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1.古埃及园林

类型:宅园、圣苑、陵园。

公元前16世纪,随着园艺技术的发展,遍布尼罗河谷的树木园、葡萄园、蔬菜园等开始逐渐变成祭祀重臣所建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住宅庭院。

园林特点:

1)庭院基本采用规则的几何形对称布局;

2)以园艺种植业为主,通过树木与棚架的构置,与花草树木搭配,树木成行种植,有成排的拱形葡萄架;

3)有矩形水池,;池旁有凉亭供人休息种有水生植物,饲养水禽和鱼类,作观赏与灌溉之用。

1、古埃及园林的类型及特点,试举例说明之。 包括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和贵族花园

(1)宫苑园林是指为埃及法老休憩娱乐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王宫,四周围为高墙,宫内再以墙体分隔空间,形成若干小院落,呈中轴对称格局。各院落中有格栅、栅架和水池等,装饰有花木、草地,畜养水禽,还有凉亭的设置。如古埃及底比斯的法老宫苑

(2)圣苑园林是指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围种植着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神秘的色彩。如徳力。埃尔。巴哈里神庙

(3)陵寝园林是指为安葬埃及法老及法老以享天国仙界之福而建筑的墓地。其中心是金字塔,四周有对称栽植的林木。如胡夫金字塔

(4)贵族花园是指古埃及王公贵族为满足其奢侈的生活需要而建筑的与府邸相连的花园。这种花园一般都有游乐性的水池,四周栽培着各种树木花草,花木中掩映着游憩凉亭 如古埃及底比斯阿米诺非斯三世某大臣的住宅花园

2古希腊园林

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学会了波斯造园艺术,希腊庭园由果菜园改造成装饰性的园庭,最终发展成了柱廊园。造园特点:

住宅方正规则,内中整齐的栽植花木,庭院中心建立喷水池、雕塑,面对庭院中心四面以柱廊环绕,形成封闭式园林。(网上资料)

柱廊园(Peristyle):属城市宅园,庭园位于住宅中央,四周以柱廊围合成庭院。庭院空间有明显的几何轴线关系,形式规划方整。庭院内树木栽植规整,设有水池或喷泉。(课件)

希腊造园受到当时美学观的影响,认为美是有秩序的、合乎规律的、合乎比例的、协调的整体,所以古希腊园林尤其是庭院一般采用规则式布局,也以此求的与住宅建筑的协调。在希腊园林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圣林、体育场、学园、城市宅园等园林形式(前三种为公共园林),对欧洲造园影响甚大。(《中外造园史》)

3意大利台地园terrace garden

意大利境内多山地和丘陵,且夏天炎热,所以贵族们为消遣娱乐和夏季避暑,多将庄园别墅建在近郊山坡上。传承古罗马造园传统,庄园建造在坡地上,园地则依山就势辟成若干台阶,于是就形成了意大利独特的园林类型——台地园。

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庄园的设计者多为建筑师,善于以建筑设计的方法来布置园林。他们将庄园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其园林布局有着中轴对称、均衡稳定、主次分明、比例协调、尺度适宜,变化统一的特点,反映了古典主义美学的原则。

文艺复兴初期的庄园中,各台层相对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中期以后,则常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庄园往往以建筑为中心,或以主体建筑的中轴线为全园的主轴线,或以主要建筑组合的中轴线为花园主轴线。

1

以各种水景、雕塑、挡土墙、壁龛作为轴线上的装饰,有时甚至以不同形式的水景,形成贯穿全园的轴线。巴洛克时期,花园中流行以行道树来装饰轴线,开辟出若干林荫道。为给人以清爽、宁静的感觉,庄园几乎只种植常绿树,花卉极少。

4.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

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台地园的一些要素,如轴线、修建植物、喷泉、瀑布等,结合法国平坦的地貌,创造了更开朗、更华丽、更宏伟、更对称、更显高贵的园林。

