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精编)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精编)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精编)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贮蓄(zhù) 称职(chèn) 狡黠(xiá) 陛下(bì) ....B.匿笑(nì) 迸溅(bèng) 伶仃(lín) 炫耀(xuàn) ....C.援助(yuán) 猝然(cù ) 尴尬(gǎ) 嬉戏(xī) ....D.吆喝(yāo) 诀别(jüé) 扒窃(pá) 头衔(xián)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难堪 孕育 可歌可泣 任人宰割 B.戈壁 阔别 死而后己 家喻户晓 C.佩服 谣言 当之无愧 接然不同 D.奠基 仰慕 锋芒毕露 热泪满框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

B.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1 / 8

C.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D.“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6、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③①⑥②⑤④ B.③⑤②⑥①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③②①⑥⑤④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7)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子路见孔子

o)?”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以学,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hà

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2 / 8

(选自《太平御览》)

ng):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括:扎,束。③镞(zú注释:①檠(qí):箭头。揉:同“煣”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 砺:磨砺 敬:感谢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好长剑 (2)学岂有益哉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2)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3.孔子认为学习的好处的是什么?孔子运用什么方法劝服了子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心灵之痛 查一路

(1)车行到小区门口,前面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不知在张望什么。出于安全考虑,我轻摁了一下喇叭。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感到十分意外。

(2)小女孩有瞬间的惊悸,然后回过头,恶狠狠地瞪着这边。她的眼神吓着了一个手握方向盘的成年人,我摇下车窗,想在车子经过时安抚一下她。不料,在我开车经过的一刹那,我清晰地听到她骂了一句很脏的话,脏得让我当时无法逃避,此刻无法转述。我很震惊,一个不过上三四年级的小女孩,怎么能说出这么脏的话呢?

(3)我以前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如果用“震惊”来形容可能危言耸听了点儿,但这么脏的一句话,至少让我几个星期都不能释怀。具体原因不可知晓,可以肯定的是,这孩子的心里有些痛,由痛而引发了一种恨。

(4)一个月后,我又见到了这个女孩,还是在小区的门口。这次她坐在她妈妈的电瓶车的后面,她的声音很大,反复问:“妈妈,我们家为什么不买汽车啊?别的同学家都有车。”烈日下,她的母亲只顾锁着眉头骑车,无暇回答她的提问。

(5)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6)前段时间,因一场暴雨,一个亲戚让我帮他接小孩。放学时节,某小

3 / 8

学门前的广场上,车声鼎沸,喇叭声震耳欲聋。一眼望去,雨雾之中处处是小车,挤满了整个广场,都是来接孩子的。也有家长骑着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他们让孩子穿着雨披坐在身后,穿行于停在广场的汽车中间。

(7)坐在汽车里的孩子们,则透过车窗玻璃,安逸地望着窗外,望着被雨水打湿的同学们。

(8)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而中国的富裕阶层,甚至仅仅是普通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中滚动。

(9)由此,我想起了那个小女孩的心灵之痛。

(10)这些年,我注意到社会上一些人的心头有某种不便说出的痛。有些痛,源于社会的一种病;有些痛,源于社会成员彼此间的疏离与隔膜。就说关于车这样的小事,如果有车的家长们尽可能把车停到离校门口远一点的地方,如果开车的人尽可能不冒失地摁喇叭,“有车没车”的意念可能就不至于在孩子的心灵上划出一道伤痕。

(11)有些痛,从根源上讲,不是我们造成的,但与我们有关。因为无意间的冒犯与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5)段“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中的“答案”是什么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

3.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章第(9)段的作用。 4.文章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有何好处。 5.题目“心灵之痛”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2、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

4 / 8

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5 / 8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

发现“破烂”→_____________→被“教诲”→____________→获“奖励”→坚定“梦想”

2.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不可回收:

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5.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笑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了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有首诗这样写道:“那是谁家的春天/赤足走在田埂上/心事像打了结/少年时的烦恼/总是这般模样/有一点盲目/有一点仓促……”其实在四季的更迭中,我们遇到很多人,也经历过很多事,有烦恼,有快乐,有成功,有失败……我们经历着,也在成长着。请拿起你的笔来,记下成长中的事,慢慢适应长大吧。

请你以《 季,那件事》为题作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6 / 8

参:

一 A A B C B A

(1)关山度若飞 (2)会当凌绝顶 (3)马上相逢无纸笔 (4)隔江犹唱后庭花 (5)自缘身在最高层 (6)濯清涟而不妖 (7)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

1. (1)爱好 (2)好处

2. (1)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2)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

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得不更深吗?

3. 提升人的知识与能力,让人变得更强大。孔子运用比喻说理劝服了子路。 三

1. 一日我开车至小区门口,出于安全考虑,对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摁了一下喇叭,结果引起她的仇视,并被她恶狠狠地骂了一句,这件事引起我对社会上存在的一种不健康现象(仇富或炫富现象)的思考,因为我们无意间的冒犯或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

2. (1)我出于安全考虑对小女孩摁了一下汽车喇叭,却引来她的仇视与咒骂。(2)我无意间的冒犯,伤害了她的情感与自尊,对方拥有了她没有的,她产生心理不平衡,对对方充满仇视。

3. 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照应题目,点明主旨,引起人们对这种不健康的社会现象的思考。

4. 运用对比能突出人物形象,例如我好心按喇叭,却招来小女孩的怨恨与咒骂。突出我心灵震惊之大,突出文章主旨。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

7 / 8

公共码头,中国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在别人艳慕的目光中滚动。写出中国炫富一族的心态。

5. 作用: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引领全文内容。含义:一方面指中国生活相对落后的人们,面对周围日益富裕起来的人们的举止行为,感到心痛与不安;另一方面指作者对小女孩的表现感到痛心;还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上“仇富”、“炫富”现象日益突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日益加重感到痛心。 1. 偷“破烂” 受“惩罚”

2.本义是指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不可收回利用。用在这里是一种比喻说法,指“我”如果自暴自弃、沉沦堕落就会一事无成毫无价值。

3.因为“我”的盗窃行为和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精神状态而“惩罚”“我”;因为“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励”“我”。

4.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文章通过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育”使“我”明白人生处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就会像“被拭去灰尘的玻璃”那样“光洁如新”。

5.因为“我”偷“垃圾”受到了老人的一番“教诲”,使“我”顿悟,那些意味深长的话出自一个拾荒者老人之口,让“我”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 四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