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训报告
* *: *** 学 号: ********** 专 业: 园林技术 所 属 系: 园艺系 ****: ** 实训日期: 2011.6-2011.8
年 月 日
目录
1理论部分 ............................................ 3
1.1道路的概念 .................................... 3 1.2城市道路的类型 ................................ 3 1.3城市道路的分类 ................................ 4 14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 4 1.5各类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思路 ...................... 6
1.5.1车行道路的景观设计 ....................... 6 1.5.2人车混杂型道路景观设计 .................. 7
2实践部分 ............................................ 8
2. 1基址现状 ..................................... 8
2.1.1 自然环境 ................................ 8 2.1.2 社会环境 ................................ 8
2. 2基址分析 ..................................... 9 2. 3梧桐路道路景观设计 .......................... 11
2.3.1 设计说明 ............................... 11 2.3.2 设计总平面图 ........................... 12 2.3.3 梧桐路景观规划设计综合分析 ............. 16 2.3.4 平立剖及主要局部效果图 ................. 18 2. 4电脑辅助设计 ................................ 19
2.4.1 photoshop平面图制作 .................... 19 2.4.2 版面设计 ............................... 19
3实训总结 ........................................... 20
2
1 理论部分
1.1道路的概念
道路从词义上讲就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在这里我们详细了解城市道路。 1.3城市道路的类型
城市道路是指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城市道路按照道路的断面布置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一板二带式 一条车道、两条绿化带,是城市道路绿化中最常见的形式、中间为车行道,两侧种植行道树与人行道分隔。多用于城市次干道或车辆较少的街道。
(2)二板三带式 两条车行道,三条绿化带,即分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一条绿带分隔。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3)三板四带式 三条车行道,四条绿化带。即利用两条分车绿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有四条绿带。
(4)四板五带式 利用三条分车绿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均形成上行、下行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若城市交通较繁忙,而用地又比较紧张时,则可用栏杆分隔,以便节约用地。
3
(5)其他形式 根据道路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不同,产生许多特殊情况,如在道路窄、山坡旁、湖边,则只有一条绿带,一条路,形成一板一带式。
(6)简易式 沿道路两侧种植一行乔木或灌木,适于宽度较窄的道路,类似于一板两带式。 1.4城市道路的分类
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类:
(1)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2)主干路 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3)次干路 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4)支路 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 1.5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景观是在城市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小品等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十分重视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
(1)尊重历史的原则。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
4
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这一思想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3)保持整体性原则。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第二,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
