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年秋学期八大家小学分校集体备课专用纸 四、作业: 1.描红: 2、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指导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 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 提问 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 \"、\"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五、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附: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热爱 党 问 谁安排 (感情) 祖国 2.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2
2013年秋学期八大家小学分校集体备课专用纸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 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3
2013年秋学期八大家小学分校集体备课专用纸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3.古诗两首 山 行 【教学目标】 1、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资料卡片 1、师:昨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去搜集了关于诗人杜牧的资料,并且动手做了一张资料卡片,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大家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资料卡片后,师小结:现在除了教科书,还有其他许多途径能帮助我们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二、揭示课题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写的一首很有名的写景古诗《山行》。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谁想来读一读这首诗? 3、学生自由朗读后指名个别朗读: 4、学生齐读这句诗,再齐读整首诗。 三、理解诗意 1、师: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同学们能借助课文的注释及查找的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现在我们就用掌握的这种本领学习这首诗,看看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老师同学是不是能帮助你解决?可以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⑴理解“坐”的意思。(因为) ⑵引导学生质疑,“白云生处”的“生”和“深”进行比较。 (课件播放白云升腾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齐读这句诗。) ⑶“停车坐爱枫林晚”: 师问:对这个晚字你有什么不同的理解?说说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用课件出示爱晚亭图片,边讲解: 老师也搜集到了关于“晚”字的另一种解释。话说湖南长沙又个名胜叫岳麓山,山上有个亭子,有一年秋天,毛泽东主席到那里游玩,只见山前山后,山上山下,枫林就像火烧一样让人陶醉。毛主席看到这种景象,想起杜牧的这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给这座亭子取名为“爱晚亭”。从这个意义上讲,“晚”字可以理解为深秋的意思。不过在古诗词 4 2013年秋学期八大家小学分校集体备课专用纸 鉴赏中,关于这个晚字的解释,至今学者专家还存在着分歧,还有人认为是时间长的意思呢!同学们在课外可以继续调查研究,做一个小小的研究者。[小精灵 ⑷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 四、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它让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学生自由朗读,想象描述。 3、师: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各种形式朗读古诗。 五、体会情感 1、师: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系,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诗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忧愁不得志的时候,笔下就显得萧瑟灰暗。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的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的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吗? 4、再次多种形式朗读,配乐读。 六、拓展阅读 师:刚才我们借助工具书及查阅的资料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展开想象感受了诗的意境,还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下面的两首诗,《望洞庭》和《江畔独步寻花》,可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学习成果。 2、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山行》,拓展学习了两首诗,我想同学们一定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吧! 七、课外链接 1、推荐杜牧诗文阅读篇目: 《秋夕》、《泊秦淮》、《赤壁》、《村行》、《过华清池绝句》、《登乐游原》、《长安秋望》、《江上逢友人》。 2、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诗文。 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5
2013年秋学期八大家小学分校集体备课专用纸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3、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4、请学生交流:张继,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 5、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三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懂得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树叶的精神。 教具准备:各种树叶、生字卡片、录音、投影片。 课前准备:搜集各种树叶,调查树叶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抄写词语。(练习3) 2、收集树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同学们,请拿出你们搜集的树叶,向大家做个介绍,好吗? 2.指导介绍方法:树名、形状、颜色等。
6
2013年秋学期八大家小学分校集体备课专用纸 3.指名上台介绍。 4.这些来自不同树种的树叶形态各异,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给人以美的享受。叶子有什么作用呢?说说你们的调查结果。 5.树叶给大树带来了美,深秋之后,它飘落到大地上,有些深埋在泥土里,仍然为大树提供丰富的营养。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赞美叶子的文章。(板书课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重点读准前、后鼻音、翘舌音。 (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3)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标上自然段序号。小组合作,轮读课文,相互正音。 4、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重点读准前、后鼻音、翘舌音)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词。指名读,齐读。 (3)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看插图等来理解文中的有关词语。[ 5、文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别读第一、二自然段,第三~八自然段,第九~十一自然段,想想每一部分写了什么? (板书:远望大树近观树叶抒发感情) 6、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些位置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精读感悟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远望大树有什么样的感觉?(大树美、大、绿) 2、出示“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比较赏读,“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很大,很绿。”与课文中的原句比较,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把大树比作绿色的云,可以看出大树树叶的茂密。) 3、各自轻声读第一、二自然段,闭目想象“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4、多媒体出示大树远景图,指名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欣赏,评价。[小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文中的生字“态、各、异、汁”,学写生字。 (1)这些字,你认识了那些?在哪里认识的?还有哪些字你不认识?怎样记住它? (2)仔细观察,指名回答。特别提醒“异”:上“巳”(封口)下“廾”(g?ng)区别字形:异—导;汁——计。 (3)这些生字还可以组哪些词语? (4)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5)学生在田字格内临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 奉献肥美飘零回归 整体输送茁壮葱翠 2、、激趣入题 (1)、谈话:小朋友们在课前,在校园、在家中、在公园中采集了许多美丽的叶子,从你们绽开的笑脸,老师已看得出来,你们非常开心,对吗?咱们将自己的收获举高!大家看,它们美吗?你们愿意也做一片美的叶子吗? (2)板书课题:4做一片美的叶子,齐读 二、精读课文 1、大家都认为叶子很美,那么叶子美在哪里呢?大家读读课文,课文中哪几小节是直接去写叶子美的? 2、课文第四、六小节,让学生说说美在哪里? a提问:我们大家都很聪明,一定有人知道“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吧?谁愿意给大家讲讲。 引导:大家举起我们采集的叶子,瞧!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成椭圆形,有的成五角形……没
7
2013年秋学期八大家小学分校集体备课专用纸 有哪两片是相同的。 b第六小节中的叶子更美,老师都有一种想朗读的冲动,大家想听吗? 引导:这么美的句子如果能边读边想,那就更好了。让学生交流,你喜欢哪个季节的树叶?为什么?理解“肥美”、“飘零” 三、赏读课文 1、过渡:是啊,多美的叶子啊!怪不得我们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愿意成为一片美叶子,老师也想做一片美的叶子,但老师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老师发现叶子还有更美的地方。 2、出示挂图 a引导:看,多美的大树,远远望去,就更美了。大树这么美是谁的功劳?对,没有叶子的奉献就没有大树的美。 b指导朗读:美美的朗读“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开起。”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c设问:为大树而奉献自己,你觉得叶子怎么样? 小结:对,无私奉献就是一种美! 四、读文明理 1、指导朗读:“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让它茁壮、葱翠” 2、引导:我们班级就是大树,如果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向美的叶子学习,都做个很棒的学生,那我们的班级一定是很棒的班级;如果我们的社会是大树,那我们每个人都为生活作出贡献,那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美好!你们说,老师说得对吗? 3、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4、小结 假如你是树上一片美的叶子,你会对大树说什么?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奉、体、置、自、己、输” 2、怎样识记这些字? 3、特别提醒:“己”的笔顺和区别“已”。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4、学生在田字格内临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望一棵大树 ↑│ 为大树而生结为整体 │↓ 近看每片叶子 习作1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8
2013年秋学期八大家小学分校集体备课专用纸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3) 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9
2013年秋学期八大家小学分校集体备课专用纸 练习1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词语。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0
2013年秋学期八大家小学分校集体备课专用纸 单元教学反思: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