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经济学视角下语言与经济发展研究
作者:徐莹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3期
【摘 要】文章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探析语言与经济的发展的关系。语言与经济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二者交融甚密。经济发展决定语言需求,经济活动促使语言的融合、优化及传播;而语言本身也具价值,语言的发展会反作用于经济及其发展。 【关键词】语言;经济;语言经济学
语言交际与经济活动都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而语言活动是伴随经济活动产生的,因此二者关系甚密且复杂本文以语言经济学为视角,重点探讨语言的经济价值及语言与经济的关系。探析语言与经济的关系可以为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投资提供依据,有利于语言发展、语言教学及语言学研究,促进经济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一、语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边缘学科。它采用经济学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的研究范式,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和工具,系统地探讨语言与经济的关系,特别是语言与经济变量、经济与语言变量间的关系。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J·R·Walsh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分析了受教育程度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指出受教育程度越高,收益率越高,这对后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T·W·Sehults和G·S·Becker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人力投资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个人素质的提高,二人为发展人力资本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分别获1979年、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对人力资本学说和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信息经济学开拓者——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Jacob Marschak)首次提出了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他认为语言经济学能够帮助人们在语言方面做出最经济的选择;语言除了其传统功能外,还具有价值( value) 、效用( utility) 、费用( cost) 和收益( benefit)等经济特性,经济学与探究语言方面的最佳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费用与效益的关系,并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语言的经济发展的关系
语言与经济交融甚密。经济发展促进语言发展,又依赖于语言发展。语言从产生之日起就与人类的经济活动密不可分。语言为人类创造了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机会,不仅服务于经济,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语言本身也具有了经济价值,这种价值在语言的传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济是促使语言变化的最大外力,能够促使语言发展、语言传播,经济发展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言融合的充要条件。选择使用何种语言取决于该语言在各种部门活动、各种任务和各种职业中的使用度,以及供求关系,语言经济价值的高低也由此体现。语言的发展能够折射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新词语的出现能够反映语言的发展及时代的变迁。我国历史上兴盛时期,都是新词语涌现的高峰期。经济的发展和活跃能够激活语言。英国工业革命的时期,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语言也获得了空前了发展。英语得到了迅速广泛的传播。多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下,英、法等语言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进行各种科学、技术、文化、经济等信息的跨区域、跨国界传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交往日益加强,外语学习也成为个人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培养即具有专业技术又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外语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尤为重要。然而,语言对经济也具有反作用。语言发展的相对滞后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语言的进步则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更要依靠语言及附属文字发挥知识的力量。
语言具有经济价值。语言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语言本身的价值及其网络效应上。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家间的经济往来不断加强,语言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也随之凸显,作为人力资本的语言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个人和社会提供语言投资成本,通过外语教育掌握外语知识与技能,具备沟通、交流、跨文化交际以及获取、解读外语信息的能力,增加人力资本储备,以便在跨文化背景下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了解新政策、把握新动态,从而增加个人收入,提高个人价值;语言能够对的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外部推动力。国民语言能力的提高能够创造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促进国家间的经济交往及科研成果的文字化交流,继而增强企业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降低交易成本,带来经济效益;语言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贡献,但其贡献大小以其能够满足的社会需求大小而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语言的直接交际价值表现的更为突出,而在规模经济下,由于网络的普及,打破了地点的拘囿,增加了供给和群体内的服务种类,衍生出了语言的间接价值,带来了间接收益。
综上所述,充分了解经济发展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语言自身的研究和发展,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那么汉语抗衡甚至取代英语,成为国际通用型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同时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Ariel Rubinstein.经济学与语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 袁俏玲.语言与经济的关系探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05). [3] 姚明发.语言经济学的历史回顾与研究路向[J].社会科学家,2007(09). [4] 雷小兰.语言的经济价值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9(1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 蔡辉.语言经济学:发展与回顾[J].外语研究,2009(04). 作者简介:徐莹,女,吉林通化人,通化师范学院,讲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