(4)连续性原则。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第二,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的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5
1.6各类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思路
不同的道路在城市生活、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笼统地研究城市道路景观问题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因此,我们需要将城市道路进行分类,以便研究得更深入。城市中的道路按活动主体可分为车行道路、人车混杂型道路及步行道路等类型。不同类型道路因使用方式与使用对象之间的差异,在景观设计上的侧重与手法的运用上也各不相同。在作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基本遵循这样一些思路。 1.6.1车行道路的景观设计
市区车行道路(快速路)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城市中的快速路常常表现为高架与立交的型式,其道路景观设计与一般道路极为不同。
(1)道路形式的设计 由于快速路是在市区内,其高度、宽度、尺度设计应对城市传统景观加以充分考虑,以降低快速路对于传统景观及周边环境的割裂,尤其是要控制快速路的高度以避免对传统建筑立面所讲求的比例关系造成破坏,必要时可采用地面式或拉开与建筑高度的差距。
(2)建筑形式的设计 建筑物的尺度应与快速路和谐,可采用双重尺度,建筑的上部恰恰是在快速路上运动的汽车中人的视觉范围内,因而只需设计色彩效果,而建筑的下部是慢速运动的行人视觉可及范围,可采用人的尺度进行设计。快速路形式单一,交叉口少,很容易形成单调而乏味的街景,因此地标建筑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它的视觉标志性可以成为道路景观的高潮,使枯燥的道路景观有节奏和兴奋点。
(3)道路设施的设计 快速路上的道路设施包括快速路照明设施、标志广告牌、信息显示牌、护栏、隔音板等。这些设
6
施的设计不应仅仅是道路功能的补充与完善,还要注重它的视觉效果上对快速路的美化与修饰功能,更要避免自身对景观的消极影响。
快速路的立交桥和匝道会产生大量的“失落空间”。这些空间为快速路的绿化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契机。绿化铺作的几何构图配以相应的乔木、灌木栽植与快速路自身的线型交织在一起,会形成在大尺度上的景观的和谐。但也应该注意这种绿化不应仅仅是一种视觉需要,还应注意其可达性,使其成为人们游憩的场所。
1.6.2人车混杂型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中人车混杂型道路又可分为交通性为主的道路与生活性为主的道路。
(1)交通性为主的道路 交通性为主的道路一般担负着城市各个功能区之间的人流物流的运输,其交通流量大,通常路幅较宽。其景观特性除了要满足安全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适合性、可管理性以外,还因有人的需求而需要提供方便性,如公交车停靠站、座椅、垃圾箱等。
(2)生活性为主的道路 生活性为主的道路车种复杂、车行速度慢,人流较多.可分为以居住为主的街道、以商业为主的街道和以行政办公为主的街道,景观设计强调其多样性与复杂性。
(3)步行道路景观设计 步行道路的出现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生机,其景观特性为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可识别性、可适应性、可观赏性、亲切性、公平性、可读性、可管理性等。其景观设计在考虑上述几种情况之外,应格外强调个性化、人性化、趣味性、亲切性的特征,要充分注重自然环境、历史文
7
化、人与环境各方面的要求。
2 实践部分
此次实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所学的专业,从理论到实际进行一次全面的学习,让学生真实体验该专业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将我们平时收集的对自己设计有帮助的资料和素材灵活运用到此次设计中,培养了我们多参观、多调查、多感受、多总结的好习惯,对以后从事这项工作奠定好的基础。 2.1基址现状 2.1.1自然环境
梧桐路横跨于武汉市狮子山野芷湖 ,面积大约2500㎡左右总体布局呈线状排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资源较为丰富,土壤肥沃,湿润(如图2.1)。
图1 梧桐路原状 2.1.2社会环境
该道路贯穿了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科院以及经管学院,地处高校区,周围还分布有村庄,途径人流量较多,车辆也较多。
8
从道路的布局上,缺乏整体性,连续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的原 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整体性体现在道路两旁建筑的布局以及周围的绿化。例如,靠近华农的那段道路,由于居住的居民较多,所以许多居民就在道路两旁种植蔬菜,建有厕所,圈养家禽的用房,而靠近生科院这段有一片果林,周围都是树木,完全给人的感觉不一样,疏于管理,使得该道路整体规划不到位。
(2)缺乏连续性表现在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未达到视觉空间上和时空上的连续性。在视觉空间上,该道路景观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都是随意而建,没有统一安排。在时空上,梧桐路周围的高校较多,它应该记载着武汉市的演进,反映出这段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而该道路只是给周围的人提供出行的方便,至于人们在这过程中有没有享受旅程的美好,似乎是没有过多的考虑。周围的建筑,设施,绿化没有很好的加以组合,表现这段道路的特色。