园林幽州严谨的几何秩序,建筑轴线统领园林轴线。园林外围森林的浓浓绿荫成为整个园林的背景。园林与森林之间置有有绿篱围合的不同风格的小花园。典型作品有维康府邸(Vaux-le-Vicomte)、凡尔赛花园(Versailles)等。

特点:典雅庄重的风格,宽阔贯通的透视,平面图案式造园,广袤式。 5英国自然风景园

17、18世纪,绘画与文学艺术中出现热衷自然的倾向,散文作家、田园诗人等发表关于造园的文章,赞美自然式造园,否定规则式造园,加之来自中国的造园文化,影响到从事造园的肯特、布朗等人,催生了英国自然风景园。

肯特:大自然憎恨直线。

布朗(Brown)继承发扬了肯特自然风景式园林,并使其变得更为理性。他自己面对所要改造的园地,时常说“It had great capabilities”。他的很多作品包含大面积的草坪、不规则的水体、自有分布的单株和丛植的树木。

威廉-钱伯斯反对布朗式的风景园,认为完全模仿大自然的景观过于单调,以至于人们在园中分不清园内园外。于是中国式的亭、桥等点景构筑物出现在英国园林中,如他所设计的丘园。

Ha-ha:在英国地产壁垒分明的格局下,为了明确区分地块的界限,又可以使风景园自然延续的一种地渠。它取代了原有的栅栏,以隐蔽的方式分割地块,同时避免牲畜进入园地破坏植被。

6.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与纽约中央公园:公园的设计特点、社会意义,以及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行业发展的意义。

奥姆斯特德是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

他的景观设计理念受英国田园与乡村风景的影响甚深,英国风景式花园的两大要素——田园牧歌风格和优美如画风格——都为他所用,前者成为他公园设计的基本模式,后者他用来增强大自然的神秘与丰裕。

他从事的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致力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一是针对改善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建立公共园林,开放型的空间和绿地系统。

他对结合考虑周围自然和公园的城市和社区建设方式将对现代景观设计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他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原则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向美国景观引进郊外发展想法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奥姆斯特德的理沦和实践活动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的发展。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其与合伙人沃克(Calvert Vaux)(1824-1895)在100多年前共同设计的位于纽约市的中央公园(1858-1876)。随后又设计了费城的“斐蒙公园”,布鲁克林的“前景公园”,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园林绿化和波士顿的公园林荫路系统等,从“公园”到“公园系统”,他在哈佛大学创办景观设计专业,培养执业人员。创造了“风景建筑师”一词,开创了“风景建筑学”。他与霍华德的实践活动,共同形成了现代园林的概念。 奥姆斯特德的7S设计原则: Scenery、Suitability、Style、Subordination、Separation、Sanitation、Service 奥姆斯特德原则:

2

1、保护自然景观,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加以强调(因地制宜,尊重现状)

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规则式(自然式规则) 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或草地 4、选用当地的乔灌木

5、大路和小路的规划应成流畅的弯曲线,所有的道路成循环系统 6、全园靠主要道路划分不同区域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造园特点 1)与城市关系密切 2)保护自然 3)视野开阔 4)隔离城市 5)曲路连贯 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全美第一个并且是最大的公园,还在于在其规划建设中,诞生了一个新的学科——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事件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

(2)工艺美术运动(Art &Crafts Movement)和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Movement)影响下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其对现代风景园林/景观发展的意义. 工艺美术特点:①简约朴实 ②功能至上 ③敌视工业 新艺术运动特点: 两大风格----自然式和规则式

1.通过装饰改变由于工业大生产造成的产品粗糙、刻板的面貌。

2.自然式和规则式的论争本质上反映了西方将“自然”与“人工”对立的“两分”认识和态度。

3.“自然式”:从自然界中归纳出基本的线条,特别是花卉图案、阿拉伯式图案等。 4.“规则式”:以建筑的语言设计园林,将园林理解为空间艺术“没有顶盖的”建筑空间)是“风格派”和“包豪斯学派”的先导。

①高迪 :在新艺术运动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是一系列复杂的、丰富的文化现象的产物,他利用装饰线条的流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自然地追求。

