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 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龟(ɡuī)裂的大地再也经受不住战争的折(zhé)磨,每天都有惊慌失错的尖叫声,......那是因为战争不断引起震耳欲聋的声音。 ....B.沧海桑田、斗转(zhuǎn)星移、时过景迁,所有错过花期的忧伤,都会在岁月的羁.........绊(bàn)中逐渐退色。 .
C.山道盘折,有野树蓬蒿(hāo)相遮,拾(shè)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秋日里五彩..斑斓的大自然,心中涌起的喜悦自不可名状。 ......D. 江水上游溪深源远,素湍(tuān)绿潭,随处可见,两岸树木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或虬枝硕叶,或扎(zhá)根岩石,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美的享受,宛如世外桃源。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他信手拈来一支笔,随意在纸上涂抹开来,脸上露出不屑置辩的神情。本以为这样大而..........无当的计划不能得到大家的赞成,结果却完全相反。为什么会这样,现在看来是不言而喻的......了。
A.信手拈来 B.不屑置辩 C.大而无当 D.不言而喻 3.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
作为2019互联网岳麓峰会的序曲之一,前日,猎豹移动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大型快闪活动“机器人来了”在XX首次亮相,①智能服务机器人豹小秘与著名合唱团“和声令”在橘子洲头表演配乐诗朗诵《沁园春·XX》,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拍照。②在岳麓山峰会上,豹小秘还将化身“五星级接待员”,担任嘉宾引领和接待。
③据了解,猎豹移动“机器人来了”全国大型快闪活动2019年将亮相超过20余座城市。④此次出演的主角豹小秘来自猎豹移动投资的人工智能公司猎户星空,于2018年12月量产,广泛落地于博物馆、政务大厅、图书馆、酒店、银行、公共场所等20余个场景。2018年9月,猎豹移动与XX市政府、湖南湘江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猎豹移动将与湖南湘江新区共同打造湘江猎豹移动人工智能研究院,助力湖南本地“智能+”产业升级。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②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
③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
④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
⑤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A.①②④⑤③ B.③①④②⑤ C.①⑤④②③ D.③②④⑤①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踏青、扫墓之外,在历史发展中还吸收了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B.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在清明之前,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C.今年是亥猪年,小王推算出三年后她参加高考应是寅虎年,她的妹妹2025年参加中考,那一年应该是巳蛇年。
D.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赠金岳霖先生这样一幅对联:“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米就是指米寿,即88岁,茶就是指茶寿,即108岁。 6.综合运用(6分)
材料一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材料二 2018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了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三 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自《中华好诗词》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文的中华文化盛宴。
⑴从以上材料中你探究出怎样的信息?(2分)
⑵某班将于本周星期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②为配合活动的开展,需要你为班级策划两个活动。请写出活动的名称。(2分) A. 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7.古诗词默写填空(共5分,每空1分)
⑴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⑵庭下如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⑶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共5分)
8.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范爱农》一文中,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日本留过学,但在对秋瑾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他们的意见是不一致的。
B.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故事,都出自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这个故事巧妙地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勇敢地解救出被白匪军抓走的朱赫来。由于维克多的
告密,保尔被抓进了监狱。
D. 《水浒传》中,林冲不满王伦的做法,在宋江等人智激与协力下,一举杀死了王伦。这一精彩的情节,突出了王伦的小肚鸡肠和宋江的老谋深算。 9.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下列题目。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1)文中的“裙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1分) (2)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2分)
二、阅读(5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0至11题。(共8分)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解】①章台:即章华台,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筑)章华之台。”
10. 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首联借清瑟以写怀。泠泠二十五弦,每一发声,恰似凄风苦雨,绕弦杂沓而来。这两句托伤情于瑟曲,又用“怨”“哀”二字加以强调、凸显,使之为全篇定调。
B.颔联中诗人困守寓所,孤灯独坐,又听到苍凉悲切的“楚角”声,一钩残月挂柳梢,那清幽、昏黄的光在地上筛下班驳的影子。诗人望月怀人,多么渴望能与亲人故旧团聚啊!
