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案[3]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2017·武汉质检)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导学号 21963120( C ) 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内质网膜
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解析] 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并释放大量ATP;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在光反应阶段,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蓝藻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能产生ATP。
2.(2017·衡阳八中联考)某科研所为提高蔬菜产量进行了相关生理活动的研究(均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合理的是导学号 21963121( C )
A.由图一可见呼吸底物为葡萄糖、O2浓度为A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B.图一中DE段CO2的释放量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抑制了酶的活性
C.由图二可见乙品种比甲品种呼吸速率低,且乙品种比甲品种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
D.图二中F点时甲的叶肉细胞中消耗AD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 无氧呼吸不吸收O2,只释放CO2,底物为葡萄糖时有氧呼吸吸收的O2量和释放的CO2量刚好相等,O2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CO2释放量相等,则O2的吸收量等于总CO2释放量的1/2,A错误;因研究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故图一中DE段CO2的释放量有所下降的原因不可能是温度抑制了酶的活性,B错误;图二中,分析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可知,乙品种比甲品种的呼吸速率低,且乙品种在较小的光照强度下其光合速率即达到最大值,故品种乙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C正确;图二中甲的叶肉细胞在F点只进行呼吸作用,故消耗ADP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3.(2017·西安质检)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3122( D )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A.③具有四层磷脂分子 B.②可以作为无氧呼吸的场所 C.②和③都是产生少量ATP的场所 D.乙代表[H]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甲表示丙酮酸,乙表示[H],则①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内膜是一层膜,有两层磷脂分子,故A错误;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B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少量能量,第三阶段产生大量能量,③表示产生大量ATP的场所,故C错误;乙表示[H],故D正确。
4.现有阳生和阴生植物两种,从这两种植物上各取一片大小和生理状态相近的叶片,分别放在两个透明盒子中。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二者的放氧速率,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 21963123( C )
光照强度 (μmol光子·m·s) 释放氧气的速率(μmol·m·s-2-2-2-10 -20 -2 10 -10 -0.5 25 -5 1.5 50 -1 3 100 5 6 250 15 10 500 28 12 600 28 11 叶片A 叶片B ) A.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取自阳生植物的叶片的是A B.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中[H]、ATP的生成
C.当光照强度为50μmol光子·m·s时,叶片B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叶片A D.当光照强度>600μmol光子·m·s时,叶片A释放氧气的速率主要受CO2浓度的
[解析] 取自阳生植物的叶片的光饱和值比较高,释放氧气的速率相对也比较高。分析表格可知,光照强度为500μmol光子·m·s时,两种植物都已经达到了光饱和点,叶片A释放氧气的速率为28μmol·m·s,叶片B释放氧气的速率为12μmol·m·s,所以取自阳生植物的叶片的是A,故A正确。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的重要因素,能直接影响光反应中[H]、ATP的生成,故B正确。当光照强度>600μmol光子·m·s时,叶片A释放氧气的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此时二氧化碳浓度是主要的因素,故D正确。 当光照强度为50μmol光子·m·s时,叶片A产生的氧气量为(-1)+20=19,叶片B产生的氧气量为3+2=5,叶片B产生的氧气量小于叶片A,故C错误。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5.(2017·安身蚌埠模拟)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导学号 21963124( A )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解析] 题干实验中,没有提及光照,ATP的产生只与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有关。
6.下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A、B、C、D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②③④⑤表示有关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3125( B )
+
+
A.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图中的A部位 B.CO2进入叶绿体后,通过固定形成⑤物质 C.若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会升高
D.用C标记CO2进行光合作用,可在④⑤中测到较高放射性 [解析] CO2通过固定形成④物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分)
二、非选择题(分)
7.(16分)(2017·衡阳八中月考)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CO2浓度对葡萄试管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用40 W的白色、红色和黄色灯管作光源,设置不同CO2浓度,处理试管苗。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图,回答问题:导学号 21963126
14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1)光合作用中,催化三碳化合物还原的酶存在于__叶绿体基质__中。
(2)据图分析,a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a点真正光合速率更高,所以a点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__;在红光条件下,CO2浓度为300 μL·L时,对葡萄试管苗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__大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3)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葡萄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提出实验思路如下:分别取__白光(或自然光)__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分离,通过比较滤纸条上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带的__宽窄(或颜色的深浅)__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