居尔公园(Parque Guell),在公园中高迪以超凡的想象力,将建筑、雕塑和大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整个设计充满了波动的、有韵律的、动荡不安的线条和色彩、光影、空间的丰富变化。围墙、长凳、柱廊和绚丽的马赛克镶嵌装饰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其风格融合了西班牙传统中的摩尔是和哥特式文化的特色。 ② 斯蒂里:美国现代景观设计语言的拓荒者,设计的语言是不确定的现代主义,扮演传统的过渡角色,美国现代景观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传递欧洲现代主义的信息。

瑙姆科吉庄园: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经典作品。建造了午后花园,其空间借鉴了加州传统花园的形式。一个平台花园草地上斜向布置得弯曲的砾石带和中间的月季花坛与远处的熊山的曲线相呼应。蓝色阶梯展示了他运用透视法对地段富有想象力的处理,他既是园林也是雕塑,具有明显的新艺术运动的特征。

7.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

现代艺术:立体主义 蓝骑士 表现主义 风格派 至上主义 超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 密斯:流动空间

柯布西耶:“英雄主义建筑”(底层架空、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水平长窗、屋顶花园) 唐纳德:(本特利树林)现代景观特征:功能 移情 艺术

3

8.哈佛革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优秀的欧洲艺术家建筑教育家来到了美国。包括:

密斯*凡*德*罗,布劳耶,纽特拉,门德尔松等,加上美国本土的建筑师赖特,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建筑活动中心。而最有影响力得还是格罗批乌斯得到来。他将包豪斯得办学精神引入到哈佛,彻底改变了“学院派”传统。使这里很快成为,艺术,社会,技术得交流中心。充满了探索得精神

“哈佛革命”是现代主义运动影响园林规划设计的重大事件之一。 美国人斯蒂里、现代主义运动的主将之一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英国人唐纳德(Christopher Tunnard)为哈佛革命提供了思想与理论基础。

哈佛革命的主角埃克博、克雷、罗斯为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引入了一系列的现代建筑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元素,使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由传统静态空间走向动态,使人作为景观之外的观察者成为参与者。

1) 斯蒂里(Fletcher Steele):  美国现代景观设计语言的拓荒者  设计的语言是不确定的现代主义  扮演传统的过渡角色

 美国现代景观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传递欧洲现代主义的信息

2 )唐纳德(本特利树林) 现代景观特征:功能 移情 艺术

3) 盖瑞特 埃克博(Garrett Eckbo):

 Space(空间):强调空间(特别是动态空间)对景观的意义。  Intuition(直觉):强调直觉在设计中的作用,受到现代艺术(如超现实主义等)

的影响

 Science(科学):强调景观设计的科学性,特别是延续奥姆斯特德的将涉及作为改

善人们生活和实现社会进步的理想的手段。

4)丹 克雷(Dan Kiley)(米勒花园 、国家银行总部花园)

 现代建筑的空间:强调空间(特别是动态空间)对景观设计的意义,更强调景

观与建筑的融合,使景观与建筑融合,使景观具有建筑的几何秩序。  古典园林的语言:几何的秩序、轴线、绿篱、树列、、树阵、树池、水池。

 结构主义的先驱:人称景观设计的“结构主义的先驱”

5 )詹姆斯 .罗斯(James C. Rose)

 设计的形式是结果而不是目的: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现代建筑运动“形式追随功能”

的信条

 景观创作介于建筑与雕塑之间:“园林不仅被看作一件物体,并且被设计成一种令

人愉快的空间关系环绕在我们周围。”

 美国东方海岸大量私人庭院设计:风格派、立体派等现代艺术流派与思潮的影响。

4

9.现代景观设计的美国本土探索:加州花园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造园特点

加州花园,唐纳花园 “加州花园”

20世纪40年代,美国西海岸,一种不同以往的私人花园风格逐渐兴起,成为当时现代园林的代表,这种带有露天木制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小花园为人们创造了户外生活的新方式,被称之为“加州花园”。这一风格的开创者就是托马斯.丘奇。