C.颈联点题,揭示所思的原因——“故人殊未来”。“云暮”,是在写景,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已到傍晚时分,而故人依然久久未来,可见诗人的失落与怅惘。“已”、“殊”两字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内心望穿秋水而不得的失落。
D.尾联承“故人”一句递进一层,揭出思乡之苦。这两句的意境与李白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的完全不同。
E.全诗擅用音乐造境,以景象寓情,前两联着意蓄势,曲尽其妙;后两联一吐衷肠,酣畅淋漓。
1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至15题。(共12分)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襄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①
②
①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灌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张淳传》,有删改)
注:①两造:诉讼的双方。②片晷,日影,形容时间很短。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御史以属淳/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
B.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
C.永人贫,生女多不举/傅说举于版筑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甫就车,顾其下曰/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以理卜,何神之有 .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静以修身(《诫子书》) .D.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及檄累下,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
15.本文主要写了张淳在哪两处为官任上的事,请你结合选文说说张淳的性格特点。(5分)
(二)说明文阅读(共8分)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
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有删改)
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识别准确率非常高,但也不是每一张脸蛋都能刷出钱来。
B.刷脸支付,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因为可以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 C.化妆、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都有可能导致机器无法识别。但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这一问题。
D.刷脸支付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个人隐私有可能泄漏。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
B.第②段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是为了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已无法在“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
C.第⑥段,“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围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于刷脸技术的担忧:个人信息必然会泄露。
D.“脸”在文中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你的脸、你的不同表情等。 18.请你根据上文有关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链接材料】靠“刷脸”0.7秒登机、“刷脸”识别闯红灯的行人……连日来,有关“人脸识别”技术的新闻引起舆论关注。有网友感叹,“刷脸”就能认证身份,人脸识别技术将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有声音质疑,市面上打着人脸识别旗号的产品太多,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是不是更危险了?邻居赵爷爷就产生了这样的担忧,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他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他消除顾虑。
(三)议论文阅读(共8分)
语言如镜
佚名
①语言是一面镜子,不管是人用口吐出来的,还是人用笔写出来的,都能照出他的思想。 ②比较明显的是胡屠夫这一类“粗人”,在他口里,中举前的范进是个“尖嘴猴腮”、“不三不四”、“想吃天鹅肉”的“现世宝”;中举后的范进则是“才学又高”、比城里张府周府里的绅士还“体面”的“贤婿老爷”。这方面较“雅”的例子,则是苏学士从和尚那
里享受到的“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级别不断提高的待遇。一个是胸口长毛满脸横肉的屠夫,一个是慈眉善目、淡于名利的出家人,语言却照出了他们的共同点——势利。
③当然,人之有善恶雅俗之分,正如李子有大小甜涩之分一样,在所难免,只要“言为心声”倒也能让人接受。若用语言装饰门面、掩盖本质,则是可笑可叹可憎了。刘阿斗所谓“此间乐,不思蜀”,虽然“数典忘祖”,倒也憨态可掬,而后来鹦鹉学舌般地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则让司马氏笑掉大牙了。
④更有甚者,有时“粗”的语言能照出人的真诚率直,如鲁达、焦大。“雅”的语言则能照出人的虚伪贪婪,如蔡京、贾珍之辈。老一辈革命家中,彭德怀的骂娘不也比阴谋家的口号动听多了?
⑤近来报上“自我解剖”类的文章颇多,其主题多是对功名利禄嗤之以鼻,虽然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得了若干次全国性的大奖,但仍然“根不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每每读到占有相当篇幅的这一类内容的文字,我便有一种吃鱼吃到一半才发现另一半还没有熟的感觉。这些文字照出来的形象,总令人觉得别扭。
⑥思前想后,语言真是一面“照妖镜”。不管你是昧着良心说,还是曲着笔调写,你的灵魂总被它照得一清二楚。
(有删改)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A.不管是人用口吐出来的,还是人用笔写出来的,都是语言。 B.作家要锤炼语言。
C.人有善恶雅俗之分,只要“言为心声”就能让人接受。 D.语言能反映思想。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的论证方法多样,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但最主要的还是道理论证,所以使用的论据类型多是道理论据。
B.第②段列举胡屠夫和苏学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不管语言是粗是雅,都能看出说话人的思想。
C.第③段刘阿斗“鹦鹉学舌”闹笑话的事例论证了想用语言来装饰门面、掩盖本质的可笑。
D.《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也可以充当第④段的论据。
21.如何理解第⑤段“每每读到占有相当篇幅的这一类内容的文字,我便有一种吃鱼吃到一半才发现另一半还没有熟的感觉”这句话?(4分)
(四)记叙文阅读(共18分)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 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
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 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 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 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 “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 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 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 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 “您已经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2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场景 ① 画像被发现 ③ 得知其年龄 “我” 的心理 好奇 ② 惊叹 ④ 2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A.本文塑造的主人翁是一位精神矍铄、乐观向上、爱美、爱生活的乐观老人。
B.第①段“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属于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季
节在秋季、地点在藤萝架下,渲染了秋天悲凉的氖围,与后文老太太的乐观心态形成对比。
C.第⑤段“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简明生动地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画作的不认可。
D.第⑦段从动作、神态、语言方面来刻画老太太,写出了她的爽直、利落、开朗的性格特点。
E.结尾处, “我”“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一句写出的是对自己现有绘画水平的质疑,更是对自己追求艺术的鞭策。
25.说说标题“笔下犹能有花开”的作用。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链接材料】今年70岁的老奶奶,老伴去世得早,自从2002年后,就独自一人过着“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日子。儿子由于工作忙,有时一两个月才来看一次。她养了一只小狗陪伴在左右,每次出门都把它拴在自己腿上,怕它跑远了,但后来送了人。“她一个人太孤独了,脾气越来越怪,说得不对头就要乱骂人,经常看见她莫名其妙就把花园里的鲜花掐了,树叶扯一地,有时还把小区里玩耍的孩子掐哭,我们劝都劝不住,只有让着她。”小区居民说起这位老奶奶时,带着几分无奈和叹息。老奶奶说,其实她过去不是这个样子。“领导、同事都说我是一个和善的人。现在老了,退休工资接近1000多元,完全够用,就是平时觉得空虚、无聊。”
三、语言表达(共10分) 26.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为引导大家正确认识校园欺凌,增强防范校园欺凌的意识,学校组织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围绕“增强防范校园欺凌意识有无必要”这一问题,写一段文字来陈述你的看法。
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有说服力,条理清晰;③表达得体,语句通顺;④150~200 字之间。
四、作文(共6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背影,随处可见、有的背影众志成城,有的背影形只影单,有的背影鹏程万里,有的背影日薄西山……或许不是每一个背影都令人振奋,也有背影会让人孤寂落寞,感慨万千。
前行者的眼中,从来看不到自己的背影,看到的只是漫漫前路和无限可能,而他们的背影,则是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背影记载着深情,记录着岁月,承载着梦想,但背影很容易就被人遗忘。因此,我们应该去发现背影。分享背影,追寻背影里的故事和情义。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⑤不得抄袭;⑥字数不少于6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