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槽位开挖平整→支设模板→钢筋笼加工安装→ 浇筑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⑵、工序安排
各单元微型桩施工一段后即可进行清槽施工冠梁,其中基坑西北侧需要在自来水管以下分段施工,分段宽度以减少自来水管的变形为宜,暂定3m一段,一段打完混凝土后进行支撑,再打下一段。 ⑶、微型桩凿桩头
上部浆体凿除,清出工字钢,以便支模浇注冠梁混凝土。
⑷、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为标准施工工艺,在这里不予细述。其中根据预定锚拉位置预埋Φ150PVC管,以便锚杆施工。 4、锚杆施工 ⑴、锚孔定位
锚孔竖向准确定位,再锚杆入射位置水平标识一道直线作为入射位置标准,水平方向锚孔可根据实际情况左右移动,施工前准确定位,确保施工时不破坏管线。 ⑵、钻机就位
锚杆钻机采用锚杆机,开挖工作平台到位后,锚杆机就位调整前后距离,调整角度至设计要求。 ⑶、注浆设备安装就位
设置高压注浆泵站于基坑西侧,采用搅拌机搅拌水泥浆,确保流动性,严格过滤,减少堵管现象,注浆泵做好冷水降温措施,管路顺
冠梁方向敷设固定,接头部位与设备或临近构件用铁丝固定牢固,以免鼓管伤人。 ⑷、钻孔施工
钻进前严格复核孔位及钻孔倾角,要求钻进底座严格水平,钻孔倾角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底部的偏斜尺寸不应大于锚索长度的3%。锚索(杆)施工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若在钻进过程中遇不明障碍物,应立即汇报,接到指令后再施工。
土层采用螺旋钻钻进,钻杆直径127mm。处于岩石地层的锚杆,成孔采用潜孔钻机,钻头直径100mm,利用空压机潜孔锤将岩石冲击成粉末吹出成孔。 ⑸、锚杆制作
钢铰线或土钉钢筋须有出厂检验证明并经复验合格后使用,若有锈蚀使用前要除锈。
锚杆下料长度:锚杆下料长度为锚杆自由段、锚固段及外露长度之和,外露长度须满足台座、腰梁及张拉作业要求,外露长度定为1.1m,误差±100mm。
锚固段设定位支架,采用成型六孔位居中隔离架,每2米一个。 锚杆自由段及外露采用波纹套管逐根套入,两端扎丝绑扎固定,套管避免破损,破损部位应采用胶带修补。 ⑹、锚杆安设
钻孔完成后拔出钻杆,尽快安插杆体,以防水泥凝固时间过长。 插入杆体时应将注浆管与拉杆绑在一起同时插入孔内,距孔底约200mm。
⑺、注浆
锚杆及注浆管安设到位后即注浆,注浆采用P.O32.5级水泥,水泥浆水灰比0.45~0.55,灌满即可。 ⑻、二次注浆
间隔一段时间(1~1.5小时为宜)后采用二次补浆,确保注浆饱满 ⑼、腰梁绑扎浇注
每层锚杆端头为钢筋混凝土腰梁,其中YL1、YL2标号C25,YL3、YL4标号C20。 ⑽、喷射砼
喷射C20混凝土,水泥为P.O32.5级普硅水泥,中砂,石子<1.0cm,施工时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进行施工。喷射混凝土用PZ-5B型砼喷射机,供风设备为12m3/min空气压缩机1台。喷射厚度根据坡面岩土质及凹凸程度进行适当调整,依据《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喷层厚度60%不应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值不小于设计厚度的一半,平均厚度需达到设计要求,腰梁截面为平均尺寸。配料要求搅拌均匀,喷射手控制好水灰比,保持喷层表面呈潮湿有光泽,无麻窝、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喷射作业分片、分段进行,喷射顺序自下向上,喷射时喷头垂直于受喷面,并保持0.6-1.0m的距离。 ⑾、垫板、锚具安装
确定好各部位的垫板,锚具为厂家生产的标准锚具,张拉前安装完毕。 ⑿张拉锁定
张拉在水泥浆强度达到15MPa后进行,养护龄期按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强度为准。
锚杆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锚固体与台座混凝土强度均大于15.0Mpa时,方可进行张拉。养护龄期按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强度为准。锚索张拉应间隔进行,锚索张拉顺序若发现由明显的预应力损失时,应进行补偿张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