托马斯.丘奇最著名的作品是1948年的唐纳花园。

设计特点:托马斯.丘奇的设计富有人情味,他反对形式绝对主义,认为设计方案的确定要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基地情况及客户希望的生活方式,重要的是以一个功能的方案和一个美学的构图完成。因而,他的作品显示了不同的设计方式。

影响:他的风格在很长时间内对美国和国外的年轻设计师起着引导作用。托马斯.丘奇被公认为开创了景观设计的新途径。加州现代园林被公认为是美国自19世纪后半叶奥姆斯特德的环境规划的传统以来,对景观规划设计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它使美国花园的历史从对欧洲风格的复兴和抄袭转变为对美国社会、文化和地理的多样性的开拓。

评价:托马斯.丘奇是20世纪少数几个能从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设计完全转向现代园林形式和空间的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平息了规则式和自然式之争,使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有了一种新的衔接方式。他的成功在于他创造了与功能相适应的形式,以及他对材料和细节的关注。创造出极富人性的室外生活空间。

PPT上的内容: 唐纳花园:

经济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衰退 社会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化 地理背景:加州独特的气候特点 社交背景:与阿瓦尔阿尔托的相遇

功能:服务休闲(木质平台,木制长凳,游泳池等室外设施)

空间:流动空间(多视点,流畅的曲线,紧邻住宅的硬质表面,铺地划分的图案连续) 美学: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日本园林的影响(采用苔藓,蕨类植物,自然点缀的石块等)

其他美国本土探索人物: 盖瑞特.埃克博 丹.克雷 詹姆斯.罗斯

10.现代景观艺术的英国本土探索

代表人物 Geoffery Jellicoe (1900—1996) 杰里科 代表作 Shute House 1960s—1980s (舒特住宅) Sutton Place Garden ,1980 (莎顿庄园) 现代主义与古典世界的融合

现代主义思想——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

古典园林要素——宜人尺度,绿篱,链式瀑布,跌水,水池,喷泉,雕塑,远景,视景

5

线,长平台,长步道

场所精神与人生哲学的互动

场地形态与现实生活——没有尝试新材料与新技术 古典哲学与古典文学——参悟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杰里科简介

设计生涯第一阶段:受意大利文艺复兴花园的影响,接触前卫艺术,植物设计迪去雷庄园有喷泉的下沉式的半圆形水池,沿水面设计了一个长平台。

设计第二阶段:肯尼迪总统纪念碑 用一条小石块铺起的小路蜿蜒穿过一片自然生长的树林, 引导参观者到山腰的长方形的纪念碑,白色纪念碑后是美国的橡树秋季绯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经过一片草地踏上规整的小路到达石凳俯瞰泰晤士河和绿色的原野象征着未来和希望。 舒特住宅是多种风格建筑的集合。杰里科利用坡地顶部的古老泉水创造了丰富水景,它改造了原水渠成为可能空间开合多变的水系。

设计第三阶段:莎顿庄园 建筑是英国现存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过渡形式最好的建筑 设计了外扰在建筑东西两侧的一系列小花园,苔园 秘园 伊甸园,厨房花园和瞭望塔, 建筑南边是长步道,它将多个元素并置,引导人们来到原有的一个水池和艺术几何雕塑。步道南侧沿建筑轴线设计了一链式瀑布,溪水由长方形形状更随意,变成了长的鱼形池塘水池与池塘间形成瀑布,最终消失在树林里。-----意大利的手法主义园林 。 穆迪历史花园式有历史花园和景观要素构成的,每个要素不代表真实花园的复制品,而是一个抽象概念,代表那个时代。

杰里科的作品核心是场所精神。应该消除建筑与园林严格的界限,景观将超越建筑成为艺术之母.

