了财。于是,他要延续这种⽣意。毕竟,美国从未停⽌战争,尽管这些战争都是被他安排在别的国家的领⼟上,哪怕到了2021年,美国也才刚从阿富汗撤军。 《长津湖》⾥,看着美国空中武装对朝鲜的降维打击、看着美国吃着⾁、蔬菜喝着咖啡,⽽我们最可爱的⼈吃着冻得硌⽛的⼟⾖、看着美国陆军的重型装备,我和⼥⼉都哭了,因为我们都理解了这场战争⼜是难打的战争、是代价巨⼤牺牲巨⼤的战争,是建⽴在⽆数先辈的⾎⾁之上的战争!
《长津湖》⾥,看着美国的飞机射杀我们最可爱的⼈,我哭了。看着我们最可爱的⼈在轰炸信号塔那场战⽃⾥奇袭美军,我也哭了。看到最后的总攻我还是哭了。⽆论中国⼈还是美国⼈,每⼀名战⼠都是有爸妈有家有⾎⾁的个⼈。本来,我们的战⼠该回⽼家或建房孝养⽗母或看娃辅导功课,回归普通的茶⽶油盐。本来,美国的战⼠该在⽼家准备圣诞准备团聚。然⽽,发动战争的美国决策者把美国战⼠送到朝鲜战场,⽽我们不得不卷⼊这场战争,保家卫国、粉碎美国的野⼼、粉碎美国接下来长驱直⼊的幻想。⼈命是战争的燃料!美国决策者的野⼼是建⽴在众多普通⼠兵的⽣命之上的,⽆论是美国⼠兵还是中国⼠兵,发动战争的美国决策者是有罪的。
《长津湖》⾥的战争场景格外真实,但我知道,创作者们其实还是弱化了战场的残酷,他们隐去了⾎腥场⾯,只以讲述的⽅式呈现,也正是这场讲述,我发现⼥⼉哭了。我想⼤约她是害怕的,我也问了她,她是害怕的。我想这害怕也算是⼀场教育,因为,战争就是如此的可怕,甚⾄于⽐这个还可怕。
《长津湖》⾥,我们最可爱的⼈付出了巨⼤的牺牲,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全凭的是保家卫国的决⼼,以令⼈⽆法想象的巨⼤毅⼒,不但已经全然不顾⾃我的饥寒,竟然还付出了巨⼤的战⽃⼒,对敌⼈发起了。这是我们中国⼈的坚韧!正如⽕车上那场路过长城的场景。绵延的万⾥长城,宏伟壮丽且庄严,⽽我们的战⼠过了长城过了国界,他们便要化⾝⾎⾁长城,阻击敌⼈于国境外。以⽣命为我们后辈筑起长久的和平!
长津湖的观后感7
今天全家⼈⼀起去看了电影《长津湖》。这个电影⼀句话来概括:“太感⼈啦!” 幸亏我随⾝带了⼀包纸⼱。
这场电影主要是讲抗美援朝时候,我军如何在长津湖⼀带阻击美军。故事情节感⼈⾄深,电影场⾯宏伟壮观,给⼈⼀种⾝临其境的感觉。回来的路上,爸爸说,现在我们国家的电影拍得越来越像美国⼤⽚啦,我回应到“那是因为我们国家越来越强⼤了,各个⽅⾯,当然也包括影视⽅⾯!” 是的,确实是这样,这样⼀个和平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去,都是⾰命先烈们⽤⾎⾁之躯换来的。
我辈当⾃强。正如⽚中指导员所说“我们这⼀代打仗是为了我们的下⼀代不再打仗,如果这⼀仗我们不打,那以后就得我们的下⼀代来打!”
