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公司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及其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然后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股权结构;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股权结构是公司结构安排的重要部分,是促进公司正常进行生产管理和经营安排活动的重要基础。合理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提高治理效率并取得优良业绩的重要保证。 一 、股权结构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1.股权结构的定义及组成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相互关系。股权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与其所拥有的股票比例相应的权益及承担一定责任的权利。一般来讲,股权结构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股权集中度,即股东的持股比例。而从股权集中度这个角度将企业的股权结构分为三类:一是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拥有一个绝对控股股东;二是股权高度分散的,公诉没有大股东,所有权和经营权基本完全分离;三是公司拥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第二个含义则是股权属性的构成,即各个不同
背景的股东集团分别持有股份的多少。在我国,就是指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而我国关于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的研究也是从这两层含义来研究的。 2.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1)股权构成属性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由于不同的利益趋势,不同股东代表的利益不同,由此产生的公司经营绩效也不同。作为自然人股东会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法人股东一方面会考虑自身的短期利益,另一方面也会注重公司的长远发展。不同属性的股权构成影响着公司的绩效和未来发展。
(2)股权结构比例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股权集中度决定公司治理的模式。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有较强的干预动机,倾向于内部控制;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由于股权相对分散,股东行使权力的成本较高,容易产生“搭便车”的心理,因而倾向于外部市场对公司管理者实施监管。不少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与公司本身的股权结构存在密切关系。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1.国有股一股独大,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受控股股东控制 目前,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的局面依然存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依然高度集中,国有法人股依然占据着绝对控股地位。一方面国有股一股独大,利用信息优势、优势、市场优势侵蚀中小股东利益,利用地位独断性与行业专业性与民争利。另一方面受“一股独大”的影响,控股股东很容易获得股东大会的控制权,而受各
种条件所限,流通股股东几乎很少参加股东大会,因此股东大会演变为大股东会。大股东推荐的候选人经股东大会选举通过后进入董事会发挥作用,继而董事会成为大股东的“一言堂”。 2.占有较大份额的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股权呆滞
在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股权普遍都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而中国特殊的国情却使得相当数量的股权不能流动。占有较大份额的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股权呆滞。资本市场流通速度较慢,增值能力较弱,股市封闭运行,市场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股权结构出现大的非流通股与少的流通股并存的“二重构造”,造成流通筹码不足,易受操纵,资本市场投机风险加大。 3.监事会难以发挥作用
我国的上市公司虽然从形式上看是由监事会承担监督职能,但由于将监事会和董事会平行设置,监事会的权力并不高于董事会,实际上也就了监事会监督的权力。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措施 1.入新的持股主体,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
股权自由流通亦是大势所趋,一旦股权问题解决了,企业自身的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引入新的持股主体,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这就需要设计合理的国有股减持方案与实施步骤,分批、分时间、多方案来解决这目前看来积重难返的问题,为上市公司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创造条件。国有股减持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国有股配售;二是国有股回购。第一,国有股配售是指在全流通
的情况下,向普通的股东以低于市价的方式出让国有非流通股。国有股配售可以降低国有股权比例,重新配置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促使上市公司内部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从而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第二,国有股回购是指上市公司用现金将本公司发行在外的国有股购回,并注销这一部分以达到降低国有股在上市公司股本中所占比重的经营行为。适当的国有股回购有助于减持国有股,盘活国有资产,增加上市公司其他流通股东的持股比例,从而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机制。 2.降低非流通股比例
在强调调整股权结构以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目前占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2/3的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流通股以a股、b股、h股三种形式存在,使股票市场彼此分割,不利于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发挥作用。应逐步统一股票市场,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3.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股权分置指的是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在一个上市公司的总股份中存在的现象。股权分置改革是由国有股减持和股份全流通的概念演变而来的,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制度变革。股权分置改革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改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促进各类股东形成共同的利益基础,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公司利润的最
大化,最终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 四、结语
总之,一个公司的股权结构决定了其委托代理关系的性质,现在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其直接干预公司管理,有些治理措施无法真正发挥左右,因此完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及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04).
[2]吴淑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u型关系研究:1997~2000年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01).
[3]于东智.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1(05):-62.
[4]刘国亮,王加胜.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激励制度及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05):40-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