11.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思潮影响下的景观设计 1)生态主义的先锋——劳伦斯-哈普林

人类环境中的创造过程“RSVP\"环,资源,谱记,评估,形式。 哈普林认为景观设计是一个大的综合性的原则,而不是仅仅作为建筑周围的点缀,景观设计师不仅要注重美学方面,同样重要的还有社会的和城市的方面,这些观点为哈普林奠定了现代主义的思想基础。

哈普林探索用绿地广场将城市中心的不同街区联系起来,以创造人车分流的具人性特点的城市空间。从手法上看,都是运用了代表自然岩石的有水平或垂直条纹的混凝土块和模拟自然界水的运动的喷泉、跌水和瀑布。 2)生态主义科学化——麦克哈格

麦克哈格的设计理念:

1)人生存于自然中并具有其独特性 2)科学的生态设计

3)生态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生态设计方法——“千层饼”模式

麦克哈格的技术体现在一个包括自然地理学、排水系统、土壤以及重要的自然和文化的资源因子系统中。他完善了以因子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并称之为“千层饼模型”,该模型显示了融贯于景观学的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首先将景观的单一因子逐一制图,并用灰白两色区别对某一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或有害性,然后将这些单因子评价图层层叠加,再加上感光技术得到综合的土地适宜分布图,根据灰度来区别不同程度的适宜性。

该方法是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强调土地的固有属性对人类使用的限制性和适宜性。

6

3)生态主义指导下的造园/景观设计

生态主义景观设计的启示:

1)生态主义景观实现了从以人类为中心到自然为中心的转变; 2)生态主义景观突破了传统的景观审美思想;

3)生态主义景观是以生态设计为主导的,同时兼顾艺术、经济、社会等属性; 4)生态主义景观要求景观设计师具备严密、系统的生态科学知识。 1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四个基本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涵蕴。 四个延展特点:(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1-简远、 2-疏朗、 3-雅致、 4-天然。 1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附属园林 皇家园林类型:大内御苑、离宫御苑、行宫御苑 私家园林类型:宅园,游憩园,别墅园

附属园林类型:公共建筑附属,礼制建筑附属 按地域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14.一池三山

一池指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一池三山出自古代神话,体现了帝王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皇家园林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表现形式而且成为定制。最早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汉代上林苑的建章宫。

5 中国近代园林史 1) 中国近代园林史分期

晚清(1840-1911) 民国(1912-1949)

2) 中国近代园林分类与特色

■ 分类

·城市公园 ——综合公园,专类园

·私家园林 ——文人墨客、军阀官僚、侨商私宅、名人故居

7

·租界园林 ——异域风格园林(租界公园)、别墅建筑群

·公共建筑园林——校园、衙署、游乐场、商业性园林、博物苑、宗教园林 ·纪念园林及墓园——以伟人命名的园林(中山公园的兴起)、陵墓园林 ·街道广场

·郊野园林 ——森林公园、天然公园、郊野庄园 ■ 特色

·大众理念的倡导——城市公园等 ·本土传统的继承——私家园林等 ·西洋传统的植入——租借园林等 ·近代学术的传播——学校园林等 ·商业文化的兴起——侨商园林等

3) 租界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营建理念、设计特点和社会功能

历史背景:a.时代潮流激起的变革浪潮(德先生与赛先生) b.西方帝国主义入侵的催生与文化的渗透。 c.中国近代人的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驱使。 营建的理念:a.国人未曾想的新的功能。 b.自由开放的娱乐形式 c.现代的环境设计思想 设计特点:a,英式—自然风景园 b.法式—古典主义园林

社会功能:a.彰显殖民国家的政治与文化 b.激发国人的政治文化自觉

4) 近代国人自建公园的历史背景、营建理念、设计特点和社会功能

历史背景:a.地区经济发展 b.西方文化的传播 c.社会内部需求

营建理念:中西结合,或民俗自创,或继承传统。 设计特点:自发延续了中国自己园林的传统,一些刘洋归国的学者参与为公园平添新意 社会功能:公园成为中国社会彰显自身身份和地位的一种需要 政治反弹——上海华人公园(1889) 自筹自建——无锡公花园(1905) 官方举措——北京农事试验场(1906)

8

行家参与——成都少城公园(1910) 文人造园——西冷印社(1903)

