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朔气(shuò) 复唧唧(jī) ...B.可汗(hán) 鞍鞯(jiān) 鸣溅溅(jiàn) ...C.燕山(yàn) 金柝(tuò) 理云鬓(bìn) ...D.胡骑(qí) 戎机(rónɡ) 傍地走(bànɡ)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感概 宽敞 莅临 自做主张 B.云霄 静谧 奥秘 暴怒无常 C.竦峙 决别 分歧 迫不急待 D.阴蔽 待弄 倘若 焦燥不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

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C.假日里好友要去淮海纪念塔参观,而我想去敦煌旅游,我俩的看法真是一拍..即合。 ..

D.我的伯父颇有才华,可惜锋芒毕露,别人很难和他合作,最近辞职回家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长沙市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

D.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5、下列句子中有关语法修辞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 9

A.“担心”“想念”“出现”“应当”等词语的词性,都是动词。 B.“凌乱”“强壮”“清脆”“笔直”等词语的词性,都是形容词。 C.“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句中的加点词........是贬义词。

D.“那只猫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这个句子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6、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③①⑥②⑤④ B.③⑤②⑥①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③②①⑥⑤④ 7、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3)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4)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5)《木兰诗》中描写战地环境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体现战争惨烈与旷日持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 / 9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 .(2)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 .(3)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B.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展现出陈康肃的自大、卖油翁的自信。

C.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陈康肃恃技骄傲自大,而对卖油翁酌油技艺的高超则略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也突出了文章中心。

D.“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是陈尧咨对卖油翁高超技艺以及所说道理的认可,同时也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陪他吃碗面

①我打电话给他,让他给我报一组电话号码,因为我的通讯录丢他那儿了。 ②他说:“等等啊,等等啊。”我这一等就是老半天,他也没反应。我大声“喂喂”,他又说:“再等一等,马上就好。”又是半天没动静,我只好不耐烦地说:“好了,我想起来了,你不用找了。”心里感慨,真是老了!一点都指望不上了。

③下班后,我匆匆去拿通讯录。进门就见他拿着通讯录远看看近瞧瞧,好像观戏法似的。我问:“你的眼镜呢?”他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似的,说:“不小心

3 / 9

弄断了。”我问:“那你怎么不重新配一副去?”他说:“昨天刚坏的,本来想哪天顺便去配的。”我责怪他:“告诉我也行啊,看不清楚多难受。”

④我急忙到附近的眼镜店给他配新的去。也就几分钟的路程,竟然还要等顺路?真让人操心!

⑤再进门,只见他端着一碗面条出来,碗歪歪斜斜的,汤滴滴洒洒的。我没来由地就生气了,冲他嚷:“就不能盛少一点吗?真是的,让人说多少次才能记得住呀?”

⑥他呵呵笑着说:“刚好,趁热吃。”

⑦我没好气地说:“没时间,你自己吃吧,我还要回家做饭呢。” ⑧他坚持:“就一碗面的工夫,耽误不了几分钟。” ⑨我固执:“等下次吧。”说完,我就走了。

⑩虽说我人出了门,可是我的心好像还留在那扇门里。门里有他期待的目光,有堆得小山一样的一大碗面条,面下指定卧了两溏心鸡蛋,那是我最爱吃的……

⑪我返身回去,推开门,只见他坐在桌边,守着那一大碗面发呆。他看我进来,一惊,问:“落下什么东西了?”

⑫我说:“我走到楼下发现肚子饿了,不想走了,吃饱了再回去。” ⑬他突然高兴起来,笑得合不拢嘴,连忙从冰箱里拿出我爱吃的辣酱,说:“吃吧,吃吧。”

⑭小时候,肚子特别容易饿,放学回家就觉得饿,和邻居家孩子疯玩一圈后也觉得饿,甚至有时候刚丢下饭碗就想再嚼点什么。他那时候只会下面条,水开了,捏一小把筒子面放进锅里,打两个鸡蛋进去。然后捞面,切一把细葱末撒在面碗上。我在面条上抹点辣酱,然后大声吸溜起面条,很快看见埋伏的鸡蛋,一咬,溏心蛋黄软乎乎的从嘴角流出来。吃完了,我打着饱嗝,大声说:“真解馋!”他在一边,边看边笑。

⑮我偶尔想起来会问他:“你怎么不吃?”他说:“我不饿,只有孩子才不经饿。”我信以为真。

⑯我现在的吃相文雅多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大声吸溜面条了。我把面条分成两份,给他一份。他忙挡住我说:“锅里还有,这是你的。”

⑰我说:“我知道,锅里只有面汤,你一个人总是不好好吃饭,这样,我陪

4 / 9

你吃一点,我回家还要吃的,饿不着,你放心。”

⑱他这才把碗端过去,把辣酱又往我这边推了推。

⑲面条吃完了,面汤也喝光了。他开始催我:“赶紧回去,不然孩子该饿肚子了,小孩子是不经饿的。”

⑳他说的孩子是我女儿,他的外孙女。 1.请以“我”为陈述对象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门里有他期待的目光,有堆得小山一样的一大碗面条,面下指定卧了两溏......心鸡蛋,那是我最爱吃的……(修辞角度)

(2)我返身回去,推开门,只见他坐在桌边,守着那一大碗面发呆。(描写角...度)

3.赏析标题“陪他吃碗面”好在哪里?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2、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

5 / 9

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神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象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选自2019年5月《贺州日报》)

1.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 2.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②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

3.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6 / 9

5.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特别的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7 / 9

参考答案:

一 A B C D D A

(1)烟笼寒水月笼沙 (2)不问苍生问鬼神 (3)青草池塘处处蛙 (4)政入万山围子里 (5)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二

1. 放下 慢慢地 打发

2. (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3.C 三 【答案】

1. “我”回父亲家拿通讯录,父亲特意做了一碗面给“我”吃而我却不领情,内疚的“我”返回家陪父亲吃碗面。

2. (1)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面条的丰盛,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

(2)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因为我刚才固执离去感到失落、孤独、伤心的心情。

3. 一是概括了本文的主要事件或主要内容。二是暗含主旨,关注空巢老人,对待老人,年轻人少点匆忙,多点陪伴;或少点执拗,多点温情;或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感恩和愧疚。

4. 文章开头写“我”抱怨父亲“指望不上”、“让人操心”,这是抑。下文“父亲为我做面条”的情节,这是扬。效果: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使文

8 / 9

章情感更加真挚动人,突出父女互爱情深的主题。

【答案】1.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爱”比作“棉花盛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母爱无私的主旨,棉花为了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枯福了自己。

2.①这句话是景物(环境)描写,层层烘托,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母亲坚韧的性格和苍老的形象,为下文盛赞母爱做铺垫。②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得知“我”找到工作后内心的激动和欣慰之情。 3.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

4.①吃苦耐劳,从“母亲不分登夜操劳着。……总有忙不完的事”可以看出。②节俭淳朴,从“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可以看出。(③)抵拔坚强,父亲身体不好,母亲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④无私奉献,母亲对自己节俭到了几乎背刻的程度,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奉献给子女。

5.我觉得我的母亲像向日葵,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而我的母亲也总是围着我们这个家转。(表述完整,言之成理,要写出人与花相似之处)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