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GSANG 青少年同辈群体与思想道德养成 谢雪霞 摘要 同辈群体在思想交流方面具有自由性、渗透性、独特性等特点,这决定它在同辈群体思想 道德养成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它能提供青少年之间相互了解真实思想的条件、营造轻松良好的教育氛 围、提高对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价值认同感。为避免同辈群体成为消极文化的载体,需要思想道德教育 工作者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同辈群体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方面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 同辈群体思想道德养成 也就是说,此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 青少年正处于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期,是人生观、 进行思想交流,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影响青少年思 的,人们受到影响可能是不知不觉的。但能聊到一起, 各抒己见,通常 想道德养成的宏观环境因素有经济、政治、文化、大众 必定是大家都感兴趣,有话说的话题,传媒,微观环境因素有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同 具有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和内聚力。群体是在平等的基 辈群体等。而青少年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 础上与同伴进行交往,但话题总有人带领讨论,在群体 的影响最为普遍深入,本文拟做些探讨。 中一般会有较强的权威性的核心人物。 3.独特性。学校和社会组织一般向人们传递主流 一思想、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而同辈群体却 价值准则。其价值标准可 同辈群体又称同辈集团或同龄群体,是指在相同 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行为规范、、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特质 也可能与其不符,有的 年龄层次上,由地位、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大体相同或 能和社会主导的价值标准一致,背道而驰。同辈群体特有的思想观念、 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非正式群体【1]。以交往的目 甚至尖锐对立,的为依据,划分为兴趣爱好较一致的娱乐型、情感上相 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对其成员会产生相当大的无形压 个体往往会依从核心人物或随大流,在这种特殊的 互支持的知己型、学习上互相帮助的求知型群体等等。 力,导致同辈群体成员与之发生认同。这就决定同 同辈群体在思想交流方面具有自由性、渗透性、独特性 环境下,等特点。 1.自由性。在学校和社会组织中,人们的交往一般 辈群体对其成员的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二、青少年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养 要按正式的规则进行,其言行要受到一定的,有时 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接触不愿接触的人。而同辈群 成中的影响 体是个体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进行自由组合和自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青少年同辈群体 选择的交往对象,成员之间的交往是自由、平等的,不 的思想品德不断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 被约束。正因言论自由,不受,有些不便在正式群 确的利用同辈群体环境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中的正 体里讨论的问题,可以在群体里自由讨论。例如:对某 向影响,对工作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以增强 些政治问题的看法,对某些人物的评价等。这势必对人 工作的有效性。 1.青少年同辈群体提供了相互了解青少年真实思 2.渗透性。学校、社会组织对人们品德的影响往往 想的条件。 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而同辈群体对人们 当代青少年思维活跃,崇尚自由、,希望自己 的思想品德影响大多是通过成员间的互动,在无意问 可以自主管理自己,且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种活动,希望 138- ・ 的思想品德产生广泛的影响。 一算・2014・4 CANGSANG 取得与成年人同等权利。而这些愿望往往得不到教育 年思想道德教育,确保青少年在同辈群体中健康成长。 者的理解、支持和肯定,青少年常感到自己的想法受到 1.尊重同辈群体,在思想道德养成中引导青少年 。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往往对于各种束缚产生抵触和排 合理调节情绪。 斥心理。变得叛逆,做出与老师和家长提出的愿望相反 青少年在同辈群体中,通过交往可排遣郁闷、宣泄 的事情。在同辈群体中,更容易获得相互信任,于是他 烦恼获得情感的抚慰。通过同辈群体可促进青少年情 们更愿意与同辈群体成员交流自己的思想,探讨有关 感的健康发展、满足其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安全 的问题,且乐于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 感和亲密感。青少年在实现“个体化”的过程中,个体会 工作者可利用同辈群体这一资源,摸清学生真正的思 重新建构和父母间的关系,走向自主,因此会产生焦 想,对症下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虑、恐惧、自卑等消极情感体验。青少年会依赖同伴关 性。 系来寻求慰藉;同时将情绪向亲密的同伴释放。个体在 2.青少年同辈群体为思想道德养成营造轻松良好 亲密的友谊关系中和一般同伴团体中所寻求的社会需 的教育氛围。 要是不同的。爱、亲密感和可靠感,更多是从亲密的同 同辈群体广泛存在于青少年之中,具有强大的亲 辈群体中获得;归属感或包容感则更多地在一般的同 和力。成员之间自由平等,更容易交心,沟通层次较深。 辈群体中寻求。他们在群体中能够得到支持和认同,获 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处于“心理断乳期”,思想 得心理满足和情感慰藉;通过同辈群体的交往、活动和 观念和行为模式还不成熟,意念强烈,逆反心理严 文化认同,产生了归属感;通过在群体中扮演一定的角 重,不愿意接受家长或者老师的说教,但是当他们进入 色来证明白已的存在价值。 同辈群体后,由于年龄、志趣、需求等相近,成员之间容 在思想道德养成中,要注重利用同辈群体中的情 易产生频繁互动,学习、生活、情感、思想的交流容易深 绪释放功能,引导青少年通过正确的途径抒发、排遣情 入,他们更愿意倾听成员之间的建议,乐于接受同辈成 绪。思想道德教育者可指导他们如何从同辈群体当中 员的说服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可利用青少年同 获得情感的支撑和精神上的交流,鼓励他们学习合理 辈群体这一资源,优化青少年同辈群体相处的环境,营 的调节情绪,例如:有意识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或 造轻松的氛围,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观念。 活动上去;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剧 3.同辈群体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提供价值认同 烈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叫;听音乐;写日记。从而促进青 感。 