5) 了解中国近代校园产生的历史背景、营建理念、设计特点和社会功能

民国五大校园:清华、北大、中央、武大、中山

历史背景:政局影响,因国家政治而兴,因殖民政治而衰。文化输入:西方校园的概念。 营建理念:大学校园多采用古典园林或自然风景秀丽的场所为基址,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上满足大学教学和生活需要,规划无处不渗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同时体现了西方先进的规划与建筑思想。 设计特点:这种校园形态可以说是一种完美的中西合璧产物。规划中借鉴欧美大学学院派的规划体系,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建筑风格中西兼容,其总体布局沿用中国三合院和四合院或欧洲中世纪传统的规划布局。

社会功能:教育职能、育人意义。高等教育的场所,社会先进思想孕育的摇篮。

6) 了解近代四大避暑名胜区别墅群的发展阶段、建设模式、空间特征、管理方

四大避暑名胜区:江西庐山别墅区,浙江莫干山别墅群,河南鸡公山别墅群,河北北戴河别墅群。

发展阶段:a.发现和规划期(1900年前后) b.建设期(1900—1927) c.鼎盛期(1927—1938) d.衰落期 (1938-1949) 建设模型:a.租界式:庐山别墅群

b.准租界式:莫干山别墅群,鸡公山别墅群 c.开放式:北戴河别墅群

空间特征:a,明确的规划和整体的秩序:庐山别墅群,北戴河别墅群 b.在自然环境中有机生长:莫干山别墅群,鸡公山别墅群 管理方式:a.保护与开发并行 b.严格的规章制度

PPT小结:近代别墅群园林与建筑的发展反映了代表当时文化主流的社会阶层(官僚军阀、商业巨贾、海外华侨、社会名流等)对一种都市与乡村相结合的新型生活方式的迎合与呼应,同时也说明了别墅这一新的建筑类型对近代城市空间与特定自然环境的适应,其衰落与转型是战争摧残与社会变迁的结果。

现存的别墅群园林与建筑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具有美学和历史价值,而且这些物质环境形成过程背后的价值观念和设计原则,时至今日仍有积极意义。

9

6 中国现代园林史

1) 了解中国现代园林历史分期,及其发展的基本脉络

·前三十年 —— ·恢复(1949--1952) ·发展(1953--1957) ·跃进(1958--1960) ·调整(1961--1965) ·破坏(1966--1969) ·复兴(1969--1979) ·1979后—— ·传承与发展(1979--1989) ·巩固与开拓(1990—至今)

2) “文化休息公园”的定义与内容

■ 定义:文化休息公园,乃是把广泛的政治教育工作和劳动人民的文化休息结合起来

的新型的群众机构。

■ 内容:文化教育及公共设施、体育运动设施、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经营管理

3) “大街坊制度”的设计特点及其在中国本土运用的局限

4) “大地园林化”的含义,及其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 “大地园林化”是我国1958年大跃进期间提出的一个关于国土绿化的口号,同时

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事业的蓝图。1990年代初,汪菊渊先生指出“大地园林化”是与国际大地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对应的中国模式。 ■ ·有中国特色的公园:①、山水经营 ②、景区设置 ③、意境蕴含(园林命名)

·园林绿化结合生产

5) “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含义,及其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 “园林绿化结合生产”即在园林绿地里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

保、管、工),发展林业、渔业、畜牧业……

■ 极端化的结果是某些公园整个沦为生产用地,另一表现是侵占园林绿地建工厂

10

6) 了解“设计革命”的含义,及其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7) 了解“国家园林城市”的含义

·园林城市理念——·健全生态——·花园城(1820) ·传承文化 ·田园城市(1898) ·服务休闲 ·卫星城(1922) ·光明城市(1930) ·园林城市标准——·绿量达标 ·广亩城市(1932) ·绿地系统 ·《寂静的春天》(1962) ·文化素质 ·《增长的极限》(1972) ·《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了解改革开放后,对于“风景园林”与“景观设计”的争论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