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背景:
建设和向孩子父母汇报自己孩子身体生长发育情况。幼儿对自己的身高是否了解呢?有一次,我问大班幼儿:知道自己有多吗?几个幼儿说不知道,有一个男孩说有七米高,听了吓了我一跳,只有一个幼儿说:我有一米二了。这说明绝大部幼儿对自己的身高没有概念,为了让大班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生长情况,对自己的身高有初步的概念,我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一、能与同伴合作使用KT板制作身高牌。
二、能用不同的单位长度测量身高牌,并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表达测量结果,。 三、体验合作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供幼儿测量用的不同颜色的长条KT板(充足幼儿身高)一人一份,记号笔,记录纸,剪刀,垫子,1米、10厘米、1厘米长度的测量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猜想激趣
小朋友,你们量过身高吗?知道自己有多高吗?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猜想的结果。 二、自主探索,合作测量
1.小朋友,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高呢?(量一量就知道了)。那用什么来量呢?(幼儿说用量身高的仪器量)不过没有量身高的仪器怎么办呢?(幼儿自由讨论)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来量身高,每人选一个板子量量自己有多高,然后在板子上做上记号,大家试试吧。(幼儿操作)
2.交流独立测量的体会。你们量得怎么样?是怎么量的?这样量准确吗?方便吗?怎样做就会量得既方便又准确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找个好朋友合作。讨论怎样合作,提醒幼儿想办法量准确。
3.幼儿合作测量,基本准确后将多余部分剪掉制作成身高牌,写上各自的姓名。 4.交流合作测量的方法,如站着量(垂直量)、躺下量(水平量)等。
三、量化统计,记录表达
1.你们已经量过自己的身高了,那你们说说自己有多高。(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没有用数字表示。小朋友还不会用尺来量,我们能够用另一种方法知道我们大约有多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种不同长度的尺(1米、10厘米、1厘米的不同颜色的硬纸板),你们用它们再去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牌,看看里面有几个1米、几个10厘米,几个1厘米,记录下来,我们就能大约算出自己的身高了。
2.讨论、演示测量的方法。 3.幼儿测量并做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身高测量记录表
长度 数量 1米(红色) 10厘米(绿色) 1厘米(兰色) 4、交流测量的过程和记录表,师生共同统计身高。
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量的,身高牌里有几个1米、几个10厘米、几个1厘米,老师和幼儿共同实行身高统计并协助记在各自的身高牌上。展示所有的身高牌,看看班上谁最高。
5.小结、质疑,引起幼儿继续探究的欲望。小朋友真能干,自己动手动脑量出了身高,不过你们量得到底准不准呢?老师有点怀疑,下次老师身高测量器来和你们量,来验证你们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
四、多种排序,制作墙饰(此环节亦可作为延伸活动)。
将幼儿的身高牌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固定在墙上,成为美丽的墙饰,排列方法能够改变,如从高到矮、从矮到高、中间高两边矮等,使之与幼儿互动。 活动反思
幼儿身高测量对于老师来说是件很简单的事,可对于幼儿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其中充满了挑战。我选择此内容,是从幼儿自身入手,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让幼儿增加对自己的了解,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亲自感受测量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合作、发现、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水平。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他们的理解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设计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此活动内容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活动性较强,幼儿普遍感兴趣,所以活动
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与老师、同伴相互合作,使得活动过程真实,互动自然。幼儿在大胆猜想自己的身高,与同伴互做身高牌,细致测量、记录自己的身高牌等环节都表现出了各自的意见、策略和方法,尤其是测量记录身高牌时,他们多种测量方法和个性化记录让我看到了孩子的水平,有的上老师也没想到的。
从活动效果看,基本完成了预设目标,但因为没有类似经验的准备,少数幼儿在测量身高牌的环节中不是很顺利,测量结果误差也较大。但结果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学习的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 活动评析:
1.内容适宜,目标明确。测量身高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具有一定的可探究性和挑战性,以此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符合《纲要》中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要求。活动目标切入点不大,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利于达成。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能用问题引领幼儿思考,让幼儿思维活跃;用材料引发幼儿操作,让幼儿自主探索;用情景引导幼儿合作,让幼儿相互学习。教师没有对幼儿实行过多的牵引,而是创造了条件让幼儿亲历探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从中发展了幼儿的学习水平。教师让幼儿在猜想、验证、再验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整合环境,有机生成。活动的最后环节(延伸)将本次活动内容与环境融合,生成了与幼儿互动且富新的教育意义的墙饰,既美化了环境又发挥了环境的教育功能,可谓一举两得。 建议:
本活动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考虑幼儿的现有经验,事先作一些测量方面的经验准备;那样的话,活动效果会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