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主题课程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 问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学科知识更 新周期缩短,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基础教育正由知识本位时代走 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作为当下理论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的热点,引 领着课程教学与评价的观念及方式的转变方向。然而,审视当下小学课程 教学的现实境况:课程内容过于分化、碎片化;课程实施缺乏活力,课堂 承载量超负荷;课程目标错位,三维割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重知识轻 能力、忽视情感态度目标,不利于塑造小学生的态度、品格、价值观。立 足于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全新背景,需要重新审视小学课程的目标定位、内 容实施与教学评价。我们认为作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开展主题课程学习能 够为学生提供相对完整的生活世界,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成有意义的整 体,突破学科课程单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局限性。为培养“面向未来的 问题化学习者”提供了课程支持。
(2) 课题界定核心素养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 能够适应
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主题课程又 称“核心课程”,是指围绕生活中的某个主题设计的课程,即以儿童生活中 的主题为轴心中心、核心设计的课程。围绕一个主题,由学校统筹不同学 科教师共同参与研讨,达成概念共识,发挥每个学科的优势与特点,合作 完成这一主题的横向联系与知识上的纵深理解。本研究将课题界定为:基 于国家课程体系,从学科、学生和社会中选取适当课程资源,重组课程要 素,进而形成内容精简、结构优化的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题课程。 本文所提主题课程是一个包含过程与产物于一体的概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把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 项目学习(Standards-Focused PBL)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 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 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此过程中, 学生通过信息查询、浏览、组织加工与交流等多种网络学习行为进行学科 知识建构与整合,完成项目任务,并进一步提升了信息素养、问题解决、 批判性思维多种能力。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我们的节日”课程统整, 围绕'‘端午节”设计、实施课程统整方案。在“端午”大主题之下,确立 每个年级、每个课程群的端午课程主题和实施课程,规定课程目标、任务 和展示内容,并明确端午课程所对应的每个年级的德育主题要求。南方科 技大学实验学校从课程层面思考“互联网+ ”时代的课程创新,营造新技术 环境下的学习生态,旨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底层支撑作用,构建\"统整项 目课程体系”:让学习与生活联结,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面向未来 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促发深度学习,适应未来社 会的发展。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将主题综合课程作为学校
课程体 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实施策略:①协同定标,确保课程标准达成; ②共同实施,保障优质教师资源;③双班主任驻班,保证主题顺利实施; ④每周研讨,及时诊断课程实施效果;⑤一周一课表,灵活调整课程实施。 以上各学校在主题课程方面的尝试,为我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当前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要求统筹不同学段学 科及课程实施环节。强调各学段的纵向衔接贯通和学科间的横向协调配合, 有机触合相关课程资源,统整学习领域与内容。主题课程作为改变学科课 程过度分化的一种课程设计方式,是深化小学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与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可能路径。学校教育关注的焦点由“知识能力”转向'‘综 合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跨学科性、综合性、情境性等特点要求注重学科 间的相互统整融合,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真实教育情境。主题课程能够为 学生提供相对完整的生活世界,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成有意义的整体, 突破学科课程单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局限性。主题课程的价值在于它不 是简单的拼盘学习,是超越学科的学习,是基于问题与问题化学习对课程 进行全面深刻的重构。基于主题使得课程具有生活的意义;通过“问题” 使得课程内容具有智慧的意义、经历\"问题化学习”使得学习领域的延展 具有生命的意义,学习者从而获得\"问题解决的适应性成长”。基于学生核 心素养理念探讨小学主题课程实践策略,有利于彰显课程育人的本质,为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现实可行的操作程式。因此,对学生核心素养背景 下小学主题课程的实践罠略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2、课题理论依 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靳之处。
(1) 课题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枱教师和学 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主题 课程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的探巧性学习模式。所建构主义对 于主题式项目学习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 育》一书提出了 \"经验为中也、学生为中必、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个中 心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主题课程学 习,恰恰就是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从他们已有的原有经验基础上再学习。 杜威认为,学校生活及教学工作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与学习者的生活, 兴趣爱好是一致的。主题课程学习是体现了杜威的“做中学”教育思想的 最大体现。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也 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实践性的参与过程。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 理:第一,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 第二,通过化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巧学习。主题课程学习中体现了情境学 习理论。迈克尔.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 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 被表述的知识,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 前者称为显性知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项目学习是要求学生在真实的社 会情境中策划、实施和评价真实的项目。开展主题课程,为教学创造真实 的情景,既使得隐含在学生的行动模式和处理事件的情感中的隐性知识在 人与情境的互动中发挥作用,又使显性知识的学习植根在隐性的理解中, 有利于显性知识的发挥和运用,有利于隐性知识的转化,从而最终使得存 在学生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得以显化和提升。
(2) 研究目标1.提炼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主题课程的实践策略。 2.开发一系列围绕小学生生活的主题课程。3.设计主题课程配套的评价方 式。
(3) 研究内容本研究通过阐释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详细分析小学主 题课程的特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明确小学主题课程是培养学生核 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结合现实案例的有益做法,提炼出学生核心素养背景 下小学主题课程的实践策略。以实现小学课程的优化设计,并针对实践中 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理论框架中的内容,为丰富相关的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做出一点贡献。并为 小学主题实践课程实践注入新的活力和内在动力,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 和道路提供一些启示。
(4) 研究假设主题课程的开展都是基于真实世界的学习课程内容构成 更多元,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通过调查、访谈和思考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 探究的科学精神;通过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学会以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进 行言语表达,培养问题解决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 定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 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在分享交流中培养写作及演说等能力。
(5) 创新之处核心素养、主题课程在理论研究层面备受关注,理论经 验比较丰富,然而对于具体如何实施,做到落地生根还是有待整合,主要 呈现出碎片化案例模式,达不到广度与深度,对其它地区与学校无法达到 辐射效果。本研究一起通过梳理核心素养与主题课程的联系,充分解读我 校主题课程的行动研究轨迹,整合广泛资源,试图得到系统性、可操作性、 可推广性的一套主题课程。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本研究准备采用“确定研究方向一收集资料一访谈群体一行动研究一总结 经验一提出建议与总结”的研究思路。第一阶段,通过对核心期刊已有的 文献资料、我校已有的主题课程实施过程进行查阅与梳理,对“核心素养” 下“主题课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做出分析,确定研究方向,夯实行 动研究依据。第二阶段,通过访谈群体,结合以往主题课程案例,组织人 员开展案例分析,在理论依据的指导下,找到新一轮主题课程开展的切入 点,优化主题课程的实施操作。第三阶段,再次
梳理最新研究动态,结合 主题课程的行动式研讨,总结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对成熟经验归纳总结, 并对后期的持续性研讨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对本轮核心素养视角下, 如何把主题课程真实有效落地梳理淸楚,形成可用蓝本,以期在周边形成 辐射效应。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主题-一基 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主题课程的行动研究,针对核心素养、主题课程等做相 关文献检索,分别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了解它们的产生、发展过 程,并结合我校自身开展情况作出现状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不斷搜集最新 文献,了解国内外最新进展情况,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从文献中 汲取有用资料,及时掌握研究动态,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对后续行 动研究过程把脉问路。(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 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 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研究就是在X XXX X X小学这个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全课程理念下的主题式学习 的实践,通过行动研究对主题式学习进行实践探索。 课题编号:51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