少年身心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在同辈群体中,个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陛 2.重视同辈群体,在思想道德养成中引导青少年 与积极性会增强。青年正处于逆反心理较强的时期,不 建构自我同一性。 愿意接受教育者的批评教育,而乐于接受同辈群体内 同辈群体对个体的“自我”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 的说服教育,且有较高的价值认同感。青少年之间的交 用,它促进着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构建同 往,彼此可以获取海量的社会经验和信息。他们不仅可 一性就是定义你是谁,你的价值是什么。在同辈群体 充分展现自我,而且能在群体中获得了归属感、体验了 中,青少年有着不同的角色经历,同伴能够为其提供各 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快乐。他们学习适应自己的角色, 种类型的信息,促进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构,是 不断学习社会规范,在这自主的学习中,慢慢地了解社 德、智、体、美等素质在个体身上的特殊结合,是富有个 会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也就是 性特色的发展,与其它人不一样。其中人的良好思想品 对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学习,从而觉得思想道德教育 德是一种把握现实世界的能力,表现在对善恶是非的 内容是有价值的,最终产生认同。 识别上,对自我、他人、社会等的致善上,也就是自我道 德价值世界的建构。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沙利文 三、因势利导。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 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个体的社会关系塑造的。他认 同辈群体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既有 为,同伴为个体逐渐理解合作与竞争的社会规则和服 优势,也有不足之处,为了避免同辈群体成为消极文化 从与支配的社会角色构建了基本框架。 的载体,需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因势利导,加强青少 在思想道德养成中,要重视青少年同辈群体,引导 ・ ・2014・4 ——139- CANGSANG 青少年建构自我同一性。青少年的成长背景各异,教育 社会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对某些事物正确的态度和价 者可以鼓励他们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形式,通 值观;培养其的沟通、自卫和合作的能力;教会其彼此 过引导他们认识自己作为物质世界和社会历史创造者 平等为人处世;引导其学会换位思考。最终培养适应社 的主体地位,唤起其主体意识。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的 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传播先进文化 理想,正确认识社会、人生、自己,提高适应和改造客观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环境的能力。在完善个体的思想品德中指导青少年参 综上所述,青少年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养 加和改造外部世界,使他们乐在其中,马克思曾在《青 成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对于青少年的情绪调节、个性化 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那些为大多数人带 发展和社会化发展,都具有不可小觑的正向促进功能。 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过程中,我们要结合青少年同 3.借助同辈群体,在思想道德养成中引导青少年 辈群体的特点,利于其正向影响,消除其负面影响,对 习得社会行为规范。 青少年进行高效的正确引导,促进其思想道德品质的 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发展有着微妙的影响,它以独 健康成长。 特的、重要的方式塑造青少年的个性、社会行为、价值 观以及态度,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动因和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同辈群体为青少年发展社会能力、获得熟练的社交技 [1]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 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皮亚杰在他的早期著作中论述 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了同辈群体在社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正是产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生于同辈群体中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青少年获得了 1982.7. 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同辈群体成员间的交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往与学生和老师问的交往相比,更直接、更经常、更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切,他们无话不谈,彼此从对方获得大量的生活知识经 【4](美)贝克.吴颖等译.儿童发展[M】.南京:江苏教 验、社会信息和价值观念,提高社会角色的领悟和扮演 育出版社,2002.12. 能力,习得融入社会的行为规范。成员若有违反规则的 【5]步德胜.马兵-同辈群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 现象发生,可能会受到某种形式的惩罚。若没有亲密友 理想平台Ⅱ].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6). 伴,青少年可能会表现出很多的适应不良。 在思想道德养成中,要充分借助同辈群体环境,引 谢雪霞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 导青少年习得社会行为规范,促进个体社会化,推动政 硕士研究生 治、经济、文化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指导青少 (责编张佳琪) 年通过同伴的思想交流来学习、认同、巩固和内化各种 参考文献: [6]杨国桢.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 【1】王新斐.清代山西税契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 大学出版社,2009. 2013. [7]流云生.中国古代契约法.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 【2】刘洋.近三十年清代契约文书的刊布与研究综 版社.2000. 述【J】冲国史研究动态,2012,(4). [8]苏亦工.发现中国的普通法——清代借贷契约 [3】安徽省博物馆朋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 的成立.法学研究,1997,(4). 一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 【4】孙清玲.略论清代的税契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 李宇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硕士研究生 [5】裴燕生.清代的契约文书.档案学通讯,2001,(2). (责编高生记) 140- ・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