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教材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初中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中,这一单元明确要求学生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注重观察、讲究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活泼好思,喜欢思考遇到的一些问题,在知识方面也有一定的储备。些时的他们已经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初步分析一篇新的文章,但缺少深入的挖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过程和方法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整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策略与教法设计 1、讨论法、点拨法。

2、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应是如此。

3、延伸拓展法。扩展动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谚语,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重点

1 / 5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节是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众所周知,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人类拥有语言,这一点毫无疑问。那么,大自然有没有语言呢?播放四季的插件,让学生从中体会其中所描绘的事物,这些自然现象都是物候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物候的文章,作者形象的把它比作成大自然的语言。

2、揭示课题

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同学们再次纵观全文,了解文章围绕物候现象都像我们说了些什么。

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然后又告诉我们物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它对农业到底有什么作用。紧接着告诉我们决定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最后告诉我们研究物候的重大意义。

三、合作探究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否能调换? 1、让学生速读6至10小节。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分别是什么? 明确:纬度因素 经度因素 高下因素 古今因素 3、提问:这几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否能调换?

明确:不能调换。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2 / 5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明确:

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即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等;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等。

1、让同学们说说影响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 教师明确:逻辑顺序

2、请同学们用自已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教师明确:逻辑顺序

五、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了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下列: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教师明确: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 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谨。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和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1961年迟10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学生明确:画线的词语受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谨。

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3 / 5

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X例。 六、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谚语,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2、教师出示自已收集的谚语和古诗文,让学生们说一说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七、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而且瞬息万变,奥妙无穷,我们只有做个细心人,做个有心人,才能读懂它的语言。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八、作业

请大家课后收集几则有关物候的诗文,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九、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物候和物候学 现象 逻

对农业的重要性 辑 决定其来临的因素 顺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本质 序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说明文,而且是事理说明文,对于说明文比较枯燥,道理比较抽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应用好信息技术,确实起到直观的效果,而且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辅助手段,总体上还可以。唯美中不足之处就是 时间分配的还不够好,没有做到从容,镇定。应该少量的设计一点反馈性的练习题,以备课堂需要。同时,这样既重视了能力训练,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考察,这不正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了吗?其实,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需求具有他相

4 / 5

应的灵活性,我们的课堂应该努力实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尊重学生的个体化体验。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欣赏他人对文本的见解,也能自由开放发表自己的见解的素质,把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研究学生,教材,课标,将课堂的教学质量再次提升,不断进步。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