(3)缺乏可持续发展性体现在绿化以及功能设施。道路两侧的绿化树种只有悬铃木、桃树、柳树、栾树以及国槐,小型乔木,花灌木以及地被十分少,像这样的绿化怎么能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也不利于自身的稳定性。此外道路两旁没有供人休息的桌椅,凉亭之类的服务性设施,垃圾箱也未曾设置,所以垃圾也随处可见。 2.2基址分析
通过搜集资料之后,我们对基地作了图文结合分析,如下列五个图:
9
图2城市及环境氛围 图3基地在城市中的位置
图5基地与邻里环境 图4基地与周围环境
图6基址现状分析
结合这五个图对应的从其区域—邻里—社区—用地—建设场地进行逐步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其中我们对场地本身又作了详细的分析,涉及到风向、视点等的分析,这对于我们的设计构思有很大影响,透彻性的分析是必须的。梧桐路贯穿了华
10
中农业大学,生物科院以及经管学院,方便了教师与学生的出行,同时,这条城市次干道对于居住在野芷湖周围的居民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此应该注重它的规划质量。
图4和图5所传达的信息很丰富。淡水湖泊多,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景观多种多样,显而易见的景观有野芷湖上的架桥,果林以及它本身,在此道路上行走的人群,白天有美丽的湖景追随在你的左右,夜晚,天空,路灯和水面交相辉映,一种别样的感觉涌上心头。周边的服务设施相当齐全,交通达性好,但这条道路的绿化一般,导致路面灰尘量大,噪音大,给出行的人们带来了心理压力,尤其是步行的人们,而且缺少一定的休憩设施。
对于建设场地本身也具十分重大的开发意义。一.贯穿于野芷湖,可丰富其水景;二.用地面积较大,给城市绿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们以网状和线状形式将整个城市绿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从一个侧面体现着城市的景观;三.地理位置优越,对临近用地的视觉影响很大;四.经济成本相对较低。良好的道路绿化可以美化街景,烘托城市建筑艺术,也可以利用街道绿化遮掩城市中有碍观瞻的地段。 2.3梧桐路道路景观设计 2.3.1设计说明
梧桐路横跨于狮子山野芷湖,周围建有学校,村庄等,所以对各类人群都有意义。该道呈南北朝向,其东西方向有三分之二滨临野芷湖水系,而另一边则建有民房,服务用房等,总体布局现状排列,较自然,根据这一点,因地制宜,创造出清幽,整洁的“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环境氛围,可供居民休息,娱乐和集中活动。
11
为此充分挖掘野芷湖生态自然与人文风景自然,通过合理安排和布置休闲设施,有目的的形成一系列文化旅游景点,加大环湖道路景观规划,绿化建设景观规划,环湖生态规划等多种主题规划。
结合沿线的自然景观特色,风土人情等,合理安排和布设了小型广场,儿童游乐场,老年人活动区以及清水平台等游憩场所,给游人提供了一种集散交往的休息空间,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该道路绿化采用自然化设计,地被,花草,低矮灌木与大乔木相结合,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常叶树与变叶树相结合,营造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两季有果”的景观效果,由点到线,形成了有气势,有韵律的景观序列。绿化植物的选择,因地制宜,因地植树,具有良好的生态学功能。 2.3.2设计总平面图
经过对梧桐路的地形以及周围环境考察分析,明确了该道路景观本身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结合这些数据,营造出清幽,整洁的“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环境氛围,可供行人休息,娱乐和集中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形式
梧桐路属于人车混杂型道路,因此它的景观设计既要考虑交通的安全性,又要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因此有车通行的道路就采用直线,在道路线型上不产生特色。对于道路附属空间,弯曲、转折,采用对景、借景等来丰富空间景观,每个被分隔的空间既相对独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图7)。
(2)地面铺装设计
12
园路根据景观要求选择了不同的材料对地面进行各种纹样的铺装,从而提高了路面的艺术效果。将路作为景的一部分来创作,在园林中用纹样来衬托,美化环境增加园林特色。喷泉广场周边的园路铺地纹样具有空间的指引性,园路主干道冰裂纹样铺装与次干道鹅卵石铺装,强调了各自的起点(如图2.8)。道路的十字形交叉点采用质感不同的石材拼成的纹样,以突出在该空间上的重点,具有向心性的指引性。园路及铺装场地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面层材料应与公园风格相协调。如竹林园的地面,设计成带图案的地面,卵石镶嵌成各种纹样材料的选择,为了与环境协调,选用了自然化、乡土化、石才、石板、天然石块、鹅卵石等在清静、淡雅、朴素的林间小道,设计嵌草路面:在草坪中点缀步石。石的坚强、强壮的质感和草坪柔软光泽的质感相对比,从不同素材中看到了美。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
图7 道路空间 图8 园路铺装 (3)设施设计
步行道的设施设置要考虑在其中人群的多种使用需求,如停车场、自行车停车位、垃圾桶、道路指示牌、导游图、座凳等。为了周围居民和行人的方便,我在民用房以及单位用房的附近设计了停车场、自行车停车位,以便于人们停车的规范化。
13
主干道两侧设置了路灯,垃圾桶,座凳等,另外还设有凉亭,可供老人们乘凉,下棋等等。靠近水域的地方设计成带有护栏的亲水平台,给喜欢钓鱼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如图9)。