(4)在温室中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其原因是:一方面农家肥含有__大量的矿质元素__;另一方面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时会__产生CO2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__。
[解析] (1)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发生于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故催化三碳化合物还原的酶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2)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红光条件下光合速率较大,故a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在红光条件下,CO2浓度为300 μL·L时植株净光合速率为0,但植株有许多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所有细胞都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光合作用细胞叶绿体消耗的CO2量大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3)要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葡萄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可以分别取白光(或自然光,作为对照)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通过比较滤纸条上的叶绿素a、b色素带的宽窄(或叶绿素a、b色素带颜色深浅)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4)在温室中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其原因是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时会产生CO2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同时农家肥含有多种植物生长必需的矿物质元素。
8.(16分)(2017·哈尔滨三中测试)如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Ⅰ~Ⅶ代表物质,①~③代表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 21963127
-1
-1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1)在甲图中,消耗CO2的场所是__叶绿体基质__,在强光下ATP的移动方向是__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__。
(2)在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消耗ADP的场所有__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__。若将该植物由1%的CO2浓度突然置于质量分数为0.3%CO2浓度下(光照强度不变),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__减少__,原因是__CO2来源减少,固定生成的C3少;光照强度不变,被还原消耗的C3不变__。
(3)乙图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呼吸相比,特有的步骤是__②③__(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在__线粒体__部位。
(4)若用O标记甲图中的H2O,则在细胞呼吸产物中能测到含O的物质是__水、CO2__,甲、乙两图中不同数字代表同一物质的标号是__Ⅱ与Ⅵ、Ⅲ与Ⅶ__。
(5)下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C时,可采取__适当遮光(遮荫)__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
18
18
9.(16分)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导学号 21963128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① ② ③ 加样 加缓冲液(mL) 加淀粉溶液(mL) 红粒管 0.5 mL提取液 1 1 白粒管 0.5 mL提取液 1 1 对照管 C 1 1 ④ 37 ℃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显色结果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0.5_mL蒸馏水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控制pH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红粒小麦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低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缩短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β淀粉酶失活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深于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析] (1)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 mL蒸馏水,以形成对照实验;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培养液中pH的相对稳定。显色结果表明,红粒管中蓝色较深,说明此时淀粉酶活性较低。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也越低。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达到相同显色效果的时间应当缩短。(2)要探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需对比红、白粒小麦中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进行灭活处理,若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则只有α-淀粉酶作用的Ⅱ管表现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
10.(16分)(2017·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期末)研究人员以某绿色植物为材料,利用多套图甲装置,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进行研究。导学号 21963129
(1)为了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应在图甲装置的烧杯内加入二氧化碳缓冲液,然后再打开该装置的活塞开关,使U型管两侧的液面如图甲所示,关闭活塞。实验的观察指标是U型管A侧液面的变化值。在每一给定温度,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光照1小时,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水柱高度(mm/h) 1.0 1.7 2.5 3.2 3.7 3.5 3.0 请分析水柱的高度表示的是__净光合速率__(填总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 (2)夏季去除图甲的水浴装置和小烧杯后,置于自然环境条件下,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利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乙曲线。请问一昼夜中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__不能__(能、不能)增加。
(3)乙图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使光合速率降低__;在__G__时有机物的积累最多。
(4)若用甲装置来探究温度对绿色植物的呼吸速率的影响,首先烧杯中应该加入试剂__氢氧化钠溶液__,其次还要将甲装置进行__遮光__处理。
(5)图乙D到G段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__,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点是__D、G__。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