现如今,我们依然在和美国打仗,从未停⽌,不是⽤弹,⽽是⽤科技,经济等 。当然,我们的国家现在的地位,更加不会对美国做出让步和妥协,必要时候,即使使⽤武⼒,我们也有这个资本。希望能够影响我们的孩⼦们,让孩⼦们明⽩只有⾃⼰强⼤,才能让国家更强⼤,少年强则国强。
回想⾃⼰过去的三⼗⼏年,仿佛没有那么强烈的要为了国家如何如何的感觉,即使有,可能也是⼝号之类的,⼼⾥的触动并没有那么的强烈。可是最近⼏年,⼼⾥的触动和感动特别的频繁。
看完电影,真的百感交集。最为触动的应该是 “ 这⼀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代要打 ”这段台词,在军备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们在林弹⾬中冲锋陷阵,他们不是不怕,但是为了和平他们就必须抱着必胜的决⼼,在他们⾝上我看到了英勇⽆畏、刚正不屈的中国品格,为之整,先辈们⽤⾎⾁之躯为我们打下了现在和平的年代,真的很伟⼤,令⼈钦佩!希望勿忘历史,缅怀先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致敬最可爱的⼈,我爱中国!
《长津湖》我追随的光,是五⾓星的星光,五星闪耀皆为信仰。如果信仰有颜⾊,那⼀定是中国红。⽆愧先烈,作正直勇敢不屈的中国⼈!
长津湖的观后感8
和朋友约了《长津湖》,结果她今天值班没空,我就⾃⼰去了。
去之前只在包⾥捞了⼏张餐⼱纸,结果开场前喝了⼀杯拿铁就被霍霍掉了。整场电影只能⽤袖⼦擦眼泪,默默吸⿐涕。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场景:⽕车开过长城,晨光照耀在⽕车上时;雷公开车那⼀幕;还有电影最后战⼠们被冻在雪地⾥的那个镜头。
我⼀直是个感性的⼈,看红海的时候流泪,看战狼的时候也流泪,甚⾄⼀度拒绝电影院⾥的战争⽚或者苦情电视剧。这⼏个场景更是眼泪⽌都⽌不住。
《长津湖》⽐较突出的是群像戏,雷公那场算是为数不多的单⼈戏,也拍摄的很好。很多⼩细节都被给到了镜头,值得第⼆遍观看挖掘。⼤场景拍得很漂亮,尤其是埋伏那⼀块。镜头转换⾃然,电影整体完成度很⾼。
当然也不是说这部电影没有缺点,因为群像⼜是电影因此在⼈物饱满度上有所⽋缺,有些场⾯太晃眼看不清,有⼏位去世的战⼠没记住名字。有好多镜头给到美⽅战⼠被打中死去,却很少单独给到我⽅被打中的战⼠,其实也应该多拍⼀点,毕竟我⼈也并不是铁打的,他们被⼦弹打中被炮⽕击中也是会死的······
电影还有⼀个特点是拍摄了美国下层军⼈的⽇常,⽐如海报歌曲⾷物……这⼤概实在表⽰⼤家都不想打仗,只想和平安稳的⽣活吧。
抛开这部电影,抗美援朝胜利真的真的很不容易,不是所有战⼠都是主⾓,有灵光⼀闪有突出的投掷技能可以⼤命不死。他们都只是⾎⾁之躯,抗美援朝的胜利,不,应该说中国所有为独⽴⾃主和平进⾏胜利战胜,都是⼈民英雄⽤筋⾻献⾎铺就的。
观影过程中,数度被震撼,看战⽕纷飞的'场⾯⼼⾥⼀直在想:中国⼏⼗年来的和平就是⼈们就是这样打出来的,很庆幸⽣在了和平年代,也很感恩先辈们的英勇付出。 所有的胜利都来之不易,他们打仗是为了让下⼀代⼈能⽣活在和平时代。
长津湖的观后感9
2021年10⽉1⽇是国庆节,晚上吃完饭正刷着抖⾳,看到了最近未播先⽕的《长津湖》。
电影《长津湖》是以抗美援朝第⼆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为背景,为⼤家讲述了中国志愿军在极其糟糕严寒的情况下,志愿军们以钢铁般的意志、英勇⽆畏的⽃争精神,狠狠地灭了敌军的⽓焰,击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扭转了战场形势,打出了我国的军威及国威。
电影全⽚都很震撼⼈⼼,情结环环相扣,结束的时候,我以为就我哭了,没想到原来⼤家都和我⼀样都落泪了。这或许就是作为⼀名中国⼈,能产⽣的共鸣吧。
电影给我最直接的震撼就是志愿军和美军的装备相差悬殊简直太⼤了,美军喝咖啡,⼤鱼⼤⾁,穿的⼜厚⼜暖,⽽我们的志愿军只能啃⼟⾖,还被冻起来了,没有棉⾐,挨饿受冻,只有顽强的毅⼒,英勇⽆畏的精神,没有飞机⼤炮,在长津湖也没有⼩⽶加步,打仗的时候前仆后继的往上冲,多少⽣命就在这⾥牺牲了,实在太让⼈难过了。