(4)小品设计
小品的设计,题材是来自野芷湖的历史、文化、典故、事件等,例如雕塑喷泉,它表现的是武汉市的狮子山与野芷湖的密切关系,强悍的四只石狮子分布在鱼型喷头的周围,四只石狮子象征着狮子山,鱼型喷头象征着野芷湖,细细的水柱紧紧连接着它们,起到强化梧桐路空间环境文化内涵、渲染了这座城市的人文色彩的作用,使人们在购物、观景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图10)。在华农的养蜂场北侧设置了一个小型广场,其中间布设了小型雕塑,矗立在花坛的中间,它的尺度与人接近,使人感到亲切、熟悉,同时还丰富了广场的视觉景观效果(如图11)。
图9 亲水平台 图10水杉广场 (5)绿化设计
梧桐路两侧的绿化设计主要采用自然化的设计风格,根据其独特的地形条件,营造出干净,整洁美的景观特色。植物的配置是按照道路绿化种植原则来综合规划的。
14
适应性原则:由于梧桐路道路植物生长的立地条件较严酷,土壤瘦瘠、板结、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粉尘、有害气体、噪声)人为损害较频繁,生长受地上地下管线制约,车辆行驶频繁,因此应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例如枫杨、复羽叶栾树等。
生态性原则:进行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草、乔灌花的结合分割竖向的空间,创造了植物群落美。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起到最佳的降温遮阴、滞尘减噪、净化空气、防风防火、防沙、防雪、防灾抗震、美化环境等城市其他硬质材料无法替代的作用。
以人为本原则:在绿化设计时适应人的行为习惯与审美习惯,充分考虑了行车速度和视觉特点,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防治眩光、保证交通便利、游憩舒适、观感愉悦;道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栽种观叶、观花、观果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空间上采用多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植物的种植方式主要采用用群落式的种植方式,例如亲水平台周边的绿化,从上到下中有樱花,海桐,小叶黄杨,鸡爪槭,云南黄馨以及驱蚊草等地被植物,从而体现了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与季相变化。
艺术性原则:植物景观与野芷湖周边景观结合,形成优美的城市景观,绿化设计要讲究艺术性,譬如离湖较近的岸上选用耐水湿的垂柳、旱柳、竹类、枫杨、榕树、水杉、池杉等,使得林冠线高低起伏,对岸所见的树林变化也更丰富了,增加水景的艺术性。
水边宜多样性原则:梧桐路两侧临水,常绿树种有香樟、榕树,桂花树,池杉等,落叶树有悬铃木,柳树,紫薇等,变色叶树种有银杏等,常色叶树有鸡爪槭,紫叶李等,结合红继
15
木,杜鹃,竹类,各种地被合理搭配应用,在该道路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特色,不同路段有不同的景观形式。
安全性原则:该道路植物景观的营造为了不妨碍交通,建筑及管线设施的安全运行,不遮挡交通标志和行车视线,行道树定干高度一般是不小于3.5m的,既衬托建筑,又不妨碍建筑的功能,树木种植点要与地上地下管线保持足够间距,这样对于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小。在道路交叉口用了高0.7m以下的灌木与草本植物,例如红繼木,沿街草等,总之在视距三角区内不得有遮挡视线的植物。
2.3.3梧桐路景观规划设计综合分析
整个设计完成后,从其功能,交通,景观视点以及种植景观这四个大的方面进行规划设计的综合分析,由概念草图表现出各自的意义。
(1)功能分析 整个设计主要分为休闲娱乐区,绿化休闲区和其他绿化服务区。休闲娱乐区主要有儿童游乐场,老年人活动区,亲水平台,各活动区形散神聚,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绿化休闲区主要是瀑布广场,阶梯广场和一些分布在园路交叉口的小型广场,这类型的活动区既增加了道路的绿化面积,又给行人提供了亲近自然的平台,使人们乐在其中;其他绿化服务区主要是指各建筑附近的停车场,公用设施等(如图11)。
图11 梧桐路景观规划设计功能分析图
(1)交通分析 该道路主要呈树枝分叉式,原有的梧桐路
16
为城市主干道,其它为城市次干道,在次干道的基础上再设计出若干条支路将各个功能分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整个园区的交通通达性比较完善。。主入口处设景观广场作为主要通道,同时也是人们休闲、交流的场所;次入口的设计根据主入口产生的将生产区和游乐区分开,体现了规划中明确分区的构思,并且使区内各功能区之间联系更紧密,形成交通便捷、畅通的内部道路系统,充分满足游客需求;整个区域设置了四个停车场,达到1200平米左右的标准,能够满足该园区的使用需求,同时将园区主干道和次干道有机的联系起来(如图12)。
图12 梧桐路景观规划设计交通分析图
(3)景观视点分析 整个设计地段的景观主要分为主题景观、绿化景观、水体景观和公建小景观四个部分(如图13)。主题景观主要有瀑布广场、雕塑广场;绿化景观包括阶梯广场,华农养蜂厂附近的绿化;水体景观有水榭式,带护栏式的亲水平台,雕塑喷泉等;公建小景观包括动物雕像,花架,凉亭等。各个景点通过园路相互串联,指引去游人观赏。
图12 梧桐路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视点分析图
(4)种植景观分析 绿化配植从层次、季相、花叶和植物
17
的色彩几个方面,精心组织空间序列,开合有序,因地制宜,选择适地适树,达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绿化配置效果,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创造出一条美丽的生态景观大道,使人们身处其中,体会到变化的绿色空间,创造出优美、舒适的景观层次(如图14)。