还有雷公,他是七连的第17名战⼠,⼤家都叫他“雷爹” 剧中的伍百⾥、伍千⾥都是他带出来的,雷爹作为长辈,他都不知道牺牲了多少⼈,见证了战友⼀个⼜⼀个的离开,这⽆疑是最痛苦的,雷爹经验⽐较多,在战场上也是⾮常的勇猛,是七连战⼠好多⼈的榜样。
尤其是易烊千玺演的伍万⾥,表演可圈可点。恐惧、纠结、害怕、万⾥的成长都被他刻画的⼊⽊三分。他还是⼀个19岁的少年,这个年纪本来应该在家学习,玩乐,因为战争让他⾛上了战场,这不是每个⼈都愿意的,万⾥也想成为英雄,战争是残酷的,他的哥哥⼜想保护好他。
看完《长津湖》真的让我很震撼,先辈们英勇的付出,勇猛的杀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尤其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说的那⼀句台词“第六百七⼗七名——伍万⾥”从这⼀个数字⼤家可以看出不知道在前⾯牺牲了多少的先例,实在惋惜。冰雕连”的荣誉称号,他们实⾄名归。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看完我⼏次落泪,让我联想到今天的美好⽣活来地太不容易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好好活着……你以为战⼠他们不怕死嘛?他们也是⼈,不是铁打的,他们也有家⼈,也有⽗母,也有⼩孩,可是⽣不由已,为的只是中国,为的只是⼀个更美好的明天。让他们希望祖国越来越强⼤,让⼤家都过上幸福的⽣活,再也没有战争、再也没有剥削。
长津湖的观后感10
《长津湖》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新中国刚刚成⽴的第⼆年,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死存亡、我全⾯临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党应朝鲜要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电影看完以后,内⼼久久不能平静,⼀帧帧不怕牺牲、奋勇抗敌的画⾯浮向在我眼前,让我再次感受到我们⽣活在和平年代,是⽤他们的鲜⾎筑建的。
电影开始,跟随镜头来到伍千⾥的家乡,伍千⾥作为七连团长带领刚打完胜仗的战⼠回家探亲,在和⽗母见完⾯后,当晚收到紧急通知停⽌探亲,外出打仗,年迈的⽗母只能⽬送孩⼉,希望他胜利归来。为了不要美国越过“三⼋线”、跨过“鸭绿江”,伍千⾥带领⼀百多名战⼠奔赴朝鲜战场。由于美军飞机不停的在⼭间巡视,我们的⽕车被发现后不得不转移阵地,保护电台、背起装备徒步前⾏。在前进的过程中,中国⼠兵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忍饥挨饿,在严寒的冰雪天⽓中纹丝不动,随时观察美军的飞机,及时隐蔽,最终把电台送往前线阵营并抵达战场。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场景:⼀个是伍千⾥带领百名⼠兵徒步前进到达战场时,为了躲蔽美国的巡查飞机,他们在前后⽆草⽆树⽆⼭遮挡的情况下,躺在⼀堆⽯头上⾯,假装"⼫休"躺在上⾯纹丝不动。美国⼈的两架飞机不停的在上⽅飞⾏巡视,由于没有发现敌⼈,他们为了⼀⼰之乐,便在他们以为是“⼫体”的地⽅投放。此时,伍千⾥眼看着⾝边的战⼠被炸死,内⼼⼗分难受,但为了以少保多不被全军覆没,安全抵达战场,战⼠们遵守纪律,只能默认忍受。另⼀个是最后的场景,在美国误以为是敌⼈时,他们⾛近⼀看,竟然是冻死在⼭上潜伏的中国⼠兵。当我看到那⼀个个被冻僵的⼠兵端着步趴在雪地上时,在忍受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天⽓下,他们⽢愿化成冰雕,也丝毫不愿退缩,这种⽆私奉献的精神全部来⾃烈⼠们对于新中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活的憧憬,因为他们相信中国⼀定会胜利。