图12 梧桐路景观规划设计种植景观分析图 2.3.4平立剖及主要局部效果图
平立剖图式建筑或园林小品的构筑材料及构造的直观图,在平立剖图上可以直观的把握建筑或小品的尺寸及材料构成。在梧桐路道路景观规划设计重点景观中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景墙和雕塑喷泉绘制了平立剖图,无论从他们的选材,还是构造形式,十分清晰地展示给读图的人,如果要进行施工,体现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局部效果图是局部景观设计最直观的观看方式,选择几处重要的景观进行局部效果图的绘制,一般包括主体景观和周围的一些植物景观配置。在此次设计中分别绘制了亲水平台,喷泉广场,阶梯广场和水杉广场等最具特色景观的局部效果图,在这四个局部效果图中集休闲娱乐于一体,满足游人心里和生理需求。
2.4电脑辅助设计
18
2.4.1 photoshop平面图制作
园林彩色平面图,是园林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园艺园林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快速的图纸效果表现形式。
首先把梧桐路平面图用CAD绘图软件画出来,注意在绘制CAD图时,一定要确保每个结合点是封闭的,因为影响到后期的电脑制图工作。绘图完成后,在CAD软件版面的菜单栏中点击文件,下拉菜单中选择输出,根据提示封装Photoshop后,注意保存。在打开photoshop前,一定要先打开Photoshop软件,利用“CTRL+J”快捷键对图层进行拷贝,用以加深图中线条的颜色,我一般分为所有基准线条为一层;植物为一层;字、标注为一层。背景色一般为白色;然后,把植物和字的层都隐掉,只留下基准层和背景层。再填充草地、铺装、水等一些基本色块,在填充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当我们要填充草地时,一定要先在图层面板上选中“草地”这个图层,再进行填充操作。最后就是种树了,为了省时,可从网上搜集植物图例导入到photoshop软件中使用魔棒工具,移动工具和自由变换工具,将其种在合适的位置上,再不停的复制,直到一种植物种完为止,如此这样重复。 2.4.2 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又称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大分支,主要只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对版面内的文字、文体、图像图形、线条、表格、色块等要素,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编排,并以视觉方式艺术地表达出来,并通过这些要素的编排,是观看者直觉的感受到某些要传递的意思。好的版面设计可以更好的传达作者要传达的信息,或者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并能增强可读性,是经过版面设计的内容更加醒目、美观。版面设计是艺术构思和编排技术相结合的工作,是艺术和技术的统一体。
19
在photoshop梧桐路总平面图制作完成之后,对Photoshop所用版面进行背景的制作,这里使用了网上下载的背景图片作为版面设计的背景,然后输入标题,在工具栏中找到文字工具,或者直接输入“T”进行标题的输入“梧桐路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确定输入后选择工具栏中的移动工具,再将要利用到的图片导入其中,在此之前如果图像清晰度不高,可以调整它的亮度和色相,将调整好的图像使用移动工具和自由变换工具(CTRL+T)放在背景图片上进行合理美观的排版,最后又一次使用文字工具输入基址分析和设计说明等文字文体内容(如图3)。
图3 梧桐路道路景观规划版式设计图
3 实训总结
梧桐路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硬质景观、绿化景观、附属配套。硬质景观包括道路硬质广场、小型构筑物、广场和人行道硬质铺装等;绿化景观包括道路边上种的大树草坪,花花草草等;附属配套包括街具(坐凳、指示牌、垃圾桶等)、街头小品等。整体的景观规划遵循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生态和景观效益兼备的乡土
20
树种为主,运用科学,艺术的植物配置,形成了景观优美,生态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同时还结合了周边环境与城市文脉,创造了园林景观特色,强化了道路景观意象。
梧桐路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只是园林道路景观设计的一个小小案例,此案例使我们对园林技术这个专业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以及要掌握的技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专业的园林设计师需要懂得的东西很多,用一句俗话来形容,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园林的四大要素有山、水、建筑和植物,如何将这四大要素很好的运用在园林景观规划中以营造出富有舒适性、生态性和人文性的环境氛围,这就需要设计者具有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了。
所以人的一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尤其是自己从事的行业或喜欢的专业。有人一开始默默无闻,越到后面越走越顺畅,越来越精通擅长成了行业里的专家。有的人呢,刚开始发力很足,但龙头蛇尾,到后面失去了动力。关键是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一条对的路,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并坚持,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