如今我们⽣活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是那些先辈们⽤⽢于奉献、⽆所畏惧的勇⽓,抛头颅、洒热⾎替我们打下的。就像影⽚中⽑泽东所说:“这仗真不想打,但为了未来百年的发展,这仗不得不打。打的⼀拳来,免的百拳来。”所以,那些为了保卫祖国未来拼死战⽃的战⼠,才是我们⼼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于华夏、国家繁荣昌盛,在祖国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勿忘过去、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我们的决⼼和努⼒献出⾃⼰⼒量,维护祖国美好的未来。
长津湖的观后感11
战争电影巨制《长津湖》在万众期盼中终于登上了⼤银幕。
作为第⼀部表现长津湖战役的战争⽚,《长津湖》填补了⼀个题材空⽩。在抗美援朝第⼆次战役东线作战中,中国⼈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凭借钢铁意志和顽强的战⽃精神,击败了美军最精锐的,收复了“三⼋线”以北的东部地区,打出了令世界瞩⽬的国威军威,⼀举扭转了战争局势。这段令⼈荡⽓回肠的历史⾸登银幕,⽆疑具有特殊⽽重⼤的意义。
《长津湖》的史诗性叙事实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次重要突破。该⽚在同题材创作中⾸次采⽤了全景式、⽂献式的“正史化”叙事⽅式,建构了由决策指挥的⾼层视点、基层连队的微观视点以及美军的他者视点“三线并⾏”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从作战决策⾄长津湖战役这⼀段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历史。 影⽚尝试以客观、理性的⽅式回顾历史,揭⽰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和胜利的必然性,反映了作为胜利者叙事的⾼度⽂化⾃信。
该⽚也是具有强烈艺术感染⼒的英雄主义叙事。千⾥⼑光影,万⾥赴戎机,从战争到抗美援朝,主⼈公伍⽒兄弟前赴后继奔赴战场,与雷公、余从戎、平河等战友⽤热⾎与⽣命保家卫国,兄弟情、战友情感⼈⾄深。
与之呼应的是另⼀个并⾏故事:⽑岸英向彭德怀主动请缨,⽑泽东将⼉⼦送上战场,⽽岸英最终将
热⾎洒在了异国⼟地上。这些舍⽣忘死、为国捐躯的战⼠们,都是共和国永远铭记的英雄⼉⼥。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最残酷惨烈的战⽃之⼀,志愿军将⼠在严酷的战场环境中,书写了惊天地、泣⿁神的雄壮史诗,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影⽚《长津湖》艺术再现了这场战役的残酷悲壮:铁道列车被炸的惨烈,乱⽯阵上的隐忍,通信塔之战紧张激烈,新兴⾥战⽃⽓壮⼭河,指导员梅⽣退伍了亦重返战场,⽼兵雷公壮烈牺牲,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尾“冰雕连”令敌⼈亦为之动容……
影⽚展现了中国⼈民志愿军不惧强敌、敢于战⽃、敢于胜利的英雄⽓概,英勇⽆畏、震撼天地的战⽃精神,谱写了⼀曲⾰命英雄主义的壮歌。
值得注意的是,该⽚还是电视剧《⼠兵突击》的前传,伍六⼀向许三多讲述的那个“九死⼀⽣”的抗美援朝故事,正是《长津湖》中第七穿插连的长津湖战史,“不抛弃,不放弃”的经典名句也找到了源头。
新兵伍万⾥与许三多之间的关联,不仅是英雄钢七连的传承,也是中国的精神传承。抗美援朝是中国⼈民站起来后屹⽴于世界东⽅的宣⾔书,是中华民族⾛向伟⼤复兴的重要⾥程碑。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长津湖》重述抗美援朝历史,⽆疑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启⽰意义,它们仍是作为民族意志、国家⽴场政治宣⽰的宏⼤叙事,是反帝反霸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回响,发挥的是凝聚⼈⼼的精神激励功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